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會的簡介?

2007-04-17 4:43 am
學校老師要我們做報告
可是我找不到紅十字會的簡介

回答 (3)

2007-04-17 4:50 am
✔ 最佳答案
香港紅十字會創立於1950年,前屬英國紅十字會分會,自1997年7月1日起,隨香港主權移交中國而成為中國紅十字會一個享有高度自治的分會。

里程碑
1949
港督委派醫務衛生署長協助成立英國紅十字會香港分會,提供尋人、協助難民及為軍部醫院提供服務。

1950
七月十二日英國紅十字會正式批准成立香港分會。
成立第一隊義務婦女工作隊,為政府醫院提供摺製紗布。

1951
教導荔枝角醫院精神病人製作工藝品,是關懷病人服務的雛型。

1952
成立捐血服務部,首年捐血人數483人。

1953
賑災倉庫啟用。
發衣物予石硤尾大火災民。

1954
第一所醫院學校在荔枝角醫院兒科部開辦。

1956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成立第一隊紅十字會青少年團。

1962
特殊學校雅麗珊郡主紅十字會學校及兒童安置所啟用。
賑濟受颱風溫黛襲港影響的災民。
國內難民大量湧港,本會協助賑濟。

1965
位於灣仔夏愨道的香港紅十字會總部落成啟用。

1967
另一所特殊學校甘迺迪中心啟用。

1968
慈雲山開辦傷殘青少年宿舍。
大嶼山石壁渡假營舍啟用。

1969
成為公益金會員機構。

1973
流動捐血車投入服務。
第三所特殊教育學校瑪嘉烈戴麟趾紅十字會學校啟用。

1975
開辦成人醫療用具借用服務。
丹麥貨輪「馬士基」號載來三千七百多名越南難民,本會難民服務大為擴展。

1976
開辦工業急救訓練課程。

1979
擴展尋人服務,協助越南難民。‧
接管北啟德難民營,並在營中 設立越南難民醫療中心。

1980
本會邵逸夫會長率領代表團首次訪問中國紅十字會。
荃灣捐血站開幕。

1981
慈雲山傷殘青年宿舍遷往觀塘順利村易名「順利宿舍」。

1984
位於京士柏道的輸血服務中心白普理大廈落成啟用。

1987
將北啟德難民營移交予基督教難民服務處管理。
開展兒童醫療用具借用服務。

1989
位於修頓中心的青年及福利事務部港島總部啟用,由英國紅十字會 青少年活動贊助人威爾斯王妃戴安娜主持開幕。

1991
本會為中國華東水災大規模賑災籌款,共籌得一億四千四百多萬。
本會與醫院管理局簽署管理合約,輸血服務中心納入醫院管理局架構。

1992
成立第一隊耆英制服隊伍。

1994
工業急救訓練中心易名「急救訓練中心」,由衛生署資助經常開支。

1995
協助社會福利署舉辦健康護理課程,為安老院保健人員提供合資格護理訓練。
醫院圖書館服務易名「關懷病人及圖書服務」,由醫管局資助。
本會主辦亞太區首次急救比賽。

1996
位於沙田的香港紅十字會白普理中心落成。

1997
隨著香港回歸中國,本會由英國紅十字會分會轉為中國紅十字會內一個享有高度自治的地方分會。
本會獲政府委託作為「長者定居廣東省續領綜援計劃」中介機構。
香港紅十字會網頁啟用。

1998
領導本會三十年的會長邵逸夫先生及主席鄭棟材博士榮休,分別由董趙洪娉女士及楊鐵樑先生繼任。
協助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製作的亞太區網頁啟用。
本會與香港大學醫學院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港合辦「大型緊急醫療援助國際培訓班」。
輸血服務中心成立全港首間免費的臍帶血庫。
關懷病人及圖書服務在葵涌醫院設立全港首間迷你病人戲院。

1999
輸血服務中心取得ISO9002品質管理證書。‧
首次派出一位麻醉師前往非洲肯雅協助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人道工作。

