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人的起源!!!

2007-04-18 1:48 am
滿人的起源係咩???

回答 (3)

2007-04-18 1:50 am
✔ 最佳答案
滿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满人)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滿族(滿文: 拉丁轉寫:Manju)全稱滿洲族,現在大部分生活在現中國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滿洲),是通古斯民族之一。

目錄 [隐藏]
1 滿族歷史
2 人口與分佈
3 歷史上的分佈
4 語言
5 風俗習慣
6 民族特徵
7 服飾
8 宗教
9 滿族名人
9.1 古代
9.2 近現代
10 參見



[編輯] 滿族歷史
遠古時的滿族,稱做通古拉斯族。在古代漢語文獻中被稱為女真或肅慎,一般認為該民族起源於西伯利亞。也有人認為是在中國史書中曾經被泛稱為生活在現在的中國東北地區的東胡民族的一部,《後漢書·挹婁傳》:「無君長,其邑落各有大人。」《魏書·勿吉傳》「邑落各自有長,不相總一。」《隋書·靺鞨傳》「邑落具有酋長,不相總一」。

古代以漁獵生活為主。在三皇五帝時期之前就已經在黑龍江一代居住。史書記載,帝舜二十五年,肅慎國向舜帝進貢弓箭。

唐代的漢語文獻中將其稱為「黑水靺鞨」,宋元及明時期的漢語文獻中稱其為女真,明朝在今東北地區設立三個衛所,分別稱作:建州,野人和海西,分設督司受明總兵節制。

遼(相當於中國北宋)時期,女真人在現中國東北地區分別有南女真,北女真,黃龍府女真,順化女真,長白山女真等等,除語言風俗統一外,這些女真部族之間並不相互統屬。其中女真的完顏部逐漸強大,建立金國,並滅北宋佔據中原地區,根據漢字創製了自己的女真文字,女真文字後來由於金朝的滅亡而逐漸失傳,最後在明末徹底消亡。經過金一代的發展,女真的概念比起前代變得更加明確起來,但是隨著金朝的覆滅,中原的女真大量融入漢人,而原先女真的居住地除了仍有些原有的女真部落外又有新的部落遷入,滿洲類似完顏是女真的一個部族名稱。後來滿洲崛起,征服了女真各部,統一稱謂為「滿洲」,其中包括了歸順滿洲的蒙古、朝鮮及遼東漢人。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滿洲人都是先前明時的女真人(金亡後,女真這一稱謂再次籠統化),也不是所有的女真人都成了滿州(「野人」女真的不少部落被排除在滿洲之外,譬如現在的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完顏部的後裔也不一定就是滿洲人,不少完顏部的後裔融入漢人,而完顏部本身也在繼續分化,產生了不少新的部落。

1616年,官拜明建州左衛督司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起兵統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為「清」,改「女真」為「滿洲」,同時也改元「崇德」。1644年入關滅明,建立了覆蓋滿洲、前明領土及西北新領地的清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簡稱滿洲族為「滿族」。


清代的滿洲侍衛
[編輯] 人口與分佈
人口超過1000萬,一半以上居住在遼寧省。現在的滿族人口中,大部分為父母一方有滿族血統或者祖上據查還有滿族血統,另外也有一部分是祖先為漢軍(或朝鮮、蒙古)旗人。主要分佈在:(1)中國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2)北京(清代規定北京內城由八旗分旗居住)及鄰近的河北省(尤其東北部的承德市)。(3)長城以內的某些重要城市,基本上都是清代有八旗駐防的戰略要地。


[編輯] 歷史上的分佈
根據清朝統計,1760年除東北和北京附近地區以外八旗兵超過1000人的城市有:荊州(5535人)、江寧(4126人)、西安(3970人)、廣州(3906人)、鎮江(3521人)、寧夏(3509人)、綏遠城(2802人)、福州(2581人)、成都(2341人)、杭州(2232人)、乍浦(屬於浙江平湖,2037人)、青州(1807人)、涼州(1105人)。


[編輯] 語言
滿族有語言滿語和文字滿文。滿語為滿族本民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

