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歷代每個皇帝信任宦官既原因都大有不同(其實都大同小異)。
歷史上,被皇上信任的絕大部分既宦官,都小心謹慎和會看君主眼色行事,故多深得君主的歡心。或者迎合君主,極力奉迎,而得到寵幸。
如歷史上最早記載的著名宦官之一豎刁,就是因為以上的原因以得齊桓公的歡心,可是他不加報答,反而以高牆困主,逼害主公。
宋徽宗時期的童貫八面玲瓏,四方鑽營,故升官晉爵。他素性狡奸,會揣度和迎合皇上的心理,而深得徽宗的信任。
還有宋末與童貫齊名的權宦梁師成,為人機巧聰明,粗通文墨。眾人皆知,宋徽宗是個好禮文書法符瑞的昏君,這樣還怎會不到寵幸?
第二個原因:就是宦官服侍從小長大的太子,後來太子登位,宦官就會得勢,太子之所以信任宦官很可能是因為太子的一舉一動都被人嚴密監視(因為他是太子),只有和宦官一起才沒那麼緊張,而且早已建立深厚感情(和現代小孩和家中女傭也會有感情的道理相同),所以太子登機後就會對他們寵幸有加。
明代宦官為禍,知名者有王振,他就是在一次頗偶然的機會下和還是太子的明英宗講故事,慢慢地受到寵信,當太后怒殺王振時連英宗也『不恥下跪』,替王振求情,可想其感情之厚。
另一明代著名宦官劉瑾亦然,閹割後被送入東宮侍奉太子朱厚照,他善於迎奉,常用鷹犬、烏獸來博取準皇帝的歡心。後來太子即位為武宗,劉瑾得勢,連升三次,導幼主荒廢朝政。
亦有些偶然機會而得皇帝信任者,有趙高、魏忠賢。
刺客荊軻刺殺秦始皇,秦始皇繞著殿柱而跑,一個小宦官大叫一聲:「大王何不拔背後之劍!」因而提醒了秦王,遂與宿衛人員殺死荊軻。這個人,就是趙高。
秦王為他對自己的救命之恩,因而對他另眼相看。趙高雖為宮奴,卻富有心機,他知秦王注重法治,即專心研究律令,加上長得儀表堂堂,竟然得到秦始皇的信任,掌管皇室的車馬輿騎,皇帝的璽印、制詔文書等,備受重用,還成為胡亥的教師之一,也和胡亥建立深厚的感情,在篡改秦始皇遺書,讓胡亥登基後,也得到重用。
基本上,宦官永遠站在皇上的立場,皇上說什麼,大臣多數便會諸多諫言,這時宦官只要表示認同,什至斥喝朝臣,皇上得知有人認同他,便會認同他是『忠臣』。忠臣所說的他全都會入進耳中,並且進行。這樣使很多彈劾宦官的忠臣死於非命,或被勒令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