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一般提到海南雞飯,就會想到新加坡。
前陣子一部電影《海南雞飯》也帶動了新加坡旅遊熱潮,看來海南雞飯似乎已經和新加坡劃上等號。但是「海南」到底是哪裡呢?
直覺反應是海南島。查了一下資料,發現海南島人和新加坡人各持己見,搞得我一頭霧水。但是仔細讀起來,海南島應該確是源頭所在,在海南島稱為文昌雞,與嘉積鴨、東山羊、和樂蟹並列四大名菜 (聽起來海南島也是個好地方),文昌雞的傳統吃法是白切,通常蘸著醬吃,同時配以雞油雞湯烹煮的米飯。之後透過移民潮傳至東南亞,在新加坡當地發揚光大。
雞肉的做法百百種,但其中我最愛的就是白切做法,最能品嚐雞肉的原汁原味。本來就很愛蔥油雞和醉雞的我,第一次吃到海南雞飯,同樣狂愛上它。據講究的海南雞做法,要以油炸過的大蒜、生薑、蔥,連同馬蘭香葉塞進雞的肚子裡,水煮後待涼切盤,佐以老抽、蒜末、特製辣醬調和的醬汁。除了雞肉滑嫩不乾澀、雞皮也很肥美,不過,以雞油、紅蔥酥先炒過再蒸煮的噴香雞油飯,個人認為才是美味精髓所在,每顆飯粒都被雞油包著,油亮亮的,吃了滿嘴生香。
------------------------------------------------------------------------------------------------------------------------
正如星洲沒有星洲炒米一樣,海南並沒有海南雞飯。
我到海南島到處找,找不到,問海南島的本地人,他們卻說:“有呀!”但給我吃的,卻不是我印象中的海南雞飯。那么海南雞飯到底是誰發明的呢?追溯起來,應該歸功於新加坡“瑞記”餐廳的老闆莫履瑞這個人。莫履瑞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從海南島到新加坡,以賣雞飯為生,他與一般小販不同,用雙手提著兩個竹籠:一個裝雞,一個裝飯,圓圓胖胖的飯球頗有特色。如今,東南亞各地都出現海南雞飯,在國際酒店的咖啡廳或房間服務中,海南雞飯更和雲吞面、印尼炒飯等被列入“亞洲特色”的菜牌中。
但是,現在市面許多食肆中所謂的海南雞飯,只不過是普通的白斬雞和白飯,其實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真正的海南雞飯,做法並不簡單。製作海南雞飯,要用大量的連皮大蒜和生姜在油中炸一炸,再將一把蔥卷起來,以及馬來人叫“馬蘭”的香葉,一起塞進雞肚子中。
然後再煮一大鍋水,水開後加入一匙鹽;水再開,再加鹽,憑經驗決定水的鹹度。雞外皮抹上一層鹽,把雞放入湯中,燙5分鐘,撈起,過冷水河,水再開時,再燙一次。要看雞的大小,來決定燙煮的次數,不能默守陳規。最後把雞挂起風幹。燙過雞的水表面浮著一層雞油,用它放入鍋中炸香幹蔥,再把米放入鍋中炒一炒,炒過的米放入另一個鍋中煮,煮飯的水也是用剛才燙雞的湯。用一半湯煮飯,另一半留著,加入高麗菜和冬菜一起煮,成為配湯。
用雞湯煮出來的飯,一粒粒獨立成形,還包著一層雞油,發出光彩,此飯方能稱得上正宗。吃時淋上醬油,單單是白飯,不吃雞肉,已是天下美味,無處覓。偶爾在飯中吃到炸得略焦的幹蔥粒,更香。
到食肆吃海南雞,點這道菜一般都是半只雞或一隻雞,斬件上桌,碟底鋪有黃瓜片,有時覺得黃瓜比肉更好吃。
而雞肉是在什么狀況之下最完美的呢?就是,絕對不能全熟。全熟的肉就像是爛布,完全吃不出雞的香味;要骨頭周圍的肉略微桃色,雞的骨髓還是帶著血的,才算合格。懂得吃海南雞的人,最享受那層皮。當今流行所謂的雞皮不肥不好吃,皮和肉之間有一層喱狀的膠汁最上乘。當時不知道什么叫膽固醇,也沒有污染,吃雞的皮,吸雞骨中的髓,大樂也。
如果嫌肉不夠,可多叫一碟雞雜,裏面有雞心、雞肝和雞腎、雞腸等,蘸著醬油吃,也是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