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魯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豫山,後改字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學時改名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評論家、翻譯家,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旗手。歷任北京大學講師、北京女子師範高等學校、廈門大學、廣州中山大學教授。
詳細於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2%81%E8%BF%85
毛澤東
普通話發音 說明 · 關於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詠芝(或潤芝、潤之),筆名子任,中國湖南湘潭韶山衝人,中國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1],三大改造、反右、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運動的主要發動者與領導人,對20世紀的中國及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詳細於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F%9B%E6%B3%BD%E4%B8%9C
孫文
(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另有學者研究指出生日實為1866年11月11日[來源請求]〕,字逸仙,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國民黨總理,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人;孫文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後人慣以中山先生相稱。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孫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則稱他為「革命先行者」。在中國大陸也有人稱他為「現代中國之父」,而民間普遍稱他為「中國國父」。
詳細於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99%E4%B8%AD%E5%B1%B1
左宗棠
(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湖南湘陰人,號湘上農人。他是湘軍統領人物,因收復新疆而被中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詳細於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A6%E5%AE%97%E6%A3%A0
宋美齡(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3日)出生於上海市,祖籍中國海南文昌縣;父親是上海傳教士及富商宋嘉澍,母親倪桂珍。宋靄齡、宋慶齡、宋子文的妹妹,蔣中正的妻子,中華民國前第一夫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指導會議指導長。宋美齡在近代中國歷史與對外關係(特別是對美國)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詳細於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8B%E7%BE%8E%E9%BD%A1
宋慶齡
www.XINHUANET.com 來源: 新華網
【字體:大 中 小】 【背景色 】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然而,共和國在搖籃中被扼殺,革命的大潮已經消退,宋慶齡學成歸國改革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鬥、救中國”的囑託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詳細於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22/content_1093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