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炎」是什麼?

2007-04-21 1:42 am
我父親的腳面最近發現紅紅的和腫了些,而且是發熱的。
聽說是靜脈炎,請問如何去醫治和預防呢?

回答 (2)

2007-04-21 1:45 am
✔ 最佳答案
靜脈炎
血栓性靜脈炎是指靜脈壁內由於各種因素所致的炎症反應,同時伴有靜脈血栓形成的血管疾病。 發生於淺組靜脈者,稱為淺靜脈炎,多見於四肢淺靜脈和胸、腹壁淺靜脈。發生於深靜脈者,稱為深靜脈炎,發病部位多數在下肢和骨盆內靜脈、上腔或下腔靜脈也可發生,但極少見。本病最大的危險性為血栓脫落可導致肺栓塞。
淺靜脈炎辨證論治 證型 臨床表現 治法 方藥 急性期 局部靜脈疼痛或及腫脹,沿靜脈走向可摸到一條硬索條狀物,壓痛明顯,周圍皮膚出現紅斑,有時伴有水腫。可持續1~3週,然後逐漸消退,伴有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 活血化瘀,清熱利濕 五味消毒飲合三妙丸加減。 慢性期 遺留條索條狀物可長期不退,如多次復發,病變靜脈周圍皮膚有色素沉著。有隱痛墜脹感。 活血化瘀,通絡消腫 桃紅四物湯加味或
當歸、赤芍、川芎、紅花、三稜、莪朮、穿山甲、乳香、沒藥、漢防己。 深靜脈炎深組靜脈內腔的炎症,同時伴有血栓形成。發病部位多數在下肢與骨盆內靜脈,上腔或下腔靜脈也可發生,但較少見,上肢靜脈最少見。促使靜脈內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靜脈血流緩慢 靜脈壁得損傷 血液高凝狀態。 病因病理病由術後、產後、外傷等,長期臥床,久臥則傷氣,氣傷則氣行不暢。氣滯則血凝,以致瘀血阻於絡道。 脈絡瘀塞不通,不通則痛。
辨證論治主要症狀:下肢血栓性深靜脈炎主要症狀是肢體疼痛,行走時加劇,並可伴有發熱。
主要體徵:患肢腫脹,靜脈血栓部位常有壓痛:將患側足背急劇彎曲時,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部份患者患肢溫度有改變,溫度偏高,或因動脈痙攣而患肢短時間發涼。
分類表現:
小腿血栓性深靜脈炎 無全身症狀,或僅有低熱,小腿腓腸肌部疼痛及壓痛,足背和足踝常有水腫出現。淺靜脈壓常屬正常。
Homans徵常為陽性。 股靜脈血栓性深靜脈炎 可有發熱,在內收肌管部位、髂窩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壓痛,小腿及足踝部出現輕度水腫,患肢淺靜脈壓較健側升高。
Homans徵陽性或陰性。 髂骨(腰骨)靜脈血栓性靜脈炎 左 側發病率高於右側,起病急驟,可有發熱(一般不超過39°C),脈搏增速,神疲乏力等全身症狀。數小時內自臀部以下整個下肢自覺疼痛,顯著水腫,皮色發 白,嚴重者皮色呈青紫,大腿內側股管處有明顯壓痛,股近側及同側下腹壁淺靜脈多擴張。病久可見腰酸腿軟。肢冷麻木,患肢增粗。
治療 證型 臨床辨證 治則 常用藥 濕熱瘀滯證 (早、中期下肢血栓性深靜脈炎) 活血通絡,消熱清腫 桃紅四物湯加萆薢滲濕湯或抵當湯加減。 氣虛瘀滯證 (後期下肢血栓性深靜脈炎) 益氣和營,溫陽利水,活血通絡 真武湯、補陽還五湯、當歸四逆湯。
2007-04-24 5:18 am
藥物性靜脈炎為靜脈的一種急性非化膿性炎症,或伴有繼發性血管腔內血栓形成的疾病,臨床特點為患肢局部不適或肢體輕微疼痛,觸診常可發現患肢有一條索狀硬結,有明顯壓痛。隨著靜脈穿刺技術的普及及一次性輸液管的應用,藥物性靜脈炎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尤其是老年人疾病纏身,經常靜脈用藥,靜脈炎的形成,給繼續用藥帶來困難,給老年人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危害。

  中醫認為,藥物性靜脈炎多因脈絡損傷,局部氣滯血淤,致使局部產生蚯蚓樣硬結,或局部紅腫硬痛。局部濕熱敷雖有療效,但尚不能盡如人意,採用中成藥跌打丸外治藥物性靜脈炎效果較好,介紹如下:
  根據患處大小,取跌打丸3-7丸,研細,用白酒調為糊狀(以敷後不外流為度)外敷於患處,外用紗布複蓋,並保持藥膏濕潤,不斷灑酒,每日換藥一次,敷後病人可感局部輕鬆,痛減,有輕微瘙癢感,一般換藥2-3次即癒。
(胡獻國 / 健康報)

收錄日期: 2021-04-26 12:59: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0000051KK0247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