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什麼,科學對社會有甚麼好處及壞處?

2007-04-21 6:58 pm
科學是什麼,科學對社會有甚麼好處及壞處?

回答 (2)

2007-04-21 7:24 pm
✔ 最佳答案
科學首先指對應於自然領域的知識,經擴展、引用至社會、思維等領域,如社會科學。它涵蓋兩方面含義:

致力於揭示自然真象而對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觀察或研究。這一觀察通常指可通過必要的方法進行的,或能通過科學方法(英語:Scientific method)——一套用以評價經驗知識的程序而進行的。
通過這樣的研究而獲得的有組織體系的知識。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1978年),科學被解釋為:

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
合乎科學(精神、方法等)的。
科學知識指覆蓋一般真理或普遍規律的運作的知識或知識體系,尤其指通過科學方法獲得或驗證過的。科學知識極度依賴邏輯。

不過,有人認為,從神學角度看,科學是神學,包括佛學、道學、玄學等超自然領域在三維空間內法則的通俗化、公式化表達。[來源請求]

目錄 [隐藏]
1 科學一詞的來歷
2 科學的方法
3 科學與哲學
4 在中國
5 科學歷史
6 科學領域
7 科學與技術
8 參看
9 參考文獻



[編輯] 科學一詞的來歷
英文中,科學(science)一詞來源於拉丁文scientia,意為「知識」、「學問」。在中文裡,科學一詞是外來詞,最初譯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格物而得的知識是科學。明末清初,來華的歐洲耶穌會傳教士熊明遇的《格致草》、湯若望的《坤輿格致》等書的名稱就使用了「格致」一詞。在鴉片戰爭以後,依舊沿用這一稱謂。中日甲午戰爭以前出版的許多科學書籍多冠以「格致」或「格物」之名。許多人認為,最早使用「科學」一詞的學者大概是康有為。他出版的《日本書目志》中就列舉了《科學入門》、《科學之原理》等書目。也有許多人認為「科學」一詞是從日本傳入的。辛亥革命時期,中國人使用「科學」一詞的頻率逐漸增多,出現了「科學」與「格致」兩詞並存的局面。在新文化運動時又稱為「賽先生」(英文「science」的音譯)。在中華民國時期,通過中國科學社的科學傳播活動,「科學」一詞才取代「格致」。


[編輯] 科學的方法
科學方法


[編輯] 科學與哲學
近代的科學,旨在理性、客觀的前提下,用知識(理論)與實驗完整地證明出的真理。是指以培根倡導的實證主義,伽利略為實踐先驅的實驗方法為基礎,以獲取關於世界的系統知識的研究。分為以自然現象為對象的自然科學和以社會現象為對象的社會科學。與藝術,哲學,宗教,文學等相區別。現代科學,還包括以人類思維存在為對象的思維科學。

對於科學的核心特徵或者說所謂科學精神,隨著人類的進步,有不同的觀點,目前一般認為科學具有如下特徵:

理性客觀:從事科學研究一般不以「神」、「鬼」、「上帝」為前提(一些科學家具有宗教信仰,但是科學本身是理性思維的結果),一切以客觀事實為基礎。
可證偽:這是來自卡爾·波普爾的觀點,他認為科學的理論不應當在一切情況下都成立,必須存在一個錯誤的可能(即,當某種情況出現時,就可以說明科學理論是錯誤的),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觀察證偽的現象來驗證科學理論的正確與可靠。
存在一個適用範圍:也就是說不存在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絕對真理。
普遍必然性:科學理論來自於實踐,也必須回到實踐,它必須能夠解釋其適用範圍內的已知的所有事實。
科學還可以分為從理論和應用等多個層次。

在與社會進步的相互作用中,科學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得到不斷加強,科學體系本身也不斷壯大,它對人類歷史的重大影響日趨顯著。

另見科學哲學


[編輯] 在中國
在中國大陸,教科書上一般將科學分為自然科學(或稱為理科)社會科學(或稱為文科)。而諸如心理學、哲學(有別於科學)在中國(尤其是大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概念被認為存在劃分不清、界限模糊的情況。因而「科學」一詞常被不正確地使用。這個現象一定程度上與近代漢語的發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門的自身使用界定模糊有關。理工此字也只有在中國適用。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鄧小平曾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點。


[編輯] 科學歷史
科學史


[編輯] 科學領域
自然科學

自然科學
生命科學
生物學
解剖學
演化生物學
遺傳學
古生物學
生物化學
化學
物理學
天文學
地質學和地球科學
數學和統計學
哲學和邏輯學
科學哲學
社會科學

人類學
考古學
經濟學、商業和工業
工業機構和勞動科學
地理學
語言學和語言
政治學
心理學
社會學
組織行為學
工程學

土木工程
建築學和建築結構
橋樑、港口、隧道、大壩
測量學、測量和地圖、繪圖學、城市規劃、水處理和排水工程
交通
能源
原料和加工
圖書情報
計算科學
健康科學
醫學
生物工藝學
農業
軍事技術
武器工業
電信技術

[編輯] 科學與技術

[編輯] 參看
理工
科學普及
偽科學
迷信
科學學
科學哲學
科學社會學
科學史
科學主義
科學文藝
科學實驗
科學革命
科學歸納法
科學演繹法
科學理論
科學預見
科學模型
科學共同體
科學觀察
科學分類
科學發現
大科學
科技
2007-04-25 4:50 am
科學首先指對應於自然領域的知識,經擴展、引用至社會、思維等領域,如社會科學。它涵蓋兩方面含義:

