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2007-04-19 4:27 am
<<西遊記>>的主要情節!!!
Thanks...

回答 (4)

2007-04-25 1:36 am
✔ 最佳答案
《西遊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幾百年以來,西遊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及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眾多,數量驚人。關於《西遊記》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吳承恩。
【內容簡介】
  西遊記是描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的故事。故事雖以西天取經為主軸,但其中的主人翁並非唐三藏,而是孫悟空。全書從石猴誕生開始,便充滿不凡的氣勢。「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並驚動玉皇大帝。人們讀到這裡,自然被這種不凡的氣勢所吸引。自孫悟空誕生之後,歷經拜師學藝,大鬧天宮,以至後來保護唐三藏到西天取經,終於得成正果。
《西遊記》是描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的故事。故事雖以西天取經為主軸,但其中的主人翁並非唐三藏,而是孫悟空。全書從石猴誕生開始,便充滿不凡的氣勢。「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並驚動玉皇大帝。人們讀到這裡,自然被這種不凡的氣勢所吸引。自孫悟空誕生之後,歷經拜師學藝,大鬧天宮,以至後來保護唐三藏到西天取經,終於得成正果。

  在這段期間,孫悟空上天下地,出生入死,唐僧歷經劫難,幾乎每次都靠他的智慧與本事而化險為夷,他代表積極勤奮與勇敢的角色;豬八戒正好相反,他代表的是好逸惡勞,膽小怕事,每當遇到困難時,總是第一個提議散夥,在他身上,我們可看到部分真實的人性,全書以孫悟空與豬八戒最具有鮮明的特色,他們之間的過招,也是西遊記一書中最有趣、最吸引人的部分。唐三藏在西遊記之中,變成一個軟弱且毫無主見的人,總是較偏袒豬八戒,但一心向佛的心志卻始終堅定如一。雖然胡適與魯迅都主張西遊記的內容純粹是趣味之作,並不是為某一宗教傳揚理念,也不是忠義孤憤之作。但我們除了領略其幽默的玩世主義之外,還是能從其間得到不少的啟發。西遊記具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馳騁於三教之中,卻不受羈絆,就像書中的主人翁——孫悟空一樣。
  此外,因為西遊記的內容有濃厚的三教合流色彩,這也使得各種宗教人士得以各取所需,皆視西遊記為自己教派的發揚者。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下,使西遊記在幽默風趣之中,又增添了熱鬧的氣氛。許多宗教傳說中的人物,更是附會之下的產物,若以通俗文學的角度觀之,西遊記對民間的影響力亦不亞於三國演義。再加上筆調極盡幽默風趣,更為一般大眾所接受,是一部相當成功的奇書。
2007-04-20 3:40 am
講取西記途中發生的事
2007-04-19 9:00 pm
唐太宗貞觀三年(六二九),玄奘不顧禁 令,偷越國境,費時十七載,經過百餘國,前往天竺取回佛經六百五 十七部,震動中外。這件真實個人是個含有豐富幻想性的壯舉,在南 宋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已開始把各種神話和取經故事串聯 來。書中出現了猴行者的形象,他神通廣大,足智多謀,化身為白衣 秀士,保護三藏西行。他一路殺白虎精、伏九馗龍、降深沙神,是取 經事業得以完成。這是取經故事的中心人物由玄奘逐漸變為猴王的開 端。書中的深沙神,就是《西遊記》上沙僧的前身。元代,磁州窯的 「唐僧取經枕」,已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的取經 形象,可見此時取經故事已經定型。元末明初,出現了《西遊記平話 》(已失傳),其情節、人物、故事性都為後來吳承恩的創作提供了 主要的素材。金院本有《唐三藏》,元代吳昌齡有《唐三藏西天取經 》,元末明初楊ㄋㄚ、有《西遊記雜劇》。可見吳承恩就是在民間流 行的《西遊記》平話、雜劇的基礎上,從主題思想到細節安排,進行 創造性的加工、改寫,才算完成《西遊記》的創作。
2007-04-19 4:31 am
取西經囉!!


收錄日期: 2021-04-25 18:39: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8000051KK0392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