2000
慶賀香港紅十字會五十周年
舉辦「名人服務慶金禧」籌款活動、「急救動力共闖2000」、「凝聚愛心能量、共建關懷社群」服務大行動及「青年力量2000」等活動。
發行香港紅十字會五十周年紀念郵票及九廣鐵路紀念車票。
出版《山上之城》五十周年紀念書冊。
舉辦大型國際研討會 - 以輸血服務、青年工作、特殊教育及推廣人道主義為題。

2001
進行機構組織更新,將原來的「青年及福利事務部」,分拆成「青年及義工事務部」及「醫護服務部」兩個部門。
本會甘迺迪中心開辦全港首個特殊學校中六預科班。

2002
獲中國紅十字總會頒發「特別貢獻獎」,以表揚本會於過去十多年來對中國大陸各項救災、備災及其他發展項目的特殊貢獻。
本會輸血服務中心將「血液核酸測試 (Nucleic Acid Test)」首次引進香港,縮短了愛滋病及丙型肝炎的測試空窗期。
響應國際義工年暨國際義工日,與社會福利署合辦「編織送溫暖,網絡傳愛心」活動,共有1500多位本地及外籍義工參與。
開展「愛滋病同伴教育計劃」。
參與國際紅十字會的海外人道工作,派出香港首位華人義務醫護人員(區耀佳醫生)遠赴非洲肯尼亞的紅十字會戰地醫院服務。
本會輸血服務中心憑著推行優質服務的卓越表現,榮獲「2002年亞洲醫療機構管理獎」。
開辦「假日之友」殘疾人士假期日間照顧服務。

2003
迅速對本港於3月初爆發的「非典型肺炎」(SARS/沙士) 作出回應,展開防炎工作,包括:派發38萬張推廣防炎知識的心意卡、製作「心意樹」送予醫護人員、製作10萬個防炎包送給長者及長期病患者、送贈15萬套防炎衣物給病房支援人員及護老者、為隔離中心提供後勤支援等。
在「沙士」疫情過後,與國際及國內的紅十字會成員分享抗「沙士」的經驗。
在新界大埔區開展本會首個大型的社區健康教育計劃「五星健康五星家」。
與香港大學法律學系及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聯合主辦第一屆香港區「紅十字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
成立「傳訊及資源發展部」。

2004
參與中國紅十字會百周年紀念活動。
與香港大學法律學系及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合辦的第二屆「紅十字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擴展至包括菲律賓、星加坡及中國大陸的大學法律系參賽隊伍。
瑪嘉烈戴麟趾紅十字會學校由香港大口環遷至位於九龍牛池灣的新校舍。

2005
輸血服務引進ISO9001/14001質量、環境一體化管理體系認證。
主辦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於香港召開的「全球海嘯救災工作會議」,共40個國家的紅十字會代表及國際組織出席。
舉辦「第三屆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比賽,共有東亞及東南亞地區11所大學的法律系學生參賽。
首次提名香港護理人員角逐「南丁格爾獎」,馮玉娟女士成為首位香港得獎者。
自9月1日起接手管理「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
南亞海嘯救災工作獲破紀錄的支持,截至10月底獲香港市民共港幣六億二千多萬元的捐款。在受災地區的救援及重建工作逐步擴展,於印尼及斯里蘭卡設立救災辦事處。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及其夫人曾鮑笑薇女士分別接任本會新的贊助人及會長。

