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http://www.bya.org.hk/life/hokfu/new_page_4.htm#43
以佛教儀式舉行婚禮的益害
以佛教儀式舉行結婚典禮也是社會正當活動之一,與菩薩的四攝法並不相違背。除出家作僧尼,世俗男女莫不男婚女嫁,生兒育女,這是世間常法,公認為喜慶事。
假若有佛教徒懇請僧尼主持結婚典禮,我以為應該滿其所願。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況且小乘戒中並無明文指出比丘不應主持結婚典禮,雖然四分律中有不說媒戒,但那是指比丘不得「持男意語女,持女意語男,令其成婚事,或為私通事」。僧尼主婚一事,並非為彼作媒,令其成婚,祇不過替他們作一堂佛事而已。其實在這個新潮的時代,婚姻之事大多由兩人自己決定,任何人士不能參與意見,就是作父母的也無從置評,何況方外之人?因此,主婚人與說媒人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實在,舉行佛教婚禮,對度生有很大的幫助。首先要其皈依三寶,大家誦經,為彼說法,在家孝順父母,出外尊敬師長,修六度,行四攝,夫唱婦隨,和樂相處,並要發誓,護持三寶,無形中令其信願加深,在四悉檀中屬於世界悉檀,令生歡喜故。同時在婚禮中有各界人士聚集一堂聽經聞法,能使大眾「一入耳根,永為道種」。《法華經》云︰「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皆能成佛道。」而且,來參加結婚典禮的人,多是非佛教徒,或從未進過佛門,藉此結婚典禮機緣,能夠見佛聞法,已種將來佛種。
舉行佛教結婚儀式,提倡慈悲放生,宴客必用蔬食代葷腥,則避免殺害許多生命,非但令新郎與新娘不造惡業,而且救了成千上萬的生靈。
在中華佛教圖書館隆重舉行佛教結婚典禮之後,社會各界人士與報社來電莫不歡喜與稱讚,唯佛教少數守舊派依然議論紛紛,假若以成人美事的觀點出發,以度眾生為目的來看這事,彼等自會消除成見。不應以古人思想,批評今人作風。
http://www.hkbuddhist.org/magazine/527/527_20.html
香港粉嶺觀宗寺
成為本港首間合法舉行佛教婚禮道場
香港粉嶺觀宗寺獲香港特區政府批准成為本港首間為佛教信徒合法進行婚禮的道場。佛教信徒於該寺內舉行婚禮,由法師證婚,獲頒結婚證明書,即成為本港註冊合法夫婦。
觀宗寺發言人稱:『佛教徒在佛寺內舉行婚禮的意義在透過莊嚴的佛教婚禮儀式,於佛、法、僧三寶前彼此承諾,婚後依循佛教的精神,慈悲相待,苦樂與共,互相勉勵,同行十善,發揚佛陀積極度世精神。在佛教婚禮中,新人祈求三寶祝福,締結善緣,以佛教精神開展婚姻生活。」
佛教婚禮莊嚴如法。如法可從兩方面來說:一是符合佛法,佛教有特定儀式為新人進行婚禮,如在佛殿上,新人需誠心拈香禮拜,唱誦梵唄等。另一方面亦符合本港婚姻註冊處為新人舉行婚禮的一般程序,如證婚人會向新人發問意願、祝福及簽署證婚文件等。至於在佛寺舉行婚禮,新人所穿著的服飾,以端莊為主,可選用佛教的法服或其他禮服。
觀宗寺為本港著名佛教道場之一。現任法主和尚是香港佛教領袖覺光長老,住持明義法師,監院果德法師。觀宗寺鄰近粉嶺火車站,交通方便,環境優美,是舉行婚禮的理想地方。舉行婚禮的大殿可以容納二百餘位觀禮嘉賓。
市民若希望申請到觀宗寺舉行婚禮,他們必須是已正式皈依的佛教徒,亦必須為符合本港法例的單身人士。
佛教對婚姻的觀點和宗教精神意義
1. 佛教四眾弟子,有出家、在家;在家居士組織家庭是人之倫常。
2. 佛教徒基本條件——持五戒,修十善,秉承佛陀的精神,自利利他,自度度他。
3. 有共同信仰的佛教徒組織佛教家庭,能以佛教的精神互相策勵,慈悲相待,精進修持,最終走上成佛的道路。
4. 在佛教家庭成長的子女,自幼接受佛法薰陶,精進修持,養成慈悲喜捨和積極奮發的情操,度己助人,成為社會上的優良份子,貢獻社會。
5. 以佛教儀式締結婚盟的夫婦,得到三寶護持,佛恩加被,法喜充滿。■
佛教葬禮
請出家和尚或比丘或比丘尼主持法事,多唸
1.三時繫唸
或2.地藏經
或3.放焰口
及封棺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