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擋的來源

2007-04-19 2:23 am
Please tell me!

回答 (1)

2007-04-19 2:28 am
✔ 最佳答案
大排檔的歷史和發展

為什麼大牌檔叫大牌檔? 這是因為一般小販牌照規定檔口所佔面積很小,但是熟食檔牌照規定檔口所佔面積相當大故稱此種牌照為 「大牌」。為什麼大牌檔又叫大排檔? 「牌」 和 「排」 是同音字,「大排」的意思是一些熟食檔平排著好幾檔,而檔前座位亦排列成行。

大牌檔出現在40年代, 這是由於當時港英政府欠缺社會福利政策,而早年一些公務員因公傷殘致無法負擔其家庭生活,所以政府准許他們申請大牌檔經營以便他們供養子女和維持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五十年代初,香港百廢待興,那些殉職公務員的家屬和戰俘的遺屬都靠申請大牌檔生活,再加上中國大陸解放的時代衝擊,難民湧入本港令人口激增,當時那些流浪客身無分文,倦了便睡在街上,餓了便到大排檔吃飯,故大牌檔於當時盛極一時。

多數大排檔自四十年代出現便一直在中環士丹利街一帶發展,至五十年代,大排檔的發展旺盛,他們霸佔整條街,開始令政府頭痛,但政府一直對大排檔容忍,直到七三年,政府以大排檔阻礙交通和街道整潔為由開始停止簽發大排檔的牌照,並立即禁止牌照轉讓和子女繼承,故很多持牌人逝世後,大排檔便要停業。大排檔的數量一直減少到現時的二十九間。過去大排檔分佈在平民區,如上環,灣仔,西營盤一帶。 現時大排檔有二十九間,分佈在中環(10間),灣仔(3間),深水埗(14間),大嶼山(1間). 其實大排檔有內陸和海邊的分別,內陸的主要賣小炒和煲仔菜,海邊的的主要賣海鮮,如炒海蛤,瀨尿蝦



早期的大牌檔是社會福利之一。戰後, 政府為了因戰爭期間傷亡的公務員家屬﹑不能依賴微不足道的退休金維持生活的公務員﹑及子女較多的貧窮家庭維持生計, 便優先發給一個沒有固定檔位的流動熟食牌照, 讓他們在街邊或小巷設檔經營。

初期的大牌檔檔口是流動的, 即檔口底下有四個輪, 方便在不同位置擺賣。而且檔口前會放一張長橋形的木凳, 上面再放上兩﹑三張矮凳, 食客就蹲著長橋形木凳, 或坐在矮凳上用膳。後來則發展至檔口由鐡皮木屋建成, 旁邊則擺放一張張的木檯木凳, 再演變成今天的一張張摺檯摺凳。



現存的傳統大牌檔只有三十間左右


收錄日期: 2021-04-29 12:23: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8000051KK028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