2006
第4屆紅十字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大學校際比賽於3月18日舉行,一共邀得14所來自亞太區大學的法律學院學生參加,是區內最大規模的比賽。最後由澳洲昆士蘭大學勝出。
2006年為紅十字青少年金禧紀念,年內舉辦了一連串慶祝活動,包括3月12日的「紅人五十顯關懷」、5月7日的「人道服務在香港」啟動禮及11月19日的「青年力量顯關懷」。
在青少年會員人數急速增長的帶動下,香港紅十字會的會員及義工人數突破20, 000 人
「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自2005年底成立後,於2006年度共招募超過6,300名市民登記志願捐贈骨髓,並接獲420名本地及外國病人要求尋找骨髓捐贈者及安排660次進一步的血液測試。最後成功為29名病人找到骨髓作移植治療。
2006年度週年捐血頒獎典禮得獎人數(捐血25次及其倍數)再創新高,達1,905人。本港捐血紀錄保持者亦創下捐血超過350次的佳績。
葵涌醫院醫院學校精神科由本年9月起首設高中課程。
本年9月,甘迺迪中心於瑪嘉烈戴麟趾紅十字會學校大口環舊址完成擴校工程。
國際及賑災服務部主管蘇婉嫻女士於10月8日獲頒「2006年十大傑出青年」獎項,以表揚其在人道救援工作的卓越表現及貢獻。
「五星健康五星家」社區健康計劃於本年度推展至葵青區,並於10月14日舉行啟動禮。
截至2006年尾,香港紅十字會已從南亞海嘯籌得款項中撥款約港幣5億元用於緊急賑災工作及分配投放於中、長期的重建與發展工作。服務地區遍及印尼、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印度、泰國、緬甸、孟加拉及非洲塞舌爾 。
青年及義工事務部在多所大專院校推動「國際服務領袖培育計劃」,把關懷足跡推展至廣東河源山區、泰國布吉和蔻立,以至非洲肯雅,大大擴闊他們的人道視野。
本年12月初,醫護服務部與北京市紅十字會攜手合作,在北京市為51名急救師資舉辦急救師資特訓課程,為2008年舉辦的北京奧運作好準備。


http://www.redcross.org.hk/home.cfm?Mid=84&FMid=83&popup=0&langid=2
2007-04-17 5:15 am
香港紅十字會創立於1950年,前屬英國紅十字會分會,自1997年7月1日起,隨香港主權移交中國而成為中國紅十字會一個享有高度自治的分會。

里程碑
1949
港督委派醫務衛生署長協助成立英國紅十字會香港分會,提供尋人、協助難民及為軍部醫院提供服務。

1950
七月十二日英國紅十字會正式批准成立香港分會。
成立第一隊義務婦女工作隊,為政府醫院提供摺製紗布。

1951
教導荔枝角醫院精神病人製作工藝品,是關懷病人服務的雛型。

1952
成立捐血服務部,首年捐血人數483人。

1953
賑災倉庫啟用。
發衣物予石硤尾大火災民。

1954
第一所醫院學校在荔枝角醫院兒科部開辦。

1956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成立第一隊紅十字會青少年團。

1962
特殊學校雅麗珊郡主紅十字會學校及兒童安置所啟用。
賑濟受颱風溫黛襲港影響的災民。
國內難民大量湧港,本會協助賑濟。

1965
位於灣仔夏愨道的香港紅十字會總部落成啟用。

1967
另一所特殊學校甘迺迪中心啟用。

1968
慈雲山開辦傷殘青少年宿舍。
大嶼山石壁渡假營舍啟用。

1969
成為公益金會員機構。

1973
流動捐血車投入服務。
第三所特殊教育學校瑪嘉烈戴麟趾紅十字會學校啟用。

1975
開辦成人醫療用具借用服務。
丹麥貨輪「馬士基」號載來三千七百多名越南難民,本會難民服務大為擴展。

1976
開辦工業急救訓練課程。

1979
擴展尋人服務,協助越南難民。‧
接管北啟德難民營,並在營中 設立越南難民醫療中心。

1980
本會邵逸夫會長率領代表團首次訪問中國紅十字會。
荃灣捐血站開幕。

1981
慈雲山傷殘青年宿舍遷往觀塘順利村易名「順利宿舍」。

1984
位於京士柏道的輸血服務中心白普理大廈落成啟用。

1987
將北啟德難民營移交予基督教難民服務處管理。
開展兒童醫療用具借用服務。

1989
位於修頓中心的青年及福利事務部港島總部啟用,由英國紅十字會 青少年活動贊助人威爾斯王妃戴安娜主持開幕。

1991
本會為中國華東水災大規模賑災籌款,共籌得一億四千四百多萬。
本會與醫院管理局簽署管理合約,輸血服務中心納入醫院管理局架構。

1992
成立第一隊耆英制服隊伍。

1994
工業急救訓練中心易名「急救訓練中心」,由衛生署資助經常開支。

1995
協助社會福利署舉辦健康護理課程,為安老院保健人員提供合資格護理訓練。
醫院圖書館服務易名「關懷病人及圖書服務」,由醫管局資助。
本會主辦亞太區首次急救比賽。

