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出現慣性收視的現象?

2007-04-20 2:45 am
為什麼TVB的節目收視總會比ATV高?
而且是高很多!
在黃金時段的劇集,TVB的往往會佔有八成收視率.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慣性收視的情況出現?
為什麼電視界會比TVB所壟斷?

回答 (1)

2007-04-20 2:52 am
✔ 最佳答案
「慣性收視」是香港一個坊間的論述,描述收視率長期傾向於無綫電視。而相信這一個論述的人都認為收視並非取決於「質素」,而是「慣性」,會令「不享有慣性收視」的亞洲電視難以取得較高的收視率。有人認定慣性收視存在,但亦有人提出質疑。至今並無科學、統計學等學術報告定義、分析、證實所謂「慣性收視」。


香港的「慣性收視」
1967年無綫電視啟播,由於當時的麗的映聲(亞洲電視前身)是以有線接駁,每月須付費才可以看到,可是無綫電視是不用鋪線及付費,觀眾只要有一部電視機以及接收天線,便可收看無綫的節目,可是麗的映聲要到1973年才由有線接收轉為無綫接收,在過渡期內,包括麗的原有觀眾在內的廣大市民紛紛轉為收看無綫電視,甚至出現購買電視機的潮流,有說因此無綫電視便取得收視的優勢,維持至今。

亞洲電視利用各種方法,包括1970年代由周梁淑怡主政時,從無綫電視以高薪聘請職員及藝員,其後由蕭若元發起「千帆並舉」計劃加強製作,以致近年購買內地改篇劇集《還珠格格》、英國遊戲節目《百萬富翁》的版權,該等行動都一度改善亞洲電視的收視率,甚至取得收視優勢,但節目完結過後亞洲電視的收視優勢皆隨之而去。有人將這個現象歸咎於「慣性收視」,而不是亞洲電視的失誤。

有指無綫電視及亞洲電視在同一時段播映同一節目(包括香港電台節目、煙花、國慶、同一畫面的突發性新聞節目等,但畫面質素可能有別),無綫電視的收視仍會超越亞洲電視。亞洲電視前製作人蕭若元,經常對外聲稱,多年前無綫電視曾因發射站故障令所有觀眾未能收看該台節目三十分鐘,畫面只有雪花(無訊號畫面),仍成功取得五成多收視。


對「慣性收視」論述的質疑
在心理學和市場學角度,消費模性普遍都出現慣性,尤其一些長久建立品牌的產品和服務,在每個行業、服務、國家都會出現,並非所謂某地區、某服務、某頻道獨有,並非獨特的現象,難以定性為個別現象。包括上文提到的亞洲電視亦可能同樣存有「慣性收視」,只是基數相對較少。

而節目的質素無法量化,「質素」的定義亦無法確定,例如無綫電視的三個新聞節目,在香港電台主辦的「2005 電視欣賞指數調查」中,「欣賞指數」分別是全港三甲,但該三個節目收視率並非收視率排名的前列。故所謂「有質素」的節目亦不一定是觀眾所喜歡收看的節目。

有指無綫電視和亞洲電視在同一時段播映同一節目,而無綫收視通常較高,但這不等同「慣性收視」的存在,能影響的因素有很多,缺乏進一步的論據。而收看模式更不一定以每個節目來選擇,可以整個頻道來選擇(史文鴻引述這稱為「垂直收看」)。亦有稱就算無綫電視就算播放「雪花」(無訊號畫面)也有五成多收視率,故等如存在「慣性收視」,但其實事件的存在尚未確定,僅屬無綫電視競爭對手的前僱員帶出的傳聞。

而此論據並不足以證明慣性收視存在,因為觀眾正收看的節目突然中斷,觀眾等待節目恢復然後收看剩餘部份,合乎常理。而停播時間亦僅維持30分鐘,並非長時間停播,亦有部份觀眾在當時轉看亞洲電視,導致無綫剩下50%收視率,故顯示影響觀眾收看決定的因素有很多。再者,長期高收視並不代表收看慣性存在,沒有因果推論關係,無論收視高低,一樣可能出現或不會出現所謂「慣性」。

亞洲電視過往的《還珠格格》收視亦多度超越無綫,而《百萬富翁》收視曾一度遠超無綫電視同時段的節目收視(無綫電視同時段劇集《機靈小子》結局僅8點收視,而《百萬富翁》則近30點,這都是「慣性收視」的反證。
參考: wikipedia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11: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9000051KK0307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