✔ 最佳答案
對呀!請你千萬要分別清楚《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兩者。如果你真的只以《三國演義》為根據而論,我覺得你把這問題放到文學區會比較好,因為《三國演義》是小說啊!
不過,我倒想回應一下 達.哥LouiST 朋友。其實,所謂「懂不懂用兵」是極其主觀的,陳壽雖然評論諸葛亮為「應變將略,非其所長」,不過,如果你看一看裴松之的注,則可能發現另有觀點。裴松之在注中收錄有袁準對諸葛亮的評價,全文頗長,我在此引一段:「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而且,陳壽自己也說「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圖,咸得其要云。」
個人認為,諸葛亮能統率大軍,多次出師,震動天下,雖然大功不成,但能令軍民敗而不怨,這種深得軍民之心的將帥,已可稱為名將了。歷史中有那一個名將,可以「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又那一個名將可以叫敗在其手下者(南蠻)思之念之如此之久?
2007-04-23 00:47:40 補充:
回 harold7563 :吓?你說「即使六出祁山是羅貫中作的我們仍能知道一件事:第一,孔明用兵多樣化,不純粹從單一方面用兵。」你知道自己在說甚麼嗎?雖然說評論是主觀的,但證據卻不是,如果你始終擺脫不了《三國演義》,我建議你不要討論三國歷史。
2007-04-23 13:50:49 補充:
再回 harold7563 :陳壽是否因私怨而貶低諸葛亮?單就《三國志》來看,這種講法並不可信,理由有二:一、陳壽對諸葛亮的內政能力和人格品德推崇備至。如:「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直把諸葛亮比先賢召公、子產。二、諸葛亮在軍事上的的確確是敗,陳壽仍然為他找理由開脫。如:「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2007-04-23 18:31:58 補充:
回 harold7563 :讓我逐一回答你,希望你以一個冷靜的態度去看,而不是去維護一個自己喜歡的歷史人物。我當然知道《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也知道它是以史實為藍本,但請問一句,你怎樣去分別哪部分是史實、哪部分是虛構?如果你覺得用虛構的東西去討論歷史也很合理的話,我想我毋須多費唇舌了。如果你已經能夠分別哪部分是史實、哪部分是虛構,那麼,這和你拿著正史去討論有何分別呢?也就是說,你已經擺脫了《三國演義》的影響。
2007-04-23 18:33:16 補充:
回 harold7563 :我完全不須要去證明陳壽沒有受私仇所影響,更不用去解釋司馬懿的讚語。為甚麼我要證明?你自己又何嘗證明過陳壽一定受私仇所影響呢?正因為沒有實據,所以你才用「可能」,不是嗎?請你緊記,你只是懷疑,要提出證明的是你。至於司馬懿的讚語,套回你的說話,司馬懿老奸巨滑,「難道他不能因某些原因而稱讚孔明用兵」嗎?
2007-04-23 18:33:49 補充:
回 harold7563 :這段你又動用「可能」這個詞語,我想,我沒有任何理由和義務去反證這種假設性的說話。至於司馬懿比陳壽更清楚之說便更奇怪,請問,司馬懿那句讚語是誰人所記錄?那人又在前線嗎?
2007-04-23 18:34:11 補充:
回 harold7563 :我只是提出一個建議,你可以聽,也可以不聽,我絕對無權亦無意要你一定照辦。我不明白,為何一個建議也要甚麼資格?叫人不要受小說的影響去評論歷史有何問題?有何不對?
2007-04-23 18:35:14 補充:
回 harold7563 :朋友,正史不一定是真的,但至少它自稱是真的,和一部自己明明白白說是創作的文學作品,用那一樣去研究歷史?羅貫中先生身在明朝,又憑甚麼去知道三國的「史實」?做歷史評論,是你自己根據一些史料、證據去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你的結論根本建基於小說情節,甚至「可能」、「因某些原因」這類假設、幻想,沒有人有義務去做反證。恕我再為陳壽多說一句,如果他不曲筆,今天你看到的《三國志》,作者恐怕不是他了。司馬家誅殺文士,可曾手軟?最後,多謝你花時間看我的胡言亂語。
2007-04-24 01:03:13 補充:
回 harold7563 :第一、很好,那我也引《晉書》吧!《晉書.陳壽傳》:「仕蜀為觀閣令史,宦人黃皓專弄威權,大臣皆曲意附之,壽獨不為之屈,由是屢被譴黜。」「不曲意附之」、「屢被譴黜」是行為、事件,旁人可知;有私心,旁人可知嗎?莫非那班「議者」皆練神通之術?還是陳壽自己對他們說的?朋友,這好像是邏輯問題。第二、你在說甚麼?我完全不明白,你之前的論據是「司馬懿在前線,陳壽不在,所以司馬懿比較清楚」,那麼,是呂思勉先生在前線聽到司馬懿的讚語?還是焦韜隱先生在前線聽到司馬懿的讚語?還是你已經轉了話題?
2007-04-24 01:04:20 補充:
回 harold7563 :第三、我也重伸,如果你能分別其中的史實和虛構,只以史實部分論史,那和用正史去討論根本沒有分別,我又有何話說呢?還是,你仍然喜歡「借東風」、「奇門遁甲」,或者「武松打虎」?第四、我明明白白地說「如果」,你看到沒有?如果這是一種侮辱的話,那麼用小說情節、民間流傳去批評古人、批判歷史,這對古人、歷史又是甚麼?要不要我用《水滸傳》和你討論一下宋史?看看宋江大先鋒如何差點滅了遼國?
2007-04-24 01:04:52 補充:
我希望你想想自己的情況:情況(1) 看見史料 -> 用自己的觀點分析 -> 結論情況(2) 看見小說情節 -> 用自己的觀點分析 -> 小說結論 -> 為了合乎小說結論,想一些理由去否定史料你是情況(1)還是情況(2)呢?司馬家誅殺文士 - 《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