1996
位於沙田的香港紅十字會白普理中心落成。

1997
隨著香港回歸中國,本會由英國紅十字會分會轉為中國紅十字會內一個享有高度自治的地方分會。
本會獲政府委託作為「長者定居廣東省續領綜援計劃」中介機構。
香港紅十字會網頁啟用。

1998
領導本會三十年的會長邵逸夫先生及主席鄭棟材博士榮休,分別由董趙洪娉女士及楊鐵樑先生繼任。
協助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製作的亞太區網頁啟用。
本會與香港大學醫學院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港合辦「大型緊急醫療援助國際培訓班」。
輸血服務中心成立全港首間免費的臍帶血庫。
關懷病人及圖書服務在葵涌醫院設立全港首間迷你病人戲院。

1999
輸血服務中心取得ISO9002品質管理證書。‧
首次派出一位麻醉師前往非洲肯雅協助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人道工作。

2000
慶賀香港紅十字會五十周年
舉辦「名人服務慶金禧」籌款活動、「急救動力共闖2000」、「凝聚愛心能量、共建關懷社群」服務大行動及「青年力量2000」等活動。
發行香港紅十字會五十周年紀念郵票及九廣鐵路紀念車票。
出版《山上之城》五十周年紀念書冊。
舉辦大型國際研討會 - 以輸血服務、青年工作、特殊教育及推廣人道主義為題。

2001
進行機構組織更新,將原來的「青年及福利事務部」,分拆成「青年及義工事務部」及「醫護服務部」兩個部門。
本會甘迺迪中心開辦全港首個特殊學校中六預科班。

2002
獲中國紅十字總會頒發「特別貢獻獎」,以表揚本會於過去十多年來對中國大陸各項救災、備災及其他發展項目的特殊貢獻。
本會輸血服務中心將「血液核酸測試 (Nucleic Acid Test)」首次引進香港,縮短了愛滋病及丙型肝炎的測試空窗期。
響應國際義工年暨國際義工日,與社會福利署合辦「編織送溫暖,網絡傳愛心」活動,共有1500多位本地及外籍義工參與。
開展「愛滋病同伴教育計劃」。
參與國際紅十字會的海外人道工作,派出香港首位華人義務醫護人員(區耀佳醫生)遠赴非洲肯尼亞的紅十字會戰地醫院服務。
本會輸血服務中心憑著推行優質服務的卓越表現,榮獲「2002年亞洲醫療機構管理獎」。
開辦「假日之友」殘疾人士假期日間照顧服務。

2003
迅速對本港於3月初爆發的「非典型肺炎」(SARS/沙士) 作出回應,展開防炎工作,包括:派發38萬張推廣防炎知識的心意卡、製作「心意樹」送予醫護人員、製作10萬個防炎包送給長者及長期病患者、送贈15萬套防炎衣物給病房支援人員及護老者、為隔離中心提供後勤支援等。
在「沙士」疫情過後,與國際及國內的紅十字會成員分享抗「沙士」的經驗。
在新界大埔區開展本會首個大型的社區健康教育計劃「五星健康五星家」。
與香港大學法律學系及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聯合主辦第一屆香港區「紅十字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
成立「傳訊及資源發展部」。

2004
參與中國紅十字會百周年紀念活動。
與香港大學法律學系及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合辦的第二屆「紅十字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擴展至包括菲律賓、星加坡及中國大陸的大學法律系參賽隊伍。
瑪嘉烈戴麟趾紅十字會學校由香港大口環遷至位於九龍牛池灣的新校舍。

