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Thx

2007-04-18 3:30 am
我想問音樂劇卡門既內容係講咩??Thx~
同埋音樂劇入面係用咩文做架??

回答 (2)

2007-04-20 11:07 pm
✔ 最佳答案

希望能幫到您
圖片參考:http://us.i1.yimg.com/us.yimg.com/i/mesg/tsmileys2/40.gif



其實用什麼語言都得,不過睇個導演,或者人們的need
最為主要的是:意大利語、法語、德語、英語(全部都是用高聲來唱的)我個人覺意大利語好聲D


卡門
基本資料(首演)

作曲: 喬治·比才
劇本: 亨利·梅拉克, 路多維克·哈列維, 根據 梅里美的同名小說改編
首演: 1875年3月3日巴黎,喜歌劇院
語言: 法語
就在排練的時候已經困難重重,樂隊認為音樂太難演奏。合唱團也拒絕演唱演出。觀眾對首演反映很淡。非傳統的內容被體面觀眾認為是不堪入目的。評論家照舊對作品大肆攻擊。首演徹底失敗。 但數月後,1875年10月在維也納的演出卻獲得了成功。但比才已於6月3日逝世,享年36歲。他是傷心而死呢,還是自殺呢,還是個謎。艱苦排練和首演的失敗極大的耗損了他的精力,在一次頸部病痛發作的時候,比才離開了世界。

劇情
注意:下文記有作品情節、結局或其他相關內容,可能降低欣賞原作時的興致。

人物

祖尼伽, 中士 (男低音)
唐·何塞, 一位年輕的初級軍官(男高音)
莫拉雷, 沙展 (男低音)
埃斯卡米諾, 鬥牛士 (男中音)
當卡洛和雷蒙達多, 走私者 (男高音 和 男中音)
卡門, 一位吉普賽女郎 (女高音, 次女高音 或者 女中音)
法斯該達和梅塞德斯, 卡門的吉卜賽朋友(女高音 和 次女高音)
米凱拉, 一位農村姑娘,唐·何塞的未婚妻(女高音)
地點: 塞維亞, 西班牙
時間: 19世紀初
歌劇通過光與影的對比來渲染那些陰暗的行動。第一幕: 塞維亞的街頭, 看守的走動, 菸廠女工的鬥毆;第二幕: 吉卜賽人的生活和舞蹈;第三幕:走私者的肖像;第四幕:鬥牛士的遊行行列。金髮柔美的米凱拉體現著歌劇抒情的一面,她是何塞的戀人和他母親的信使。她的舉止是那麼的優雅,樂隊的音樂也是如此。
西班牙吉卜賽女郎卡門生活在感官世界裡。她受著愛欲的驅使。她愛過很多男人後,又看上了沙展何塞。她使盡渾身解數要何塞上鉤,去讓他打鬥和違反軍法,讓他不得不逃走。他對卡門的愛讓他能逆來順受,但當卡門變心的時候,他絕望了。去看過彌留的母親之後,他知道自己還愛著卡門。他倆在鬥牛場前相遇了。在此之前卡門已答應艾斯卡米諾的求婚。何塞懇求卡門回心轉意,卡門不答應,並要跑到艾斯卡米諾那,憤怒的何塞把匕首刺進了她的胸脯中。

第一幕
塞維亞的一個美麗的廣場,有一座橋。在守衛房的左側,有一間菸廠。米凱拉來找唐·何塞,不但沒找到他,還被頑皮的士兵騷擾,只好退下,等會兒才來。何塞來接莫拉雷的班。上級長官是中士祖尼伽。菸廠女工在休息時涌出工廠。卡門出現了,所有的男人都向她求愛,就是何塞沒有。但卡門卻看上了他。 (哈巴涅拉: “愛情是一隻小鳥。”) 愛何塞的米凱拉給何塞帶來了他母親的信和問候(唐·何塞: “說說我的母親怎樣了”) 她走後,菸廠發生了鬥毆。祖尼伽抓住了卡門,當時卡門拿著小刀要威脅自己的工友。她被何塞看管,但何塞受不住對方的誘惑,放她走了。 (塞桂第拉: “塞維亞的牆邊.”)

第二幕
走私者酒店裡的晚上。吉卜賽女郎的歌舞(卡門,法斯蓋達,梅賽德斯: “The rattling, ringing tambourine.”). 鬥牛士艾斯卡米諾來到並受到熱列歡迎。他們唱起鬥牛士之歌 (“To the fight, torero”)。 丹開羅,雷蒙達多,卡門,法斯蓋達,梅賽德斯得走私者五重唱。卡門拒絕了入伙,因為她正在等何塞,何塞為了她坐牢,現在刑滿出獄。何塞到了,但號聲響起,卡門阻止他,不讓他去報到。 (Canzonetta: “Halt, who goes there.”)祖尼伽突然出現,何塞一怒之下拔劍。但中士很快就被走私者繳了械。何塞也只好跟卡門入伙了。 (二重唱和舞蹈,卡門,唐·何塞: “I will dance in your honour.”)

