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偉人.....

2007-04-18 6:18 am
我想知一D中國的偉人...可吾可以講1~4個比我牙....



thx~~x10000
更新1:

我想要以下的資料..: 姓名: 事跡發生的日期: 範疇: 光榮事跡:對後世的影響: 吾該....~

回答 (4)

2007-04-18 6:24 am
✔ 最佳答案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的代表人物。據史記所說,他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他是儒家的始創人物,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一般所指的"聖人",就是他的代名詞。
華佗,字元化,是東漢時沛國譙縣人,大約生活在公元二世紀中葉到公元三世紀初。華佗不僅行醫,還是位學者,年輕時為了學習儒家經典曾到過今天山東一帶遊學,熟讀了多種儒學的經書。
國父孫中山先生,名文,號逸仙,又號中山。生於西元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於廣東省中山縣翠亨村。
國父小時候很喜歡打抱不平。只要看到玩伴遭到別人的欺負,就必定打抱不平,仗義直言。國父對於家務十分勤勞,每次放學回家,一定幫助父母從事農事。此外,國父最專長的是游泳,如青蛙般矯健,村中小孩幾乎沒有人能與他較量的。

始皇即嬴政。戰國時秦國國君、秦王朝的建立者。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
即位時年僅十三歲, 呂不韋和太后寵信的宦官嫪毐專權用事。公元前238年親政后,鎮壓嫪毐叛亂。次年, 免呂不韋相職。旋即任用李斯, 並派王翦等大將繼續進行統一戰爭。由公前230年滅韓開始,到公元前221年滅齊,十年之間,消滅割據稱雄的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確定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為「皇帝」,國家一切重大事務由皇帝決定。
2007-04-18 6:25 am
孫文(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另有學者研究指出生日實為1866年11月11日[來源請求]〕,字逸仙,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國民黨總理,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人;孫文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後人慣以中山先生相稱。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孫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則稱他為「革命先行者」。在中國大陸也有人稱他為「現代中國之父」,而民間普遍稱他為「中國國父」。


康有為生於專制官僚家庭,祖父康贊修是道光年間的舉人,父親康達初做過江西補用知縣。康有為自幼學習儒家思想,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沒有考取。南歸時途經上海,購買了大量西方書籍,吸取了西方傳來的進化論和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
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1891年後,他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弟子有梁啟超、陳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參加會試,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又未上達。當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書,得到了光緒皇帝的贊許。7月,他和梁啟超創辦《中外紀聞》,不久又在北京組織強學會。
1897年,德國佔領膠州灣,康有為再次上書請求變法。次年1月,光緒皇帝下令康有為條陳變法意見,他呈上《應詔統籌全局折》,又進呈所著《日本明治變政考》、《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二書。4月,他和梁啟超組織保國會,號召救國圖強。6月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勤政殿召見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衙門章京,準其專摺奏事,籌備變法事宜,史稱戊戌變法。後因慈禧太后的干預,維新運動失敗,其具體細節目前尚有較大爭議。
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被軟禁,康有為之弟康廣仁被殺,康有為得李提摩太牧師協助,坐重慶號到上海海面,再由英國領事館職員協助在上海海面轉船到香港,再由香港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為獲得國際支持,他曾遊歷列國,會見歐洲各國君主。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於1913年回國,主編「不忍」雜誌,宣揚尊孔復辟。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清廢帝溥儀復位。1917年,康有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軍閥張勛發動復辟,擁離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
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張園覲見探望。1927年康有為病逝葬於青島,但上此為正史所述;另有二說:慈禧太后遣之殺手下毒毒死(理由未見充分)與被國民黨特務下毒毒害(未見有記載考證,康氏後人自述)。辭世後遺體曾暫厝李村棗兒山,1948年正式安葬與青島,翌年10月舉行康有為遷葬和墓碑揭幕儀式,文革期間康被視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保皇派,墓地被紅衛兵掘開,並把其帶有白髮之顱骨遊街示眾,幸由守墓人再把其遺骨重新收攏;1985年12月27日再遷遷墓與立碑至嶗山區中韓鎮大麥島村北浮山南麓的現址,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蔡元培清同治六年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出生於浙江紹興。17歲考取秀才,18歲設館教書。1890年中進士,1894年授翰林院編修。留心新學,同情維新派。戊戌變法失敗後,清政府殺害了他所崇拜的譚嗣同,令他深感清廷政治改革「無可希望」,斷然離開翰林院南下,任紹興中西學堂監督,提倡新學。1902年,在上海與章炳麟等發起成立中國教育學會,並擔任會長。同年秋又創立愛國學社和愛國女學,創辦《俄事警聞》(後改名《警鐘日報》),提倡民權,鼓吹革命。
1904年,與龔寶銓等在上海建立光復會,密謀武裝起義。次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主張教育應從造成現世幸福出發,提出廢除讀經等改革措施,摹仿西方資本主義教育制度。不久因不滿袁世凱的專制統治而辭職,旅居德、法,從事教育、哲學和美學研究。1915年與李石曾等組織留法勤工儉學,次年與吳玉章等組織華法教育會。

1916年回國,次年任北京大學校長,著手改革北京大學。改革北大領導體制和學科、學制設置,創辦科研機構,倡導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校。他採取「相容並包」的方針,大量引進新人物,不拘一格招聘眾家。北京大學很快即開學術研究、思想自由之風氣。蔡元培還支持日益興盛的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贊成文學革命,反對封建復古主義,倡導以科學和民主為內容的新思潮。他的努力終使北大成為「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提倡民主與科學,宣傳勞工神聖,在全國大學中,第一次招收女學生。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04-18 6:22 am
鄧小平
孔子
華佗
孫中山
2007-04-18 6:21 am
孫中山,
李世民
孔子
華佗,字元化,是東漢時沛國譙縣人,大約生活在公元二世紀中葉到公元三世紀初。華佗不僅行醫,還是位學者,年輕時為了學習儒家經典曾到過今天山東一帶遊學,熟讀了多種儒學的經書。


收錄日期: 2021-05-02 21:40: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7000051KK0489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