直到滿洲形成後並沒有文字,是在征服蒙古並與蒙古結盟後,借用蒙古文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創造出來的,到清朝後期,滿族貴族逐漸漢化,已經很少使用滿語,民國建立後,滿族人逐漸放棄了自己的語言而通用漢語。僅有黑龍江省富裕縣的三家子村一些老輩村民,仍然保留著原有的滿族語言。至今(2006年)仍有幾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尚能使用流利的滿語。近幾年,富裕縣撥款擴建了三家子滿族小學,並培養了年青一代的滿語師資,開始了該小學的滿語教學。此外,全國各地許多滿族青年人通過自學成才,重新興起學習滿語的熱情,並有可觀的一批人,具備流利的滿語會話能力以及滿文讀寫能力。

滿洲貴族所自創的滿文是根據蒙古文字母略加修改而成的,在新疆的錫伯族人還在使用錫伯文,並有定期出版的錫伯文報紙,目前也有觀點認為錫伯文就是滿文(祖先為融入華夏漢民族的鮮卑族)的一個變體,目前,在故宮研究滿文檔案的人大多數是錫伯族人。

現代滿族普遍使用漢語,除了一些學者還能應用滿語外,目前會說滿語的滿族人只餘下屈指可數的老人家,大多數滿族人已經不懂滿語了。不過,東北和北京地區的漢語方言中吸收了很多滿語的辭彙。


[編輯] 風俗習慣

滿族剪紙藝術在東北地區仍可見到許多滿族的風俗習慣。如食物中的酸湯子、酸菜、粘豆包、血腸、薩其馬等。滿族人禁忌狗肉。

嘎拉哈是滿族婦女和兒童的一種遊戲。


[編輯] 民族特徵
典型的滿族人中,兩眼間隔較近,直鼻,長方臉型的較多,卷髮比例很多。滿族中的B型血的比例很高,達到40%以上(這一比例在漢族中是20%)。

滿族較之中國其他民族有更高的教育水準。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滿族每一萬人中的大學學歷者有1,652.2人,全國平均水準為139.0人。在15歲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比例,滿族為1.41%,全國22.21%,滿族的數據低於國內的其他民族。


[編輯] 服飾

滿族服飾歷史上,滿族男子喜歡穿長袍馬褂,原為四側開叉,便於騎射。男子成人後要剃去周圍的頭髮,編髮辮垂於腦後。滿族婦女的傳統服裝是旗袍,圍白絲巾,梳京頭和「盤盤髻」,戴三個耳環,腰間掛長手帕。


[編輯] 宗教
早期滿族人信奉薩滿教。雖然薩滿教依然存在,但大多數的滿族人則和多數其他漢人一樣,屬無宗教信仰人士,少部分信奉佛教(包括喇嘛教,即藏傳佛教)。


[編輯] 滿族名人

[編輯] 古代
完顏阿骨打:金國建立者。
完顏亮:金海陵王,修金中都者。
努爾哈赤:後金建立者,廟號清太祖。
皇太極:清建立者,廟號清太宗。
多爾袞:皇太極之弟,清初攝政王。
愛新覺羅‧福臨:清世祖順治皇帝。
愛新覺羅‧玄燁:清聖祖康熙皇帝。
愛新覺羅‧胤禛:清世宗雍正皇帝。
愛新覺羅‧弘曆:清高宗乾隆皇帝。
愛新覺羅‧顒琰:清仁宗嘉慶皇帝。
愛新覺羅‧旻寧:清宣宗道光皇帝。
愛新覺羅‧奕詝:清文宗咸豐皇帝。
愛新覺羅‧載淳:清穆宗同治皇帝。
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
慈禧太后:清末政治重要人物,垂簾聽政統治中國達47年。
奕訢:奕詝之弟,恭親王。自強運動代表人物。
鰲拜:清初巴圖魯,康熙四位輔政大臣之一。
索尼:康熙四位輔政大臣之一。
蘇克薩哈:康熙四位輔政大臣之一。
索額圖:索尼之子,曾代表清與俄羅斯簽尼布楚條約。
納蘭明珠:康熙時重要輔政大臣。
納蘭性德:著名詞人
福康安:乾隆時大臣,傳說為乾隆私生子。
和珅:乾隆時大臣,中國第一貪官。