第三幕
在一個山谷里,何塞和走私者一起行動(六重唱和合唱: “Listen, comrades”), 但卡門已不再愛他。她現在已經愛上了艾斯卡米諾。 (三重唱, 關於撲克牌: “Shuffle, shuffle, cut them, cut them.”) 走私者阻止了何塞和艾斯卡米諾的決鬥(二重唱: “I am Escamillo.”)米凱拉來到 (詠嘆調: “Here is the smugglers’ stronghold”) 並告訴何塞,他的媽媽將不久於人世。何塞惡狠狠的威脅了卡門,並離開了大隊。

第四幕
塞維亞鬥牛場前的廣場。鬥牛士的擁躉在場外遊行。卡門答應了艾斯卡米諾的求婚,條件是他能勝利歸來。當她要進場的時候,碰上了臉色蒼白的何塞。 (二重唱, 卡門, 唐·何塞: “Is it thou; it is I.”) 何塞最後一次向卡門求愛。但卡門拒絕了。何塞就把匕首插到了卡門的胸口。當勝利的艾斯卡米諾回到廣場的時候,卡門斷氣了。

FROM RTHK(聽完你會流淚)





收看 Watch

圖片參考:http://www.rthk.org.hk/homepics/images/watch_ce_media1a.gif


圖片參考:http://www.rthk.org.hk/homepics/images/watch_ce_real1a.gif
2007-04-18 3:34 am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是音樂、歌曲、舞蹈和對白結合的一種戲劇表演,又稱為歌舞劇。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


和歌劇不同的是,音樂劇經常運用一些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樂器編制;在音樂劇裏面可以容許出現沒有音樂伴奏的對白;而音樂劇裏面亦沒有運用歌劇的一些傳統,例如沒有了宣敘調和詠嘆調的區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聲唱法。但音樂劇和歌劇的區分界線仍然有不少學者爭議,例如格什溫(Gershwin)作曲的波吉與佩斯(台灣翻譯「乞丐與蕩婦」)(Porgy and Bess)就曾同時被人稱作歌劇、民謠歌劇(Folk Opera)和音樂劇。一些音樂劇如悲慘世界是從頭到尾都有音樂伴奏,而一些輕歌劇如卡門卻有對白。

音樂劇普遍比歌劇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樂劇甚至是沒有劇本的歌舞表演。雖然著名的歌劇作曲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在十九世紀中期己經提出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認為音樂和戲劇應融合為一。但在華格納的樂劇(music drama)裏面音樂依然是主導,相比之下,音樂劇裏戲劇、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音樂劇的文本由以下幾個部份組成:音樂的部份稱為樂譜(score)、歌唱的字句稱為歌詞(lyrics)、對白的字句稱為劇本(book/script)。有時音樂劇也會沿用歌劇裏面的稱謂,將歌詞和劇本統稱為曲本(libretto)。

音樂劇的長度並沒有固定標準,但大多數音樂劇的長度都介乎兩小時至三小時之間。通常分為兩幕,間以中場休息。如果將歌曲的重覆和背景音樂計算在內,一齣完整的音樂劇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很多音樂劇後來又被移植為歌舞片,而劇場版本和電影版本並不一定完全相同,因為劇場擅長於場面調度和較為抽象的表達形式,利用觀眾的想像去幻想故事發生的環境,而電影則擇長於實景的拍攝和鏡頭剪接的運用。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是其中一個將舞臺版本成功移植為電影版本的音樂劇,在橫街小巷取景,開創了後來很多音樂電影的先河。亦有歌舞片移植為音樂劇的例子,例如雨中曲(Singing in the Rain)是先有歌舞片,後來才被移植成音樂劇。

音樂劇擅於以音樂和舞蹈表達人物的情感、故事的發展和戲劇的衝突,有時語言無法表達的強烈情感,可以利用音樂和舞蹈表達。在戲劇表達的形式上,音樂劇是屬於表現主義的。在一首曲之中,時空可以被壓縮或放大,例如男女主角可以在一首歌曲的過程之中由相識變成墮入愛河,這是一般寫實主義的戲劇中不容許的。


歷史
音樂劇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的輕歌劇(Operetta)、喜劇(Comedy)和黑人劇(Minstrel Shows)。

初期的音樂劇並沒有固定劇本,甚至包含了雜技、馬戲等等元素。自從1927年演藝船(畫舫璇宮)開始著重文本之後,音樂劇開始踏入它的黃金歲月。這時期的音樂劇多宣揚樂觀思想,並經常以大團圓的喜劇結局。直至1960年代搖滾樂和電視普及之前,音樂劇一直是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娛樂和演藝形式。1980年代以後,英國 倫敦西區(West End)的音樂劇演出蓬勃,已經追上百老匯的盛況。


My Fair Lady Playbill with Julie Andrews and Rex Harrison而隨著英國和美國的音樂劇經常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音樂劇也開始在日本、南韓、中國、台灣、香港、新加坡等亞洲地區流行。參見亞洲的音樂劇。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36: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7000051KK0352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