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小食!!!!超急 20分

2007-04-17 2:20 am
1.[什麼是]懷舊小食?
2.懷舊小食的[種類]?
3.懷舊小食的[發展史]?
4.懷舊小食在[邊一區]主要賣?
5.受歡迎的[原因]?
急急...
知幾多就盡量答啦
唔使識曬
thx
更新1:

WRONG!!! 我想問懷舊小食既 & &,在[邊一區]主要賣

回答 (1)

2007-04-18 12:51 am
✔ 最佳答案
飛機欖本名是甘草欖,是用甘草等藥材及鹽醃製造而成,放了很久也不變壞,甘草味濃但好吃。這些欖本來是桶載瓶裝 的。 "飛機欖"是很久以前的小吃,很多小朋友非常喜歡吃,甚至老人都喜 愛吃。因為它酸中帶甜,所以非常美味! 飛機欖先在廣州流行,其後在香港有售。因為香港以前的樓宇很矮, 大約有二層或三層,而且又有露台,售賣的人會用力向上拋,他們便能送到客人的手。
最先出現於廣州西關,賣欖人一邊吹鎖吶一邊走,聲音象廣東話的飛機欖;之後來到香港,
飛機欖又名飛機杬,在50~70年代的香港,「杬」是一種甚多人喜愛的民間涼果小食,而在眾多涼果中,「杬」名稱特別多,有丁香杬、玉桂杬、夫妻和順杬、廿草杬、而廣州亦有著名的「雞公杬」,先祖就在當年「上環大笪地」售賣各種味道的杬。
但「飛機杬」的名稱卻是由伶王新 馬師曾 先生主演的一套電影-----【夫妻和順杬】而衍生出來的。話說那個年代,街頭售買涼果是當時的特色,電影公司選了這社會題材作為電影主題,故事敘述男主角「白杬祥」以售買『秘制丁香杬、玉桂杬、夫妻和順杬』為生,供養母親及妹妹,但卻醉心於粵戲曲藝,但由於負擔繁重,不能兩全其美,後得一紅顏知己,除了幫助「白杬祥」完成其學習粵戲的理想外,更想方設法幫助「白杬祥」售賣。由於女主角的機靈巧智,用「掟上樓」的方法售賣,結果很快沽清。
其中的橋段,後來就給一些流動售賣杬的小販抄襲,「飛機杬」的名堂就出現了,所以若論「飛機杬」祖師,非伶王新 馬師曾 先生莫屬了。
在50年代至70年代,飛機欖的流動小販會在民居街上沿途叫賣。以前,因為唐樓一般高度有限,都是六、七層的樓,不算很高。小時候,一聽到「飛機欖丫~飛機欖丫~」,人們便撲出露台看表演。如果有人想買來吃呢,只要走出家門的露台大叫「飛機欖~」,揮手示意自己的位置,然後用紙(通常是用薄薄的那種日曆紙)包著錢,掉到地下。賣飛機欖的收到了錢,不管是最低的一樓還是最高的七樓,都一樣可以準確地拋到"顧客"的樓層和位置,真是神乎其技~雖然很偶然也會失手,但一定會拋到客仔那裡為止,十分專業。如果運氣好的話,還可以撿到"誤投"的免費飛機欖吃.買者由陽台上扔錢給街上的小販,而小販則扔給買家飛機欖,訓練有數,如放飛機仔。

不過像這種民間絕技,現在在已經消失了。隨著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樓宇的高度增加,舊的唐樓逐漸被拆卸,扔飛機欖的動作已不可行了。現在雖然還有飛機欖小販,但已經不會拋飛機欖,只在小小的地下道背著飛機型的鐵盒,敲著噹噹的聲音,跟著節奏叫著「飛機欖~飛機欖~」但不會"飛"的欖,已經不是飛機欖了。

叮叮糖最少也有一百年的歷史了,叮叮糖由廣東省傳入,到了六十年代,才被人發揚光大。而「傳統」的叮叮糖,是用一個書桌般大的鐵箱,放一個個像大波板糖形狀的叮叮糖,用類似鐵鎚的工具敲碎,變成一粒粒不同形狀的糖塊。而傳統的口味是薑味,而新款的叮叮糖,那些朱古力味、芒果味等等,不但味道不同,連口感也不同。可能是製作材料上有所不同吧!

龍鬚糖據說已流傳民間二千年,但原名則無從考究。清朝御廚為皇帝製造點心,走遍大江南北,找尋各種奇特東西,其中一種名為「麵線糖」。一天,當皇帝於宛內享用滿漢全席後,御廚們即場拉製麵線糖,供皇帝作為甜點享用。麵線糖因形狀極似龍鬚,風味獨特,雍正王品嘗過後大悅,更特封麵線糖為「龍鬚糖」,龍鬚糖名氣不脛而走。

 這歷史悠久的中國甜點,後來給加以改良,到了今天,變成口感脆身且可耐放的「冰脆龍鬚糖」,2002年首次出現在香港國際機場內,讓來港旅客一嘗這傳統風味小吃。不過,當民間小吃換上華麗包裝後,身價亦大大提高了。