2005
輸血服務引進ISO9001/14001質量、環境一體化管理體系認證。
主辦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於香港召開的「全球海嘯救災工作會議」,共40個國家的紅十字會代表及國際組織出席。
舉辦「第三屆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比賽,共有東亞及東南亞地區11所大學的法律系學生參賽。
首次提名香港護理人員角逐「南丁格爾獎」,馮玉娟女士成為首位香港得獎者。
自9月1日起接手管理「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
南亞海嘯救災工作獲破紀錄的支持,截至10月底獲香港市民共港幣六億二千多萬元的捐款。在受災地區的救援及重建工作逐步擴展,於印尼及斯里蘭卡設立救災辦事處。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及其夫人曾鮑笑薇女士分別接任本會新的贊助人及會長。

2006
第4屆紅十字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大學校際比賽於3月18日舉行,一共邀得14所來自亞太區大學的法律學院學生參加,是區內最大規模的比賽。最後由澳洲昆士蘭大學勝出。
2006年為紅十字青少年金禧紀念,年內舉辦了一連串慶祝活動,包括3月12日的「紅人五十顯關懷」、5月7日的「人道服務在香港」啟動禮及11月19日的「青年力量顯關懷」。
在青少年會員人數急速增長的帶動下,香港紅十字會的會員及義工人數突破20, 000 人
「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自2005年底成立後,於2006年度共招募超過6,300名市民登記志願捐贈骨髓,並接獲420名本地及外國病人要求尋找骨髓捐贈者及安排660次進一步的血液測試。最後成功為29名病人找到骨髓作移植治療。
2006年度週年捐血頒獎典禮得獎人數(捐血25次及其倍數)再創新高,達1,905人。本港捐血紀錄保持者亦創下捐血超過350次的佳績。
葵涌醫院醫院學校精神科由本年9月起首設高中課程。
本年9月,甘迺迪中心於瑪嘉烈戴麟趾紅十字會學校大口環舊址完成擴校工程。
國際及賑災服務部主管蘇婉嫻女士於10月8日獲頒「2006年十大傑出青年」獎項,以表揚其在人道救援工作的卓越表現及貢獻。
「五星健康五星家」社區健康計劃於本年度推展至葵青區,並於10月14日舉行啟動禮。
截至2006年尾,香港紅十字會已從南亞海嘯籌得款項中撥款約港幣5億元用於緊急賑災工作及分配投放於中、長期的重建與發展工作。服務地區遍及印尼、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印度、泰國、緬甸、孟加拉及非洲塞舌爾 。
青年及義工事務部在多所大專院校推動「國際服務領袖培育計劃」,把關懷足跡推展至廣東河源山區、泰國布吉和蔻立,以至非洲肯雅,大大擴闊他們的人道視野。
本年12月初,醫護服務部與北京市紅十字會攜手合作,在北京市為51名急救師資舉辦急救師資特訓課程,為2008年舉辦的北京奧運作好準備。
2007-04-17 4:51 am
簡史
香港紅十字會創立於1950年,前屬英國紅十字會分會,自1997年7月1日起,隨香港主權移交中國而成為中國紅十字會一個享有高度自治的分會。
里程碑
使命及理想
我們力求這世界每一個人都尊重及保護人的生命和尊嚴;所有人都能不分種族、信仰及背景,樂意和自願地向傷病者、受困苦者及弱勢社群施以援手。
我們倡導人道精神,相信及尊重人類生命的價值及個人的尊嚴。
我們提供無私及至善的關懷,保護生命和健康,扶助容易受傷害的人士,讓他們有能力過著安全及有尊嚴的生活。
我們宣揚志願服務精神,組織和訓練義工,並提供機會,讓他們得以助人自助,實踐人道精神。
我們支持世界紅十字運動,致力擴展全球性的人道服務網絡、鼓吹人們對生命及尊嚴的關注,倡導持久和平。
核心價值
我們堅守紅十字運動的七項基本原則: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統一及普遍。
我們尊重生命、人的價值和潛能,無論他們健全與否。
我們以人道而非慈善精神為本;我們服務他人而非單純施予。
我們提供優質的關懷照顧、並致力提高服務水平,以臻至善。
我們的工作會向服務對象、支持者和社會負責。
我們相信志願服務精神及人類團結互助的理想。


收錄日期: 2021-04-11 21:43: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6000051KK0428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