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推背圖嗎?

2007-04-19 1:02 am
真的有推背圖嗎?

回答 (4)

2007-04-21 3:58 pm
✔ 最佳答案








《推背圖》的成因及演變

唐代出了兩位緯學奇士。一位是在唐初任中央政府司天監的李淳風,一位是隱士袁天罡,亦為初唐名士。這兩位均是正史有傳的博學名士,其神秘的預言能力和準確性令世人瞠目。

除了無數次地具體預測國事外,李袁二人給後世留下了一部極其神秘難解的緯學奇書-推背圖》。因為這部奇書預言了自天地形成以來的萬年國運興衰治亂,所以歷代為世人矚目,爭相揭密。《宋史.藝文志》正式將此書列入正史,可見當時對這部奇書的重視。

據說李袁二人晚年進入仙界,作名士游于山水林泉間。"日二人相遇無事,便相背而坐,推古往今來之事。一人推前事(自天地形成以來),一人推後事(唐以後中國大事);推一事畫一幅秘象。寫幾句讖言偈語以記。如此數天,天帝怕天機洩露過多,即派陳博老祖(據說為上界仙人所化)去阻止。陳呼二人:"你們測什麼天下大事,且先算我是進是退?"說著一步跨開,目視二位名家。李袁二人猛然醒悟,即飄然而去。

這卷書被山人所得,不解,逐流傳於世。因最後一象有語雲"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所以後人名其為《推背圖》。《推背圖》無論是否李袁所作,都不影響它作為緯學奇書的地位。因為其中前四十三象圖(共六十象)均已被歷史揭密,其神秘性與準確性令人百思莫明。未揭密的17幅圖像讖言依然是玄機難測。明代金聖歎曾為《推背圖》作注,並力求揭密。






不詳人 嘆曰:
金聖嘆(1608─1661),名 採,字若採,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順治十八年(1661)二月,因‘抗糧哭廟”罪遭斬殺。(順治皇帝1643即位1661歿)

金聖嘆評第33象 :「此象乃滿清入關之徵。反客為主殆亦氣數使然,非人力所能挽回歟。遼金而後胡人兩主中原,璜璜漢族對之得毋有愧。」

金聖嘆評第34象 :「證已往之事易,推未來之事難,然既證已往,似不得不推及將來。吾但願自此以後,吾所謂平治者皆幸而中,吾所謂不平治者幸而不中,而吾可告無罪矣。此象疑遭水災或兵戎與天災共見,此一亂也。」

此二則評註證明金聖嘆當年所持的推背圖已經是被修改過的版本

蓋33象是金聖嘆當年的時代而其評註亦極符合 而34象已經是金聖嘆自認力有未逮的太平天國了(1851-1864) 而其間相差了2百年左右之距

所以若說真有權力調動或刪改推背圖之人 必是在金聖嘆年代之前的掌政者

再以51象來說,若此象所描述的皇太極得孝莊文皇后之助當時是位在33象之前後的話

金聖嘆應不會說:「此象乃明君得賢后之助,化行國內,重見昇平,又一治也。卜年一六,或在位七十年。」

因為金聖嘆是目睹皇太極入關直到被其子順治砍頭的當代人士






不詳人 嘆曰:
唐朝貞觀年間 司天監 李淳風.袁天罡著

共分六十象,每一象合讖詩二首,卦圖一幅,分別預言自唐代以迄的國運興亡。

推背圖是由(周易)推演而成,每一卦象以八八六十四卦之一起始,六十卦占卜自唐初以迄的國運更迭。合計約推估中國一千八百年的國運。由於推背圖流傳久遠,其間不乏有人偽作版本,目前較為可信的為明末才子金聖嘆批注的金批本推背圖。

西元一八六○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由清宮大內流出,輾轉公諸於世。中央圖書館目前所藏者亦為金批本。金聖嘆於清順治十八年因"哭廟案"遇害,時為西元一六六一年,故金批本至少有三百卅十年的歷史。

