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電燈是愛迪生發明的嗎????

2007-04-18 2:57 am
是?????????????

回答 (5)

2007-04-18 3:05 am
✔ 最佳答案
一般認為電燈是由美國人湯馬士·愛迪生所發明。但倘若認真的考據,另一美國人亨利·戈培爾(Heinrich Göbel)比愛迪生早數十年已發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而且可靠的電燈泡,而在愛迪生之前很多其他人亦對電燈的發明作出了不少貢獻。1801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光。他亦在1810年發明了電燭,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電發光。他的發明今天看來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可維持400小時,但是並沒有即時申請設計專利。

1850年,英國人約瑟夫·威爾森·斯旺(Joseph Wilson Swan)開始研究電燈。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絲通電的燈泡得到英國的專利,並開始在英國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裝電燈。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他們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氦氣,以通電的碳桿發光。但是他們無足夠財力繼續發展這發明,於是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愛迪生。

愛迪生購下專利後,嘗試改良使用的燈絲。1879年他改以碳絲造燈泡,成功維持13個小時。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絲燈泡曾成功在實驗室維持1200小時。但是在英國,斯旺控告愛迪生侵犯專利,並且獲得勝訴。愛迪生在英國的電燈公司被迫讓斯旺加入為合夥人。但後來斯旺把他的權益及專利都賣了給愛迪生。在美國,愛迪生的專利亦被挑戰。美國專利局曾判決他的發明已有前科,屬於無效。最後經過多年的官司,愛迪生才取得碳絲白熾燈的專利權。

愛迪生的最大發現是使用鎢代替碳作為燈絲。之後在1906年,通用電器發明一種製造電燈鎢絲的方法。最終廉價製造鎢絲的方法得到解決,鎢絲電燈泡被使用至今。

電燈泡的最大問題是燈絲的升華。因為鎢絲上細微的電阻差別造成溫度不一,在電阻較大的地方,溫度升得較高,鎢絲亦升華得較快,於是造成鎢絲變幼,電阻進一步增大的循環;最終令鎢絲燒斷。後來發現以惰性氣體代替真空可以減慢鎢絲的升華。今天多數的電燈泡內都是注入氦、氬或氪氣。

現代的白熾燈一般壽命為1,000小時左右。


[編輯] 鹵素燈泡

紫外線濾鏡下的鹵素燈泡鹵素燈泡(Halogen lamp),亦稱鎢鹵燈泡,是白熾燈的一種。原理是在燈泡內注入碘或溴等鹵素氣體。在高溫下,蒸發的鎢絲與鹵素進行化學作用,蒸發的鎢會重新凝固在鎢絲上,形成平衡的循環,避免鎢絲過早斷裂。因此鹵素燈泡比白熾燈更長壽。此外,鹵素燈泡亦能以比一般白熾燈更高的溫度運作,它們的亮度及效率亦更高。不過在這溫度下,普通玻璃可能會軟化。因此鹵素燈泡需要採用溶點更高的熔凝石英或硬的破璃。而由於石英玻璃不能阻隔紫外線,故此鹵素燈泡通常都而需要另外使用紫外線濾鏡。

鹵素燈泡上的水晶玻璃如果有油,會造成玻璃上溫度不一,減低燈泡的壽命。因此換鹵素燈泡時要避免人手觸及燈泡的玻璃。如果手指摸到應以酒精清潔。


[編輯] 效能
大部分白熾燈會把消耗能量中的90%轉化成無用的熱能,只少於10%的能量會成為光。相比之下,螢光燈(Fluorescent lamp,亦稱光管)的效率高很多,接近40%,所產生的熱只是相同亮度的白熾燈的六分一。故此很多地方,特別是夏天需要空氣調節的商場、大樓都會使用螢光燈照明以節省電力。小型的螢光燈(節能燈泡)把螢光燈及啟動電子結合,使用標準電燈泡的接口,用以替代普通白熾燈泡。例如一個26瓦的節能燈泡,發出的亮度為11瓦,熱量為15瓦。發出相同亮度11瓦的白熾燈泡耗電多四倍,達100瓦;放出熱量多六倍,達90瓦。

