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雷公,地下舅公】這兩句說話的出處和意思?

2007-04-17 6:41 pm
請問【天上雷公,地下舅公】這兩句說話的出處和意思?

註:由於是問這句說話的出處和意思,因此小的暫把問題放在【中文】一欄,如當中涉及典故的話也請幫忙告知,謝謝。

回答 (2)

2007-04-17 7:20 pm
許多相關諺語,既是歷史形成的某些宗教習俗或口頭傳說的藝術概括,在長期文化傳承中,它們又演變成眾口傳誦,言簡意深的顏語,烙印在人們心頭。如“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呂洞賓本是以濟困扶貧而著稱的八仙當中最為人們所熟悉和喜愛的一位仙人和善人,卻常常遭人誤解而被狗咬,這類使人傷痛的社會事相至今仍難以避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原本是關於得道者服丹而飛升成仙並惠及雞犬的傳說故事,後世人們借此編成一則諺語,嘲諷官場中的裙帶關係,至今仍活在人們口頭閃射諷刺光芒。再如中國民間有崇敬雷神,以雷公為懲兇罰惡之天神的習俗,這正好同人們在姻親中崇敬舅公的社會習俗相一致,兩者可相互映襯,於是構成了“天上雷公,地下舅公”的諺語盛傳於世。還有,“土地不開口,老虎不咬人”;“土地不開口,毛狗子不咬雞”;“千里神明,要問當坊土地”。這幾則諺語,都與民間對土地神的信仰有關。土地爺本是地方小神,卻掌管著當地人畜命運,傳說山野間猛獸覓食,也須土地來管轄,所以在諺語中便把它作為得罪不起的象徵形象,構成了一排風土諺。
2007-04-17 7:11 pm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從漢初創立至今已有近2000年曆史。在中國56個兄弟民族中間大約有20幾個民族存在道教信仰。棲身宮觀的職業道士人數雖然不多,可是滲透著道教信仰的民間習俗和民間文學藝術卻遍及城鄉,世代傳承,使廣大民眾耳濡目染,心領神會。除神話、傳說、歌謠之外,諺語也是其中一個重要項目。





人們說話離不開諺語。早在先秦時期問世的《尚書》中就告訴我們:“俚語曰諺”。“諺語是人的實際經驗之結果而用美的言辭以表現者,于日常談話可以公然使用,而規定人的行為之言語。”90年代成書的《中國諺語集成總序》將這一定義琢磨得更為精緻:“諺語是民間集體創作、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轉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可見,不論是就其內容還是就其語言形式而言,諺語都是人類語言的精粹,是語言泥沙中經淘洗磨煉而成的精金美玉。





在這些作為金玉良言傳世的諺語中,就有許多同道教信仰相關聯的例子。





道教崇尚修道成仙,因此有人稱道教為仙學。眾多仙人形象,不僅是修道者的楷模,也是廣大民眾美好願望的寄託。八仙等神仙形象,以他們救世濟貧的仁愛胸懷和倒海翻江的巨大法力使人蕩氣迴腸、心曠神怡。諺語也常常引入仙人形象,表達這種社會人生哲理。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誠。”借凡人修道成仙的故事,勸勉世人以至誠之心實現自己的美好人生境界。









道教構造了于一個龐雜神譜以及跨越天上人間、陰陽兩界的神秘世界圖式,它們通過民間敘事的傳承深入人心,然後又滲透到諺語中,借這類鬼神精怪形象來象徵照射現實生活中種種複雜的社會關係。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鬼披人皮”;“鬼怕惡人”;“有錢能使鬼推磨”;“神仙下凡,先問土地”;“玉皇怕財神,有錢大三級”等等。這類諺語中的道士、天師、土地、玉皇、妖魔、鬼怪等形象,明顯來自道教信仰和道教傳說之中,由於道教的廣泛傳播,才使它們的形與神為民眾所家喻戶曉,千百年來存活于口耳之間。用它構成諺語,別具深意。本是主宰整個天上人間的玉皇大帝卻懼怕小小的財神而不得不屈駕與之交往,這種“有錢大三級”的邪惡世風,今天不是依然在我們社會中演出一場又一場鬧劇嗎? 這類諺語不僅形象鮮活,意味深長,而且飽含幽默諷刺情趣,具有極強的表現力。





這類諺語中常有鬼神形象出現。道教雖容納了傳統的鬼神信仰並有所發展,但民間流傳的相關故事和諺語等等,常常是借用鬼神,象徵影射現實中的世態人情,並不在著意表現鬼神,我們應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給予恰當評析,防止重演過去的粗暴武斷作法。