第六十象 癸亥 坤下兌上 萃


圖片參考:http://tbt.firedale.com/tbt/p60.gif


讖曰:
一陰一陽 無始無終
終者自終 始者自始
頌曰:
茫茫天數此中求 世道興衰不自由
萬萬千千說不盡 不如推背去歸休
金聖嘆:「一人在前,一人在後,有往無來,無獨有偶,以此殿圖,其寓意至深遠焉。無象之象勝於有象。我以不解解之,著者有知當亦許可。」







華子 嘆曰:
本象乃《推背圖》最後一象,語言直樸明瞭,而寓意深遠。筆者心領其意卻也難以盡言之,只有解其大意了。

讖曰" 一陰一陽 無終無始 終者自終 始者自始 ",其意是說,天地是永恆的,從來就沒有終始;而對於其中的生命來說卻未必是永恆。不過,是終還是始,那可完全是其生命自己選擇的。李洪志大師把法輪大法傳出,就是在告訴人類:宇宙真善忍的特性永恆不變,其中的生命如果背離這一特性就是其自己在選擇滅亡;如果能夠順應、同化真善忍,那麼就是生命自己為自己選擇了永生。

頌曰"茫茫天數此中求 世道興衰不自由 萬萬千千說不盡 不如推背去歸休",其意是說,人世間的事情都是天數,不會隨著人的意原而改變;世道興衰全是上天的安排,這其中的因由,實在是不好說啊!總而言之一句話,返本歸真才是人生的真諦!放下一切名利執著,大家趕緊去修煉吧! "推背"是催促他人快走的意思。圖中一人在前另一人於後推之,原書作者以此殿圖其意味更是深長——主佛正法,時間有限,趕緊修行,這萬古機緣切不要錯過啊! "歸休"乃休鬥歸真之意。






不詳人 嘆曰:
作為《推背圖》最後一象,仍然重點談論了當今大聖人傳出法輪大法的事情,"一陰一陽 無終無始 終者自終 始者自始",寓意較深,指法輪大法法理超越歷史古今乃至將來,將伴隨宇宙永存。



最後四句一是說,大法大道要求於此,然而,世道興衰由不得人如何,因而"萬萬千千說不盡"。因此,罷,罷,罷,再也不論歷史沉浮了,畫中有一人推著另一個人的背,"不如推背去歸休"。

參考資料:
http://tbt.firedale. com/Default.asp
2007-04-21 8:54 pm
應該有...........
參考: me
2007-04-20 4:38 am
當然有啦,你唔信的話可以試吓去公共圖書館借來看一看
2007-04-19 1:10 am
推背圖為一古代預言奇書,對中國國運大事的預測非常準確
唐代出了兩位緯學奇士。一位是在唐初任中央政府司天監的李淳風,一位是隱士袁天罡,亦為初唐名士。這兩位均是正史有傳的博學名士,其神秘的預言能力和準確性令世人瞠目。

除了無數次地具體預測國事外,李袁二人給後世留下了一部極其神秘難解的緯學奇書-推背圖》。因為這部奇書預言了自天地形成以來的萬年國運興衰治亂,所以歷代為世人矚目,爭相揭密。《宋史.藝文志》正式將此書列入正史,可見當時對這部奇書的重視。

據說李袁二人晚年進入仙界,作名士游于山水林泉間。"日二人相遇無事,便相背而坐,推古往今來之事。一人推前事(自天地形成以來),一人推後事(唐以後中國大事);推一事畫一幅秘象。寫幾句讖言偈語以記。如此數天,天帝怕天機洩露過多,即派陳博老祖(據說為上界仙人所化)去阻止。陳呼二人:"你們測什麼天下大事,且先算我是進是退?"說著一步跨開,目視二位名家。李袁二人猛然醒悟,即飄然而去。

這卷書被山人所得,不解,逐流傳於世。因最後一象有語雲"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所以後人名其為《推背圖》。《推背圖》無論是否李袁所作,都不影響它作為緯學奇書的地位。因為其中前四十三象圖(共六十象)均已被歷史揭密,其神秘性與準確性令人百思莫明。未揭密的17幅圖像讖言依然是玄機難測。明代金聖歎曾為《推背圖》作注,並力求揭密。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51: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8000051KK0226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