很多家居內的電燈仍然是以普通白熾燈為主。鹵素燈泡近年亦變得較為流行,特別是光源需要集中的情況,例如家居的射燈,汽車車頭燈,經常會使用鹵素燈泡。良好的鹵素燈泡可以達到15%的效率。例如一個60瓦的鹵素燈泡,亮度可等同一個100瓦的普通燈泡。但是鹵素燈泡體積細小,運作時溫度非常高。在家居應用時需要特別防護,防止引起火災。

至於而戶外的街燈照明,以鈉燈(Sodium vapor lamp)最為常見。低壓鈉燈發出的是單調的橙色光線,但是它的效率卻非常高,比普通電燈泡高出約十五倍。高壓鈉燈色效率稍低,但顏色較為豐富。

最近數年的發展,則以發光二極體(LED)及高強度氣體放電燈(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HID)照明開始流行。前者的優點是非常長壽,現已用在交通燈、以及手電筒之上。後者其實是多種技術的統稱(鈉燈亦屬於HID)。很多最新汽車使用的氙氣車頭燈(Xenon HID)、放映機使用的金屬鹵化物燈(Metal Halide),都是屬於HID
2007-04-18 3:05 am
最早的電燈不是由愛迪生發明的。

而最早利用電來發光的,是在十九世紀初,由英國的漢弗萊戴維( HumphreyDavy )所發明的電弧燈。他利用導線連接在電池上,然後與兩塊相距很近的炭極連接,由於電弧的產生,所以兩極之間產生了耀眼的光芒。電弧燈存在某些缺點,因此無法廣泛的使用。這包括電弧的光芒過於刺眼、炭極的距離須不斷調整;炭極打火時會冒出嗆人的氣味和黑煙,所以電弧燈無法用於室內的照明。雖然如此,電弧燈還是被應用在燈塔、劇院和廣場這需要高光度照明的場所。

在電弧燈發明之後,接著的十多年,有許多科學家投入「如何將電轉化成光」的研究。為了能找出一種經濟實用的電燈,科學家進行了多次的實驗,也累積了很多失敗的經驗,這段時間裡雖然有許多電燈的發明,但都因為壽命太短或其他原因,而無法跨越障礙進入實際應用的層面。

1878 年 9 月初,愛迪生訪問華萊士( Bill Wallace ),當時華萊士展示了他正在研究的電弧燈,愛迪生看到之後非常的興奮,他跟華萊士說:「你的研究方像是錯的,在電燈的製造上我一定可以找出比你更好的方式。」當愛迪生回到他的門羅公園研究所之後,就開始研究電燈的問題。

愛迪生開始找尋有關氣體發光的相關資料,他還買下了煤氣工程學會所有與外界交易的檔和歷年的煤氣雜誌,經常徹底鑽研。有人說愛迪生在成為電燈專家以前,已是一個最權威的煤氣專家了。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九十九分的努力加上一分的運氣」,他投入電燈的研究過程可以說是最好的證明。

從 1878 年 9 月開始,門羅公園的研究所成了研究電燈的戰場。愛迪生是總指揮,有 7 個經驗豐富的人當他的助手。愛迪生首先尋找適於製作燈絲的材料,並試圖設計出最佳形狀。在前一年的實驗裡中,他嘗試使用過炭化紙、玉米芯和各種纖維,共達幾十種之多,但都沒有成功。

1878 年的秋天時,愛迪生又重新用「炭」來進行試驗,在使用過紙制炭絲,木制炭絲與其他纖維炭化後製成的燈絲進行了無數次試驗後,最後得到一個結論:電燈問題的解決,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燈絲的電阻要高,散熱要慢。愛迪生的炭絲試驗並沒有成功。在他試驗過的制燈絲的金屬中,鉑是最理想的一種。於是他轉向鋁和類似鉑的金屬來試驗,因為這些材料符合電阻高,散熱慢的要求。

在實驗過程中,愛迪生廢寢忘食,幾乎忘了周圍的一切。在晚年他曾經說:「我對電燈的研究時間最久,試驗最為艱苦,但從來也沒有灰心」。他在電燈方面建立了三千多種不同的理論,每種理論好像都可能實現。但是,在試驗過後,三千種想法,只有兩種行得通。由此可知愛迪生在發明領域上的成功是因為長時間的努力所得來。