致力於揭示自然真象而對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觀察或研究。這一觀察通常指可通過必要的方法進行的,或能通過科學方法(英語:Scientific method)——一套用以評價經驗知識的程序而進行的。
通過這樣的研究而獲得的有組織體系的知識。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1978年),科學被解釋為:

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
合乎科學(精神、方法等)的。
科學知識指覆蓋一般真理或普遍規律的運作的知識或知識體系,尤其指通過科學方法獲得或驗證過的。科學知識極度依賴邏輯。

目錄 [隐藏]
1 科學一詞的來歷
2 科學的方法
3 科學與哲學
4 在中國
5 科學歷史
6 科學領域
7 科學與技術
8 參看
9 參考文獻



[編輯] 科學一詞的來歷
英文中,科學(science)一詞來源於拉丁文scientia,意為「知識」、「學問」。在中文裡,科學一詞是外來詞,最初譯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格物而得的知識是科學。明末清初,來華的歐洲耶穌會傳教士熊明遇的《格致草》、湯若望的《坤輿格致》等書的名稱就使用了「格致」一詞。在鴉片戰爭以後,依舊沿用這一稱謂。中日甲午戰爭以前出版的許多科學書籍多冠以「格致」或「格物」之名。許多人認為,最早使用「科學」一詞的學者大概是康有為。他出版的《日本書目志》中就列舉了《科學入門》、《科學之原理》等書目。也有許多人認為「科學」一詞是從日本傳入的。辛亥革命時期,中國人使用「科學」一詞的頻率逐漸增多,出現了「科學」與「格致」兩詞並存的局面。在新文化運動時又稱為「賽先生」(英文「science」的音譯)。在中華民國時期,通過中國科學社的科學傳播活動,「科學」一詞才取代「格致」。


[編輯] 科學的方法
科學方法


[編輯] 科學與哲學
近代的科學,旨在理性、客觀的前提下,用知識(理論)與實驗完整地證明出的真理。是指以培根倡導的實證主義,伽利略為實踐先驅的實驗方法為基礎,以獲取關於世界的系統知識的研究。分為以自然現象為對象的自然科學和以社會現象為對象的社會科學。與藝術,哲學,宗教,文學等相區別。現代科學,還包括以人類思維存在為對象的思維科學。

對於科學的核心特徵或者說所謂科學精神,隨著人類的進步,有不同的觀點,目前一般認為科學具有如下特徵:

理性客觀:從事科學研究一般不以「神」、「鬼」、「上帝」為前提(一些科學家具有宗教信仰,但是科學本身是理性思維的結果),一切以客觀事實為基礎。
可證偽:這是來自卡爾·波普爾的觀點,他認為科學的理論不應當在一切情況下都成立,必須存在一個錯誤的可能(即,當某種情況出現時,就可以說明科學理論是錯誤的),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觀察證偽的現象來驗證科學理論的正確與可靠。
存在一個適用範圍:也就是說不存在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絕對真理。
普遍必然性:科學理論來自於實踐,也必須回到實踐,它必須能夠解釋其適用範圍內的已知的所有事實。
科學還可以分為從理論和應用等多個層次。

在與社會進步的相互作用中,科學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得到不斷加強,科學體系本身也不斷壯大,它對人類歷史的重大影響日趨顯著。

另見科學哲學


[編輯] 在中國
在中國大陸,教科書上一般將科學分為自然科學(或稱為理科)社會科學(或稱為文科)。而諸如心理學、哲學(有別於科學)在中國(尤其是大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概念被認為存在劃分不清、界限模糊的情況。因而「科學」一詞常被不正確地使用。這個現象一定程度上與近代漢語的發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門的自身使用界定模糊有關。理工此字也只有在中國適用。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鄧小平曾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點。


[編輯] 科學歷史
科學史


[編輯] 科學領域
自然科學

自然科學
生命科學
生物學
解剖學
演化生物學
遺傳學
古生物學
生物化學
化學
物理學
天文學
地質學和地球科學
數學和統計學
哲學和邏輯學
科學哲學
社會科學

人類學
考古學
經濟學、商業和工業
工業機構和勞動科學
地理學
語言學和語言
政治學
心理學
社會學
組織行為學
工程學

土木工程
建築學和建築結構
橋樑、港口、隧道、大壩
測量學、測量和地圖、繪圖學、城市規劃、水處理和排水工程
交通
能源
原料和加工
圖書情報
計算科學
健康科學
醫學
生物工藝學
農業
軍事技術
武器工業
電信技術

[編輯] 科學與技術

[編輯] 參看
理工
科學普及
偽科學
迷信
科學學
科學哲學
科學社會學
科學史
科學主義
科學文藝
科學實驗
科學革命
科學歸納法
科學演繹法
科學理論
科學預見
科學模型
科學共同體
科學觀察
科學分類
科學發現
大科學
科技

[編輯] 參考文獻
史革新,辛亥革命時期國人科學觀初探,http://www.booker.com.cn/gb/paper18/32/class001800001/hwz181595.htm 2001年11月6日
袁方文、柯曉莉,我們崇尚科學的什麼?,http://guancha.gmw.cn/2003-11/031126/031126-22.htm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7%91%E5%AD%A6&variant=zh-hk"


收錄日期: 2021-04-16 14:56: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1000051KK0117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