[編輯] 近現代
郎平:國家排球隊隊員。
老舍:著名文學家。
郎朗:著名鋼琴家。
啟功:著名國學大師。
郎雄:著名演員。
溥儀:中國「末代皇帝」。
溥傑:溥儀之弟,曾任中國人大代表。
關中: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川島芳子:著名間諜。
那英:中國知名女歌手。
周海媚:香港知名女藝人。
楊利偉:中國首名太空人。

[編輯] 參見
女真族
滿洲
金朝
清朝
滿語
中國東北
滿洲國
錫伯族
中華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劃分)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朝鮮族 - 達斡爾族 - 傣族 - 德昂族 - 東鄉族 - 侗族 - 獨龍族 - 俄羅斯族 - 鄂倫春族 - 鄂溫克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薩克族 - 赫哲族 - 回族 - 高山族 - 漢族 - 基諾族 - 京族 - 景頗族 - 柯爾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滿族 - 毛南族 - 門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納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爾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維吾爾族 - 烏茲別克族 - 錫伯族 - 瑤族 - 彝族 - 裕固族 - 藏族 - 壯族
2007-04-18 1:54 am
1、滿族的先世建立的第一個強大的國家--渤海國

公元七世紀末,滿族的先世在亞洲大陸的東北部建立了第一個獨立的國家,其疆域包括今天中國東北的大部、朝鮮半島的北部及俄羅斯的南濱海地區。境內設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首都為上京龍泉府(今中國黑龍江東宁縣東京城鎮)。渤海建國二百多年,生產力很是發達,曾被鄰國(中國)敬畏地稱作“海東盛國”。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國之一。雖然現在有些人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篡改歷史,說什么“滿族先世建立的渤海國不是獨立的國家”等等,我們衹要看一下歷史就會知道,渤海國并非一個地方政權,他擁有自己的官屬、軍隊、司法、賦稅和獨立的外交,享有一個獨立主權國家所應具有的一些權利,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如在當時中國的政府入侵的時候,渤海國的領導人當即派人交涉,据理力爭,最后在無奈之下還訴諸武力,以捍衛國家的安全和民族的權益。后契丹人興起,渤海國亡。

2、滿族的先世建立的第二個國家--大金國

公元十一世紀末,滿族的先世--女真人中的一位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完顏阿骨達的領導下,擊敗了遼國,在阿什河畔稱帝,建立了大金國。大金國的建立,是滿族先人建立的第二個國家。 后由于當時中國政府的無理挑釁,導致了大金國和中國的戰爭,不過有意思的是,中國雖然野心很大,可是軍隊實在是不堪一擊,不到一年的時間,中國就被大金國打敗了,1126年滅北宋,占領了淮河以北的地區。原中國的政府領導南遷到臨安(即今天中國的杭州)。而大金國的首都則遷到了燕京(即今北京市)。

有關于這段歷史,今人仍然將其大加歪曲,說什么“大金國是什么地方政權,宋金戰爭是一家內部的兄弟間的戰爭”云云。稍有一點歷史常識的人都會清楚,這絕不是什么“內戰”而是一場國与國之間的戰爭。首先,我們知道,所謂“地方”是相對于“中央”而言的,如果沒有“中央”則“地方”就無從談起。那么我們讓先來看一下當時的記載吧,在中國被大金國打敗之后,中國每年向大金國進貢一批數額巨大的物資,并稱大金國為“親邦”而自稱為“子邦”,這樣看來的話大金國到成了“中央”了(不過大金國并為將自己視為中央,他僅僅是把中國視為自己的一個附屬國而已)。另外,南遷的中國政府中的領導人仍念念不忘地要“收复國土”,還有,那個被稱作“民族英雄”的岳飛,口口聲聲地要“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樣一個极度仇恨滿族人,恨得都要吃滿族的肉喝滿族的血的人,能說他將滿族人視為了自己的“兄弟”嗎?能說這是“兄弟間的一場戰爭”嗎?此外,就是到了今天,中國人仍然將岳飛稱作為“愛國將領”,如果說是一個國家的內戰的話,又怎么是“愛國的”呢?還有人說其是“統一”祖國的“正義”的戰爭,那么既然都是“一國內部的”了,大金國不也是“統一”的正義的戰爭了嗎!事實是,以前的中國人從未將滿族人視為自己的同胞,我們無法從任何一部歷史文獻中找出“中國人稱滿族人就是中國人”的一個字,相反,所有的資料都顯示出來的是“中國人將滿族人視為外國人,中國將滿族建立的國家--大金國視為外國”這一事實的記載。

