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下尼柯巴鳩,鴛鴦,紅色吸蜜鸚鵡,粉紅鳳頭鸚鵡,20分ga!

2007-04-17 11:51 pm
我想問下有關以上四種鳥類的生活習憤,模律,生活環境或是有一切有關資料

回答 (2)

2007-04-18 1:41 am
✔ 最佳答案
『綠蓑鴿』:又名『尼柯巴鳩』為雜食性鳥類,本種分佈於尼古巴群島至呂宋島及新幾內亞一帶,在野地牠們目前為保育等級Ⅰ之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其主要的威脅為貓狗之獵食。其生活型態及繁殖狀況,與一般『鳩鴿科』的鳥類相似。羽色雌雄相似,常以細枝鬆散構築鳥巢。有趣的是牠們雖然在原產地生存遭受極大的威脅,但在動物園中人工的飼育環境卻繁殖的相當成功。

分佈:尼科巴群島至菲律賓、 新幾內亞及所羅門群島
生境:在遠離大陸的小島嶼林區生活



中文名稱:鴛鴦
學名:Aix galericulata
英文俗名:Mandarin Duck
科別:雁鴨科
棲息地:湖泊沼澤區
鴛鴦分佈於東北亞,春夏繁殖於烏蘇裏或長白山等地,冬季移徙至華南和台灣。分佈於台灣的為稀有的留鳥或冬候鳥。
自1981年至1991年之觀察記錄,鴛鴦大抵集中於宜蘭太平山、翠峰湖、鴛鴦湖和烏來南勢溪上游福山附近,以及台中縣武陵農場一帶,德基水庫是目前族群最多之處,有百餘隻,因雌鳥死亡率較高,因此雄鳥數量較雌鳥多。
鴛鴦,性雜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草籽、樹籽,堅果等。繁殖期則多吃動物性食物,如螽斯、蝗蟲、甲蟲、魚類、蛙類或蝸牛等。
營巢於天然樹洞中,多選擇高大的樹上,大抵距地面的高度在4~10公尺之間,待雛鳥孵化後不久便從樹上跳至水中。


紅色吸蜜鸚鵡 (Red Lory) 紅色吸蜜鸚鵡(紅伶)有4種血緣相近的亞種,在台灣算是最常見的吸蜜鸚鵡之一,牠們的繁殖難度低,所以一年四季都經常可以在鳥店看到紅色吸蜜鸚鵡的幼鳥,手養幼鳥很愛親近主人也很愛玩耍;牠們是很吵雜的吸蜜鸚鵡,有時尖銳的叫聲使人無法忍受,尤其購買成鳥前先評估居家環境是否適合飼養這類吵雜的種類。
體長:28-31cm(11-12吋)
分佈:印尼境內的摩鹿加群島上,布魯島、蘇拉群島、凱伊群島、沙巴魯亞、安伯納等地。
整體概述:常常成一大群吵雜地出現在住家附近的農場,潮濕的森林、紅樹林沼澤區、近海岸的林地、海拔1250m的丘陵地等地區都常見牠們成群活動,數量雖然因為遭人為捕捉作為買賣而下降,但是在當地是常見的鳥類,天然食物包括花蜜、花、昆蟲,經常飛越各小島間活動,花木較多的地區牠們的族群數量也較多,築巢於樹洞中,繁殖季約從8-9月開始;
飼養摘要:常可見的寵物鳥,籠養的紅色吸蜜鸚鵡活潑且吵雜,購買時要注意是否為來自野外的野生鸚鵡,因為吸蜜鸚鵡這類的鸚鵡走私鳥 或進口野生鳥很多,一開始適應期最好先安頓於室內,人工繁殖鳥適應環境後即很健壯 ,且可適應台灣的天氣,基本上算適應力蠻強的吸蜜鸚鵡,餵食上主要還是宜提供進口吸蜜鸚鵡專用粉狀飼料與蔬果類為佳。
繁殖:台灣繁殖紅色吸蜜鸚鵡成功者非常多,只要選擇成熟且人工繁殖的紅色吸蜜鸚鵡就能很快有繁殖成果,難度低,用小型籠子即可繁殖成功, 但不建議常年置於小籠子而只多求繁殖,一窩產2顆卵,孵化期約26天,7-9個星期後羽毛長成,幼鳥應於3至4個星期後抓出巢箱手養,否則親鳥有可能攻擊幼鳥,全年皆可繁殖。



