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1]),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源頭之一。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因當年為屈原逝世2230周年,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編輯] 生平
屈原本為楚國重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懷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後來曾經被召返。懷王三十年,楚懷王不聽屈原勸阻,執意入秦,被扣留,後來客死秦國。在屈原的名作中常常將君王比喻成美人,自己則為香草,有人就因此懷疑屈原與當時的楚懷王有不可告人的關係,是現今所說的同性戀,其實此種說法並無實質根據。古人常會以這種相對的手法作比喻君臣。楚頃襄王即位後昏庸無道,聽信令尹子蘭的讒言,再次驅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帶。
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餵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據聞一多考證在屈原投江之前,吳越一帶已有端午節存在,但從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國社會主流所公認的一直是端午節祭祀屈原。
其他的說法還有很多,比如有人根據《哀郢》中「至今九年而不復(郢)」,認為屈原是在郢被攻下9年後(公元前269年)才逝世的。也有學者認為他根本就沒見到郢被攻下,早在前283年就逝世了。還有學者認為他是高壽而終,並非自投汨羅江。關於屈原的絕筆作,《涉江》、《哀郢》、《懷沙》、《惜往日》的先後順序的分歧也相當大。
屈原作為詩人,是楚辭的代表作家。留下了《離騷》、《天問》等二十多篇著名詩篇。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1%88%E5%8E%9F&variant=zh-hk#.E7.94.9F.E5.B9.B3
離騷是楚國詩人屈原的著名楚辭作品,其寫作年份迄無定論。全詩共372句,2400余字,前半部敍述作者的身世、修養和抱負,追憶輔佐楚王時種種遭遇,籍此表明不同流合污,中段總結歷上各國興衰旳經驗,認為政治應舉賢授能,最後訴說自己壯志未酬,求卜問卦以擇去路,最後以死明志。[1]
「離騷」一字在漢語中並不常用,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解釋為「離憂」;班固指「離」為「罹」,解成「遭懮作辭」;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解釋為「別愁」;亦有人解釋為「楚國曲名『勞商』的異寫」。[2]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6%BB%E9%AA%9A&variant=zh-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