3、滿族的先世建立的第三個強大的國家--大清國(即大滿洲國)

大金國被蒙古人打敗后滅亡,滿族的社會經過了一段時期的內亂之后的十五世紀,出現了一位滿族歷史上的又一偉大的人物--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由于受到了中國的挑唆(中國認為一個不統一的滿洲更适合它的需要,因此利用一切的手段對滿洲的內部進行挑撥),滿洲的很多部落因此連續地發生內戰,導致了滿族內部的分裂。當時的滿洲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

努爾哈赤即出自建州女真,由于其在少年時期就看清楚了中國的真實面目(即言爾無信、极端虛偽、目光短淺、外表強大實則虛弱),所以努爾哈赤在以后与中國作戰的時期內才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戰略部署。努爾哈赤從1583年起兵,經過了几十年的努力,終于在1616年的時候又建立起了一個滿族人自己的國家--大金國(別稱是滿洲國,為了与滿族先前所建立的大金國相區別故稱“后金”),在建國期間,滿族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數次擊敗了中國軍隊作出的干扰滿族統一活動的軍事舉動。建國后,中國賊心不死地想把滿洲這個再次新生的國家扼殺在搖籃里,其不僅在很多方面對滿洲進行滲透和挑撥,并且在其在以上方法沒有取得效果的時候竟然訴諸武力,對滿洲這樣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進行侵略。所幸的是,滿族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萬眾一心地齊心對外(象在1619年的薩爾滸戰役中滿族打敗了數倍于己的入侵的中國軍隊就体現出了滿族的團結),終于使中國的陰謀沒有得逞。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同年其第八子皇太极即位。1636年皇太极改國號為“大清”(別稱仍然是滿洲國),在這前一年(即1635年)農歷十月十三日,他正式告諭天下,定“滿洲”為女真諸部的統一稱謂。
2007-04-18 1:52 am
滿族(滿文: 拉丁轉寫:Manju)全稱滿洲族,現在大部分生活在現中國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滿洲),是通古斯民族之一。
滿族歷史
遠古時的滿族,稱做通古拉斯族。在古代漢語文獻中被稱為女真或肅慎,一般認為該民族起源於西伯利亞。也有人認為是在中國史書中曾經被泛稱為生活在現在的中國東北地區的東胡民族的一部,《後漢書·挹婁傳》:「無君長,其邑落各有大人。」《魏書·勿吉傳》「邑落各自有長,不相總一。」《隋書·靺鞨傳》「邑落具有酋長,不相總一」。

古代以漁獵生活為主。在三皇五帝時期之前就已經在黑龍江一代居住。史書記載,帝舜二十五年,肅慎國向舜帝進貢弓箭。

唐代的漢語文獻中將其稱為「黑水靺鞨」,宋元及明時期的漢語文獻中稱其為女真,明朝在今東北地區設立三個衛所,分別稱作:建州,野人和海西,分設督司受明總兵節制。

遼(相當於中國北宋)時期,女真人在現中國東北地區分別有南女真,北女真,黃龍府女真,順化女真,長白山女真等等,除語言風俗統一外,這些女真部族之間並不相互統屬。其中女真的完顏部逐漸強大,建立金國,並滅北宋佔據中原地區,根據漢字創製了自己的女真文字,女真文字後來由於金朝的滅亡而逐漸失傳,最後在明末徹底消亡。經過金一代的發展,女真的概念比起前代變得更加明確起來,但是隨著金朝的覆滅,中原的女真大量融入漢人,而原先女真的居住地除了仍有些原有的女真部落外又有新的部落遷入,滿洲類似完顏是女真的一個部族名稱。後來滿洲崛起,征服了女真各部,統一稱謂為「滿洲」,其中包括了歸順滿洲的蒙古、朝鮮及遼東漢人。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滿洲人都是先前明時的女真人(金亡後,女真這一稱謂再次籠統化),也不是所有的女真人都成了滿州(「野人」女真的不少部落被排除在滿洲之外,譬如現在的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完顏部的後裔也不一定就是滿洲人,不少完顏部的後裔融入漢人,而完顏部本身也在繼續分化,產生了不少新的部落。