粉紅鳳頭鸚鵡
粉紅鳳頭鸚鵡:(又名桃色鳳頭鸚鵡、粉紅巴丹)
拉丁文名稱:Eolophus roseicapillus
英文名稱:Galah
粉紅鳳頭鸚鵡是澳洲分佈最廣的鸚鵡之一,在許多地區被視爲農業害鳥,但在澳洲以外的國家合法進口的粉紅胸鳳頭鸚鵡價格卻是一直不低,牠們美麗的粉紅羽色十分迷人,手養鳥非常聰明及愛嬉戲,即使野生鳥遭捕捉飼養後也會變的友善與乖馴,飼養牠們需對牠們付出多一些的注意與關懷,提供多種玩具,以避免無聊所産生的拔羽症,母鳥的虹膜呈紅棕色,公鳥與幼鳥則是暗黑色,約有2-3種亞種,差別在於羽色深淺及體型的大小不同等差異,即使是乖巧的手養鳥,成熟後有可能變的有侵略性。
體長:約35cm(14吋)
分佈:廣布于全澳洲

整體概述:
粉紅胸鳳頭鸚鵡遍佈於澳洲各地,在當地是非常常見的鸚鵡,在過去50年間牠們的數量及棲息地迅速成長,估計世界總數量應超過5百萬隻,野外數量非常的多,常對穀物田等農作物造成相當大的損失,許多地方可以合法的獵殺以控制過多的數量造成農作物的危害的問題;粉紅胸 鳳頭鸚鵡喜愛棲息在開闊的草地與林地、農作物區、都市、小鎮等地,群居性,常數百隻成群結隊地活動,覓食時會各散爲一小群,通常在地上覓食,主要食物有─ 水果、種子、核果、昆蟲、嫩芽、漿果等,可能有些會與米契爾鳳頭鸚鵡(Major Mitchell's Cockatoo)及長嘴鳳頭鸚鵡(Long-billed Corella)雜交。

澳洲北部的繁殖期在2-7月,南部在7-12月,常將巢穴彼此築的很接近,利用樹葉與小樹枝在樹洞內築巢,一窩約産3-4顆蛋,公母輪流孵雛,孵化期約30天,幼鳥約在8星期後離巢;在澳洲粉紅鳳頭鸚鵡與葵花鳳頭鸚鵡一樣是常見的寵物且售價低廉,繁殖牠們的人也不多,因爲野外數量很多,且有些地區能合法的捕捉,喂食上與其他鳳頭鸚鵡較不同的是油脂含量多的種子不應過量喂食,否則容易長出脂肪瘤,籠養鳥是吵雜、啃咬力強且生命力十分強韌的 鳳頭鸚鵡,最好能時常提供新鮮的樹枝供牠們啃咬。

繁殖:
粉紅鳳頭鸚鵡是鳳頭鸚鵡中較多産的,提供厚實堅固的巢箱,在籠內放置稻草、小樹枝、樹葉等供公鳥築巢,一對成熟的成鳥一旦開始繁殖後即能固定的繁殖,一窩通常産3顆蛋,但可多至5顆,孵化期約25天,公母輪由孵蛋,7個星期後羽毛長成,幼鳥很快即能離巢。



<鸚鵡ge 問題可以去http://www.hkipa.com>

資料來源: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81805790
2007-04-19 2:56 am
中文名稱:鴛鴦
學名:Aix galericulata
英文俗名:Mandarin Duck
科別:雁鴨科
棲息地:湖泊沼澤區
鴛鴦分佈於東北亞,春夏繁殖於烏蘇裏或長白山等地,冬季移徙至華南和台灣。分佈於台灣的為稀有的留鳥或冬候鳥。
自1981年至1991年之觀察記錄,鴛鴦大抵集中於宜蘭太平山、翠峰湖、鴛鴦湖和烏來南勢溪上游福山附近,以及台中縣武陵農場一帶,德基水庫是目前族群最多之處,有百餘隻,因雌鳥死亡率較高,因此雄鳥數量較雌鳥多。
鴛鴦,性雜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草籽、樹籽,堅果等。繁殖期則多吃動物性食物,如螽斯、蝗蟲、甲蟲、魚類、蛙類或蝸牛等,:營巢於天然樹洞中,多選擇高大的樹上,大抵距地面的高度在4~10公尺之間,待雛鳥孵化後不久便從樹上跳至水中。