材 料:

麥芽糖, 糕粉, 花生, 椰絲

 

制 法:

1. 先把麥芽糖弄搓成條型﹐然後放入糕粉里“拉”至成絲。

2. 幾秒鐘﹐固體型的麥芽糖已變成幼如絲的龍鬚糖絲

3. 把龍鬚糖絲分成幾段﹐然後就放入喜愛的餡料如﹕花生﹑椰絲等

花生糯米滋

材料 : 油2湯匙, 熱水230g, 糯米粉230g, 澄麵2湯匙, 椰茸適量, 粗粒花生醬適量

做法 : 糯米粉,澄麵混合於大碗內, 把油及1半熱水倒入大碗內, 再搓在一起, 餘下熱水分數份加入粉團內, 其間不斷的搓, 直至成麵團. 將麵團分成小份, 用手輕輕壓平, 把適量花生醬放入內, 再搓合成球.於碟上掃上油, 把糯米滋排在上面, 放入滾水隔水蒸12分鐘. 蒸好趁熱加入椰茸即成.

類似格仔餅~ 砂糖夾餅, 是在平底鑊形鍋中煎的夾餅,據說是源自馬來西亞,五六十年代曾經盛極一時。可是這種懷舊小食近十年已銷聲匿跡,現在只有在維園遇到這個不定時出沒的老伯,才有機緣享口福。
砂糖夾餅跟格仔餅做法有點相似,把預先調好的蛋漿倒入鍋中煎熟,再整「底」起出來。吃時切成三角狀,像件蛋糕,內撒滿花生砂糖碎,入口外脆內軟,有點鬆糕的煙韌。

旺角花園街近亞加老街有間小食的店有雞蛋仔, 格仔餅賣,有你所講的夾餅賣, 由朝開到晚。
碗仔翅雖不是真魚翅,但起源卻真的來自魚翅。四五十年代在廟街榕樹頭一帶,街邊檔用俗稱「倒餿水」,即酒家食剩的翅頭翅尾,開豆粉水、落味精、豉油等去賣。今日的碗仔翅當然已由鋪頭自己煲自己調校,沒有魚翅,卻有粉絲。
現時許多碗仔翅入了鋪,呂仔記做的湯芡很薄,不會起粉糰,入口滑膩,湯味鮮,重要是味精下得較少,食完不會渴足一天。
另外呂仔記生菜魚肉的魚肉標榜沒有增加彈牙口感的化學物質,咬落的確不甚彈牙,但魚鮮味夠,魚肉真實感百分百。
很多人都愛把碗仔翅和魚肉兩溝,最終成為街頭小食經典配搭。
碗仔翅是香港常見的街頭小吃之一,以前通常由小販在街邊販賣,因以小碗盛載而得名。
在從前,不少小販向酒家拿些零散的魚翅(俗稱「翅頭翅尾」),加入冬菇、木耳、豬肉絲、高湯加入味精、馬蹄粉(或豆粉)等煮成。吃時通常加入胡椒粉、浙醋、麻油等調味,亦可以加入魚肉、生菜絲等。
現在的碗仔翅內已沒任何魚翅成份,只是由平價的粉絲代替。

料:
罐頭竹筍 2條
金菇 1包
木耳半襾
急凍雞柳5襾
冬菇 5隻
紅椒半隻
粉絲 1小紮
芫荽 2棵
清雞湯 1罐

醃料(雞):
糖、燒酒 各半茶匙
豉油、豆粉 各1茶匙
胡椒粉、麻油、雞粉 各半茶匙

醃料(木耳及冬菇):
油 2茶匙
糖1茶匙

芡汁:
麻油、豉油 各半湯匙
豆粉 1又1/2湯匙
老抽 3/4湯匙
燒酒 1湯匙
胡椒粉適量
水 2湯匙
鹽 半茶匙

做法:
1.木耳及冬菇浸軟切絲,紅椒切粒,芫荽切碎
2.粉絲浸軟剪短,瀝水;雞柳切絲,醃15分鐘;木耳及冬菇醃15分鐘
3.清雞湯加水2罐滾起,加木耳、冬菇及雞柳,蓋上穫蓋中火煮5分鐘
4.倒入其餘所有材料,落鹽及埋芡至滾
5.食時加浙醋

雖然碗仔翅名叫「碗仔」,但卡路里絕對不少,每碗有24OKcal,與一碗飯的熱量一樣。但營養價值就差得遠。其實碗仔翅只不過是以前人的生活水平比較低,妒嫉富有人家吃魚翅才發明出來。主要的材料是生粉水,加豉油,再加味精,多吃絕對無益。況且要吃的話,吃真的魚翅也貴不到那裏去。

碗仔翅
(粉絲當魚翅)
「碗仔翅」盛行於八十年代的廟街,當時貧富差距較遠,街邊小販以碎肉、香菇絲及醬油等材料做成像魚翅羹的碗仔翅,這是當時一般平民滿足口腹之欲的方法之一。


收錄日期: 2021-04-28 23:43: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6000051KK0299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