許多相關諺語,既是歷史形成的某些宗教習俗或口頭傳說的藝術概括,在長期文化傳承中,它們又演變成眾口傳誦,言簡意深的顏語,烙印在人們心頭。如“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呂洞賓本是以濟困扶貧而著稱的八仙當中最為人們所熟悉和喜愛的一位仙人和善人,卻常常遭人誤解而被狗咬,這類使人傷痛的社會事相至今仍難以避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原本是關於得道者服丹而飛升成仙並惠及雞犬的傳說故事,後世人們借此編成一則諺語,嘲諷官場中的裙帶關係,至今仍活在人們口頭閃射諷刺光芒。再如中國民間有崇敬雷神,以雷公為懲兇罰惡之天神的習俗,這正好同人們在姻親中崇敬舅公的社會習俗相一致,兩者可相互映襯,於是構成了“天上雷公,地下舅公”的諺語盛傳於世。還有,“土地不開口,老虎不咬人”;“土地不開口,毛狗子不咬雞”;“千里神明,要問當坊土地”。這幾則諺語,都與民間對土地神的信仰有關。土地爺本是地方小神,卻掌管著當地人畜命運,傳說山野間猛獸覓食,也須土地來管轄,所以在諺語中便把它作為得罪不起的象徵形象,構成了一排風土諺。





由於道教流行,許多地方興建宮觀,祭祀鬼神延請道士舉行齋醮活動,構成一項特殊的文化景觀,這類社會景觀常常也成為諺語取材立意的基礎,如“城隍廟裏的鼓,三天不打生灰土”;“龍王廟裏水多,城隍廟裏鬼多”;“見到天王,四朝八拜,見到小鬼,一腳踢開”;“住到城隍廟,守不到頭柱香”,等等。這類諺語的構成是描述性的,從方方面面勾畫出舊時代中國城鄉道教信仰的風貌。同時這些諺語又是象徵性的,意在借道教活動中的有關事相,指代社會生活中的形形色色,以警醒世風。





在考察與道教相關的形形色色諺語時,我特別注重探尋蘊含道教義旨,直接透示道教精神的作品,然而所得甚少,彌足珍貴。下面是《中國諺語集成湖北卷》中所載幾則:“佛家重練心,道家重養生”;“修行不修心,枉燒一爐香”;“我命在我不在天”;“仙道貴生”;“道以養性,術以延命”等等。這裡幾則諺語得之於鄂西北的道教聖地武當山,它們所傳承的性命雙修的道教義理,字字珠玉,十分難得。還有這樣一則諺語:“天高不為高,人心為最高,井水當酒賣,還嫌沒酒糟”。它本是穿插在關於呂洞賓勸戒世人的一則傳說裏,講的是呂仙出遊,為報答小酒館的掌櫃,用法術把井水變成白酒出售,可是女掌櫃貪心不足,還不住地抱怨,說這樣出酒沒有酒糟喂豬,於是呂仙一氣之下把自己的法術收回了。故事曾附會到關於黃鶴樓、岳陽樓的傳說之中,廣為人知。那一段順口溜也可以脫落下來成為一則獨立諺語,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傳達出道教少私寡欲的人生哲理,發揮過廣泛的教育作用,至今未失去其警戒貪慾世風的積極意義。





這類直接表達道教義理的諺語在一般諺語中很少看到,我想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我們對民間口頭文學的採錄,主要以城鄉世俗人員為對象,很少深入到信奉道教的人群中間,關注宗教意味濃重的作品;二是由於民間文學主體就是表現廣大民眾生活心理的世俗之作,即使不可避免地染有佛道等宗教信仰的影響,也在口頭集體傳承過程中發生了巨大變異。按照我多年採就道教信仰與中國民間文學這個專題進行研究考察的體會,而些與道教相關的民間口頭文學,包括諺語在內,它們都不是純宗教性,而是宗教性與世俗性彼此交叉融合的作品。廣大民眾在從事生產勞作與日常生活的同時,也信奉道教和其他宗教。日常生活與宗教生活的相互滲透,很自然地融合在他們所創造享用的民間口頭文學中,便構成了這些具有獨特意味和光彩的作品。





道教信仰對諺語的滲透這一現象具有特殊的文化學術價值。由於諺語作為民族語言的精粹,有著極強的滲透力,我們從相關諺語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道教信仰的方方面面對居民精神文化的影響。上述諺語雖與道教信仰相關聯,卻並非道教義理的直白表現,它是經過民眾心靈過濾和社會生活檢驗而構成的,從這裡還可以看出民眾對道教信仰的取捨改造情況,可以看出人們于信奉宗教之外,還存有一定程度的非宗教與反宗教的傾向,等等。作為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其構成是相當複雜的,因而我們對於同道教信仰有關聯的故事、傳說和歌謠、諺語等等怎樣滲入民間口頭文學之考察,不論是就研究道教本身還是就把握中華文化整體特徵而言,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作。









收錄日期: 2021-04-15 20:49: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7000051KK0082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