從 1879 年以來,愛迪生把全部精力用在電燈的研究上。他耐心地研究製造白熾燈的每一個可能方法。他更換著各種不同的材料,製成許多不同直徑,不同形狀的燈絲。有些燈絲細得難以裝進燈泡,有些只要一通電,立刻就會熔化。這一段時間他還遭受許多外界的攻擊與批評,有人認為他的研究根本不可能成功。

某一天晚上,愛迪生留在實驗室很晚,他心不在焉地把一塊壓縮的煙煤在手中搓卷著。他好像在幻想著什麼似的,不知不覺的把手中的煙煤搓成一根細線。他突然想到,這也許可以製造出比較好的電燈來。他把碳化的棉絲裝在玻璃泡裏,抽去空氣後把電流接上。這脆弱的棉線發出耀目的光芒,但不久就燒斷了。他仔細觀察斷掉的棉線,結果發現炭化後的棉線變得非常的堅硬。於是他拋棄棉線,開始用木材的細條,接著又用稻草、紗紙、線、馬尼拉麻繩、馬鬃、釣魚線、麻栗、硬橡皮、栓木、藤條、玉蜀黍纖維,甚至人的鬍鬚與頭髮來作為燈絲的材料。

在經過多次的試驗、失敗、再試驗,在 1879 年 10 月 21 日 的傍晚,愛迪生和助手們成功地把炭精絲裝進了燈泡。一個德國籍的玻璃專家依愛迪生的吩咐,把燈泡裏的空氣抽到只剩下一個大氣壓的百萬分之一,封上了口。這為愛迪生的成功提供了先決條件。愛迪生接通電流,他們日夜盼望的情景終於出現在眼前,燈泡發出了耀眼的亮光,而且連續點亮了 45 個小時,這盞電燈的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而後來這天定為電燈的發明日。

在整個 80 年代,愛迪生對白熾燈不斷地進行改進。他認為,換燈泡不需要專門的電工來作業。為解決這個問題,他反復進行試驗。先是在燈泡下裝配了木制的插座,後來又將木制插座改為熟石膏插座。到最後,愛迪生發明了一種螺帽,這是從煤油罐的螺旋蓋上得到啟示後改裝而成的,而這一直沿用到了現在。
2007-04-18 3:03 am
我想應該是他吧
2007-04-18 3:03 am
是,我們都知道電燈是由愛迪生發明的,但最早利用電來發光的,是在十九世紀初,由英國的漢弗萊戴維( HumphreyDavy )所發明的電弧燈。他利用導線連接在電池上,然後與兩塊相距很近的炭極連接,由於電弧的產生,所以兩極之間產生了耀眼的光芒。電弧燈存在某些缺點,因此無法廣泛的使用。這包括電弧的光芒過於刺眼、炭極的距離須不斷調整;炭極打火時會冒出嗆人的氣味和黑煙,所以電弧燈無法用於室內的照明。雖然如此,電弧燈還是被應用在燈塔、劇院和廣場這需要高光度照明的場所。

在電弧燈發明之後,接著的十多年,有許多科學家投入「如何將電轉化成光」的研究。為了能找出一種經濟實用的電燈,科學家進行了多次的實驗,也累積了很多失敗的經驗,這段時間裡雖然有許多電燈的發明,但都因為壽命太短或其他原因,而無法跨越障礙進入實際應用的層面。

1878 年 9 月初,愛迪生訪問華萊士( Bill Wallace ),當時華萊士展示了他正在研究的電弧燈,愛迪生看到之後非常的興奮,他跟華萊士說:「你的研究方像是錯的,在電燈的製造上我一定可以找出比你更好的方式。」當愛迪生回到他的門羅公園研究所之後,就開始研究電燈的問題。