紅色吸蜜鸚鵡 (Red Lory) 紅色吸蜜鸚鵡(紅伶)有4種血緣相近的亞種,在台灣算是最常見的吸蜜鸚鵡之一,牠們的繁殖難度低,所以一年四季都經常可以在鳥店看到紅色吸蜜鸚鵡的幼鳥,手養幼鳥很愛親近主人也很愛玩耍;牠們是很吵雜的吸蜜鸚鵡,有時尖銳的叫聲使人無法忍受,尤其購買成鳥前先評估居家環境是否適合飼養這類吵雜的種類。
體長:28-31cm(11-12吋)
分佈:印尼境內的摩鹿加群島上,布魯島、蘇拉群島、凱伊群島、沙巴魯亞、安伯納等地。
整體概述:常常成一大群吵雜地出現在住家附近的農場,潮濕的森林、紅樹林沼澤區、近海岸的林地、海拔1250m的丘陵地等地區都常見牠們成群活動,數量雖然因為遭人為捕捉作為買賣而下降,但是在當地是常見的鳥類,天然食物包括花蜜、花、昆蟲,經常飛越各小島間活動,花木較多的地區牠們的族群數量也較多,築巢於樹洞中,繁殖季約從8-9月開始;
飼養摘要:常可見的寵物鳥,籠養的紅色吸蜜鸚鵡活潑且吵雜,購買時要注意是否為來自野外的野生鸚鵡,因為吸蜜鸚鵡這類的鸚鵡走私鳥 或進口野生鳥很多,一開始適應期最好先安頓於室內,人工繁殖鳥適應環境後即很健壯 ,且可適應台灣的天氣,基本上算適應力蠻強的吸蜜鸚鵡,餵食上主要還是宜提供進口吸蜜鸚鵡專用粉狀飼料與蔬果類為佳。
繁殖:台灣繁殖紅色吸蜜鸚鵡成功者非常多,只要選擇成熟且人工繁殖的紅色吸蜜鸚鵡就能很快有繁殖成果,難度低,用小型籠子即可繁殖成功, 但不建議常年置於小籠子而只多求繁殖,一窩產2顆卵,孵化期約26天,7-9個星期後羽毛長成,幼鳥應於3至4個星期後抓出巢箱手養,否則親鳥有可能攻擊幼鳥,全年皆可繁殖。



粉紅鳳頭鸚鵡
粉紅鳳頭鸚鵡:(又名桃色鳳頭鸚鵡、粉紅巴丹)
拉丁文名稱:Eolophus roseicapillus
英文名稱:Galah
粉紅鳳頭鸚鵡是澳洲分佈最廣的鸚鵡之一,在許多地區被視爲農業害鳥,但在澳洲以外的國家合法進口的粉紅胸鳳頭鸚鵡價格卻是一直不低,牠們美麗的粉紅羽色十分迷人,手養鳥非常聰明及愛嬉戲,即使野生鳥遭捕捉飼養後也會變的友善與乖馴,飼養牠們需對牠們付出多一些的注意與關懷,提供多種玩具,以避免無聊所産生的拔羽症,母鳥的虹膜呈紅棕色,公鳥與幼鳥則是暗黑色,約有2-3種亞種,差別在於羽色深淺及體型的大小不同等差異,即使是乖巧的手養鳥,成熟後有可能變的有侵略性。
體長:約35cm(14吋)
分佈:廣布于全澳洲

整體概述:
粉紅胸鳳頭鸚鵡遍佈於澳洲各地,在當地是非常常見的鸚鵡,在過去50年間牠們的數量及棲息地迅速成長,估計世界總數量應超過5百萬隻,野外數量非常的多,常對穀物田等農作物造成相當大的損失,許多地方可以合法的獵殺以控制過多的數量造成農作物的危害的問題;粉紅胸 鳳頭鸚鵡喜愛棲息在開闊的草地與林地、農作物區、都市、小鎮等地,群居性,常數百隻成群結隊地活動,覓食時會各散爲一小群,通常在地上覓食,主要食物有─ 水果、種子、核果、昆蟲、嫩芽、漿果等,可能有些會與米契爾鳳頭鸚鵡(Major Mitchell's Cockatoo)及長嘴鳳頭鸚鵡(Long-billed Corella)雜交。

澳洲北部的繁殖期在2-7月,南部在7-12月,常將巢穴彼此築的很接近,利用樹葉與小樹枝在樹洞內築巢,一窩約産3-4顆蛋,公母輪流孵雛,孵化期約30天,幼鳥約在8星期後離巢;在澳洲粉紅鳳頭鸚鵡與葵花鳳頭鸚鵡一樣是常見的寵物且售價低廉,繁殖牠們的人也不多,因爲野外數量很多,且有些地區能合法的捕捉,喂食上與其他鳳頭鸚鵡較不同的是油脂含量多的種子不應過量喂食,否則容易長出脂肪瘤,籠養鳥是吵雜、啃咬力強且生命力十分強韌的 鳳頭鸚鵡,最好能時常提供新鮮的樹枝供牠們啃咬。

繁殖:
粉紅鳳頭鸚鵡是鳳頭鸚鵡中較多産的,提供厚實堅固的巢箱,在籠內放置稻草、小樹枝、樹葉等供公鳥築巢,一對成熟的成鳥一旦開始繁殖後即能固定的繁殖,一窩通常産3顆蛋,但可多至5顆,孵化期約25天,公母輪由孵蛋,7個星期後羽毛長成,幼鳥很快即能離巢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81805790 ......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21: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7000051KK0191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