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種美食的特色

2007-04-17 1:34 am
介紹香港一種美食的特色

回答 (5)

2007-04-17 1:36 am
✔ 最佳答案
車仔麵及雲吞麵

香港的地道食物可說是跟香港的歷史緊緊結合在一起,它在一般市民大眾的生活中出現,與他們息息相關,車仔麵和雲吞麵便是好例子。為什麼叫車仔麵?這是由於它初時是流動小販售賣的食物,特別之處是一碗麵中有多款食物,例如牛腩、魚蛋、豆腐卜、豬皮、蘿蔔……食物種類的數目及配合全由顧客決定,而且價格便宜。

車仔麵和雲吞麵是在五十年代香港經濟最低潮時興起的,至今天,車仔麵和雲吞麵依然甚得人心,而價格方面則有貴有平。不過這些小販式經營己成為歷史陳蹟。車仔麵再沒有車仔,這也是香港的轉變的一部份。而香港的雲吞,是香港獨特的蝦肉餃子,只有香港才可以吃到,或到中國一些鋪子,放湯或油炸,再配合油菜或炸魚皮,真的是一流的享受。香港很多做街坊生意的食肆都有車仔麵和雲吞麵售賣,如果想品嚐一下車仔麵和雲吞麵的美味,香港的大街小巷可是隨處可見呢 !
2007-04-17 4:45 am
香港地道街頭小吃,不僅僅只有魚蛋、豬紅蘿蔔、雞蛋仔和缽仔糕,還有叮叮糖。賣的人背著小箱子,左手握著小鐵錘、敲打著右手小鐵片,一邊發出清脆的叮叮敲打聲響,一邊叫賣著叮叮糖。饞嘴的小孩擁著他要買叮叮糖時,商販便會用他的錘子在碩大堅硬的糖塊上,敲出形狀不一的小顆糖塊,有時又會在表面撒上生粉,以免糖塊黏在一起。由於糖遇熱容易溶化,通常入秋後天氣轉涼了叮叮糖才開始售賣。

叮叮糖又叫叮噹糖,其實是芝麻混合了姜味的麥芽糖,猶記得以往吃的只有姜味,辛辣得來又帶有鬱濃的香甜味。雖然現在已經很難遇到小商販穿街走巷地叫賣了,但在懷舊士多甚至超市仍可以買得到。原來叮叮糖已經有一百年曆史,最初由廣東省傳入,至六十年代才越來越多人認識及普及。現在除了可找到傳統又經典的姜味之外,還有朱古力、芒果等新口味選擇呢。
2007-04-17 3:05 am
煎釀三寶是是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的常見街頭小吃。這種小吃通常都讓顧客以「三件五元」的價錢,從一堆煎釀食物裡挑選三件。不過,這三件通常以茄子、青椒和豆腐這三種食品最受歡迎。

這種小吃的做法是把把新鮮打做的鯪魚肉釀在切件的茄子、青椒和豆腐這三種食品或其他較為少見的食物上,再放在鐵板上煎香,有時亦會使用竹籤串著,像吃魚蛋一樣,再醮上豉油,非常美味。除了以上三種食物之外,間中會有鯪魚肉釀大香菇、釀紅腸、雲吞皮、香腸、燈籠椒等。而一般街邊小吃攤位出售的煎釀三寶內的鯪魚膠(肉泥的鯪魚肉),都會加入一定份量的麵粉,以減低成本。


菠蘿包是香港一種普遍的甜味麵包。據說是原本稱為「俄羅斯包」。1960年代,因為菠蘿包經烘焙過後表面金黃色、凹凸的脆皮狀似菠蘿(即鳳梨)因而得名。[1]

菠蘿包實際上並沒有菠蘿的成份,麵包中間亦沒有餡料。菠蘿包的產生一種說法是因為早年香港人對原來的包子不滿足,認為味道不足,因此在包子上加上砂糖等甜味餡料而成。菠蘿包外層表面的的脆皮,一般由砂糖、雞蛋、麵粉與豬油烘製而成,是菠蘿包的靈魂,為平凡的麵包加上了口感,以熱食為佳。酥皮要做得香脆甜美,而包身則是軟身才好吃。外形亦與日本的蜜瓜包(en:Melonpan)及香港的墨西哥包相似。

菠蘿包是香港最普遍的麵包之一,差不多每一間香港的餅店(麵包店)都有售賣菠蘿包,而不少茶餐廳與冰室亦有供應。一般作為早餐或點心食用居多。菠蘿包售價亦相當便宜,一般約港幣$1.5至$4不等,深受香港人歡迎。而除了在香港外,在南中國地區亦甚為普遍。

菠蘿包由於熱量、脂肪與膽固醇含量較高,曾被香港專家定為「十大不良零食」。

更多資料,見:
http://tcstreet.com/Book/daily/50/50b.htm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E9%A3%B2%E9%A3%9F%E6%96%87%E5%8C%96&variant=zh-tw#.E6.9C.AC.E5.9C.B0.E8.8F.9C
2007-04-17 1:41 am
五十年代雞蛋仔已經出現。當年小販都用炭爐,手持兩塊重重的生鐵,夾 蛋漿燒。近年的雞蛋仔已轉用石油氣爐,鐵夾也輕了。

「勁辣派甜甜掌門」每日賣出近五百底雞蛋仔,銷量驚人。其雞蛋仔是真材實料落足雞蛋(日用20隻蛋),蛋香十足,焗起的雞蛋仔立刻放風扇前風乾,令外殼脆口鬆化,蛋仍然保持柔軟。這店標明無色素,只見蛋色淡黃,鮮黃得刺眼的必屬加色之作,小心!
2007-04-17 1:36 am
[編輯] 飲食
主條目:香港文化和香港飲食文化


香港著名的舊式酒樓——蓮香樓香港人對飲食極為重視,除了以粵菜聞名外,日、韓、台、越、泰、印度及歐洲的菜系亦十分常見,享有美食天堂的稱號。

早年香港人習慣上茶樓,早上沖一壺茶、叫兩件點心,這經常成為西方人眼中香港飲食文化的典型。受英國影響,港人同樣喜好吃下午茶,多數吃一件三文治、蛋撻、奶茶咖啡。

在華洋雜處下,香港發展出茶餐廳的獨特餐館,它原本出售一些三文治、咖啡等廉價西式小食,後來再引入各式傳統小炒,並自創炒或撈出前一丁、菠蘿油、檸七、鴛鴦等,而大牌檔及冰室也曾經是非常普遍的食肆。此外,香港街頭小食也是多姿多采,例如雞蛋仔、砵仔糕、叮叮糖、煎釀三寶、碗仔翅等小食都頗為著名。

傳統本地菜以廣府菜、客家菜及潮州菜為主,盆菜則是新界原居民在節慶時的傳統菜。由於香港臨近海洋,因此海鮮也是常見的菜色,亦發展出如避風塘炒蟹的避風塘菜色。另外,位於香港仔避風塘的珍寶王國是著名的海上食府,而西貢市、南丫島、流浮山和九龍鯉魚門也是吃海鮮的熱點。

另一方面,香港飲食也深受外來飲食文化影響。中環蘇豪區、灣仔及尖沙咀酒吧林立,而慕尼黑啤酒節更由1991年起每年於尖沙咀廣東道舉行。快餐方面,美式快餐主要由麥當勞及肯德基經營,而香港也發展出自己的港式快餐,當中以大家樂、大快活及美心快餐為代表。


收錄日期: 2021-04-15 15:41: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6000051KK0263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