愛迪生開始找尋有關氣體發光的相關資料,他還買下了煤氣工程學會所有與外界交易的檔和歷年的煤氣雜誌,經常徹底鑽研。有人說愛迪生在成為電燈專家以前,已是一個最權威的煤氣專家了。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九十九分的努力加上一分的運氣」,他投入電燈的研究過程可以說是最好的證明。

從 1878 年 9 月開始,門羅公園的研究所成了研究電燈的戰場。愛迪生是總指揮,有 7 個經驗豐富的人當他的助手。愛迪生首先尋找適於製作燈絲的材料,並試圖設計出最佳形狀。在前一年的實驗裡中,他嘗試使用過炭化紙、玉米芯和各種纖維,共達幾十種之多,但都沒有成功。

1878 年的秋天時,愛迪生又重新用「炭」來進行試驗,在使用過紙制炭絲,木制炭絲與其他纖維炭化後製成的燈絲進行了無數次試驗後,最後得到一個結論:電燈問題的解決,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燈絲的電阻要高,散熱要慢。愛迪生的炭絲試驗並沒有成功。在他試驗過的制燈絲的金屬中,鉑是最理想的一種。於是他轉向鋁和類似鉑的金屬來試驗,因為這些材料符合電阻高,散熱慢的要求。

在實驗過程中,愛迪生廢寢忘食,幾乎忘了周圍的一切。在晚年他曾經說:「我對電燈的研究時間最久,試驗最為艱苦,但從來也沒有灰心」。他在電燈方面建立了三千多種不同的理論,每種理論好像都可能實現。但是,在試驗過後,三千種想法,只有兩種行得通。由此可知愛迪生在發明領域上的成功是因為長時間的努力所得來。

從 1879 年以來,愛迪生把全部精力用在電燈的研究上。他耐心地研究製造白熾燈的每一個可能方法。他更換著各種不同的材料,製成許多不同直徑,不同形狀的燈絲。有些燈絲細得難以裝進燈泡,有些只要一通電,立刻就會熔化。這一段時間他還遭受許多外界的攻擊與批評,有人認為他的研究根本不可能成功。

某一天晚上,愛迪生留在實驗室很晚,他心不在焉地把一塊壓縮的煙煤在手中搓卷著。他好像在幻想著什麼似的,不知不覺的把手中的煙煤搓成一根細線。他突然想到,這也許可以製造出比較好的電燈來。他把碳化的棉絲裝在玻璃泡裏,抽去空氣後把電流接上。這脆弱的棉線發出耀目的光芒,但不久就燒斷了。他仔細觀察斷掉的棉線,結果發現炭化後的棉線變得非常的堅硬。於是他拋棄棉線,開始用木材的細條,接著又用稻草、紗紙、線、馬尼拉麻繩、馬鬃、釣魚線、麻栗、硬橡皮、栓木、藤條、玉蜀黍纖維,甚至人的鬍鬚與頭髮來作為燈絲的材料。

在經過多次的試驗、失敗、再試驗,在 1879 年 10 月 21 日 的傍晚,愛迪生和助手們成功地把炭精絲裝進了燈泡。一個德國籍的玻璃專家依愛迪生的吩咐,把燈泡裏的空氣抽到只剩下一個大氣壓的百萬分之一,封上了口。這為愛迪生的成功提供了先決條件。愛迪生接通電流,他們日夜盼望的情景終於出現在眼前,燈泡發出了耀眼的亮光,而且連續點亮了 45 個小時,這盞電燈的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而後來這天定為電燈的發明日。

在整個 80 年代,愛迪生對白熾燈不斷地進行改進。他認為,換燈泡不需要專門的電工來作業。為解決這個問題,他反復進行試驗。先是在燈泡下裝配了木制的插座,後來又將木制插座改為熟石膏插座。到最後,愛迪生發明了一種螺帽,這是從煤油罐的螺旋蓋上得到啟示後改裝而成的,而這一直沿用到了現在。

電燈是 19 世紀末最著名的一項發明,也是愛迪生對人類最輝煌的貢獻。在電燈發明之後,人們對愛迪生有很高的評價:「希臘神話中說,普羅米修斯給人類偷來了天火;而愛迪生卻把光明帶給了人類。」
2007-04-18 3:02 am
yes!!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25: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7000051KK032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