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是否非必然性?

2007-04-17 3:29 am
問了好多次都無正確答案,昨天日本又地震啦!
認真點,這條無分送,凡是題文不符,一律強制移除,並嚴重扣點處份!

回答 (2)

2007-04-17 4:13 am
✔ 最佳答案
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觀察、預測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
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芮氏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卷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水牆」。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發,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此外,隕石撞擊也會造成海嘯,「水牆」可達百尺。而且隕石造成的海嘯在任何水域也有機會發生,不一定在地震帶。不過隕石造成的海嘯可能千年才會發生一次。
2007-04-18 2:23 am
海嘯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

海嘯在許多西方語言中稱為「tsunami」,詞源自日語「津波」,即「港邊的波浪」(「津」即「港」)。這也顯示出了日本是一個經常遭受海嘯襲擊的國家。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觀察、預測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

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芮氏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卷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水牆」。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發,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此外,隕石撞擊也會造成海嘯,「水牆」可達百尺。而且隕石造成的海嘯在任何水域也有機會發生,不一定在地震帶。不過隕石造成的海嘯可能千年才會發生一次。


紀錄

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全球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大約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約六、七年發生一次。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的地震海嘯就佔了約80%。而日本列島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佔太平洋地震海嘯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發生地震海嘯並且受害最深的國家。

最近造成較大規模的海嘯有:
● 2004年12月26日於印尼的蘇門達臘外海發生黎克特制地震9級海底地震。海嘯襲擊斯里蘭卡、印度、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孟加拉國、馬爾地夫、緬甸和非洲東岸等國,造成三十余萬人喪生。準確死亡數字已無法統計。參見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 1998年7月兩個7.0級的海底地震,造成巴布亞新畿內亞約2100人喪生。
● 1992年9月尼加拉瓜發生海嘯。
● 1883年8月25日荷屬東印度群島上火山爆發,引起的海嘯,使三萬六千人死亡。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22 00:11: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6000051KK036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