1616年,官拜明建州左衛督司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起兵統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為「清」,改「女真」為「滿洲」,同時也改元「崇德」。1644年入關滅明,建立了覆蓋滿洲、前明領土及西北新領地的清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簡稱滿洲族為「滿族」。


清代的滿洲侍衛
人口與分佈
人口超過1000萬,一半以上居住在遼寧省。現在的滿族人口中,大部分為父母一方有滿族血統或者祖上據查還有滿族血統,另外也有一部分是祖先為漢軍(或朝鮮、蒙古)旗人。主要分佈在:(1)中國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2)北京(清代規定北京內城由八旗分旗居住)及鄰近的河北省(尤其東北部的承德市)。(3)長城以內的某些重要城市,基本上都是清代有八旗駐防的戰略要地。

歷史上的分佈
根據清朝統計,1760年除東北和北京附近地區以外八旗兵超過1000人的城市有:荊州(5535人)、江寧(4126人)、西安(3970人)、廣州(3906人)、鎮江(3521人)、寧夏(3509人)、綏遠城(2802人)、福州(2581人)、成都(2341人)、杭州(2232人)、乍浦(屬於浙江平湖,2037人)、青州(1807人)、涼州(1105人)。

語言
滿族有語言滿語和文字滿文。滿語為滿族本民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

直到滿洲形成後並沒有文字,是在征服蒙古並與蒙古結盟後,借用蒙古文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創造出來的,到清朝後期,滿族貴族逐漸漢化,已經很少使用滿語,民國建立後,滿族人逐漸放棄了自己的語言而通用漢語。僅有黑龍江省富裕縣的三家子村一些老輩村民,仍然保留著原有的滿族語言。至今(2006年)仍有幾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尚能使用流利的滿語。近幾年,富裕縣撥款擴建了三家子滿族小學,並培養了年青一代的滿語師資,開始了該小學的滿語教學。此外,全國各地許多滿族青年人通過自學成才,重新興起學習滿語的熱情,並有可觀的一批人,具備流利的滿語會話能力以及滿文讀寫能力。

滿洲貴族所自創的滿文是根據蒙古文字母略加修改而成的,在新疆的錫伯族人還在使用錫伯文,並有定期出版的錫伯文報紙,目前也有觀點認為錫伯文就是滿文(祖先為融入華夏漢民族的鮮卑族)的一個變體,目前,在故宮研究滿文檔案的人大多數是錫伯族人。

現代滿族普遍使用漢語,除了一些學者還能應用滿語外,目前會說滿語的滿族人只餘下屈指可數的老人家,大多數滿族人已經不懂滿語了。不過,東北和北京地區的漢語方言中吸收了很多滿語的辭彙。

風俗習慣
滿族剪紙藝術在東北地區仍可見到許多滿族的風俗習慣。如食物中的酸湯子、酸菜、粘豆包、血腸、薩其馬等。滿族人禁忌狗肉。

嘎拉哈是滿族婦女和兒童的一種遊戲。

民族特徵
典型的滿族人中,兩眼間隔較近,直鼻,長方臉型的較多,卷髮比例很多。滿族中的B型血的比例很高,達到40%以上(這一比例在漢族中是20%)。

滿族較之中國其他民族有更高的教育水準。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滿族每一萬人中的大學學歷者有1,652.2人,全國平均水準為139.0人。在15歲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比例,滿族為1.41%,全國22.21%,滿族的數據低於國內的其他民族。

服飾

滿族服飾歷史上,滿族男子喜歡穿長袍馬褂,原為四側開叉,便於騎射。男子成人後要剃去周圍的頭髮,編髮辮垂於腦後。滿族婦女的傳統服裝是旗袍,圍白絲巾,梳京頭和「盤盤髻」,戴三個耳環,腰間掛長手帕。

宗教
早期滿族人信奉薩滿教。雖然薩滿教依然存在,但大多數的滿族人則和多數其他漢人一樣,屬無宗教信仰人士,少部分信奉佛教(包括喇嘛教,即藏傳佛教)。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18: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7000051KK026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