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台灣新年慶祝方式
農曆12月24日為送神日,展開了過年的序幕。傳說這一天,每家灶神帶諸神昇天述職,稟報玉皇大帝關於人間一年來之善惡功罪,並朝賀新年。玉皇大帝便根據諸神的報告,來定次年每戶人家之吉凶禍福。因此人們便在灶神昇天這一日準備豐盛牲禮祭祀,祀後,會將甜湯圓黏於灶嘴,希望灶神上天後能多說些自己的好話。送神後,每戶人家會舉行大掃除,將奉置神像之處打掃乾淨,含有掃除家中一切晦氣之意。
除夕當天下午要供拜牲禮,祀神祭祖,即所謂「辭年」。主要是感謝這一年來諸神及祖先的保佑,並祈求來年的平安。在神桌上要堆柑成塔,並供年粿、春飯。另以五味碗拜門口及拜地基主,用春飯拜灶及床母。門扉後,豎放兩支長年蔗,象徵堅固家運吉利。
除夕的晚上,全家一起吃年夜飯俗稱「圍爐」。源自於古人桌下置一火爐,爐的四周,置錢多枚。一家人不分大小,均應團聚為吉祥,因此就算遠在他鄉,這天也要趕回家一起吃團圓飯。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而且每樣菜都要嚐一嚐,這樣才代表吉利。而圍爐蓆上的菜餚有幾樣是吉利的象徵,因此是不可少的。例如長年菜取意長壽,韭菜取韭久諧音,魚圓、肉圓取意三元則有團圓之意,菜頭(蘿蔔)諧音彩頭,即有好彩頭之意。全雞取「雞」、「家」諧音,即謂「食雞起家」。唯有魚不能吃,代表「年年有餘」。這些均為吉祥食物,是除夕夜年夜飯中必備的菜餚。
圍爐後,長輩以壓歲錢分賞給婦幼為吉兆,古代的壓歲錢是以紅線穿制錢百枚,取長命百歲之意。現在的紅包雖多紙鈔,但數目多為偶數,代表吉利。
分完壓歲錢後,全家團聚坐在一起談天說笑,通宵不眠,以待元旦天明,此稱「守歲」。而且這天晚上,家中的燈應整夜不熄。古時又因傳守歲可使父母長壽,因此守歲又稱「長壽夜」。
為迎接新的一年,家家戶戶都會在門柱貼春聯,因為春聯的文字吉祥,最能象徵新春氣象。而在古代還沒有貼春聯之前,人們是掛桃符的。懸掛桃符,可以用來陣邪。所謂「桃符」就是兩塊木板子,上面寫著「神荼」字樣。 是五代的時候,孟昶在桃符上面提了兩句話:「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因為對聯寫的好,所以大家慢慢沿用,後來就演變成現在的春聯了。
過年放爆竹在中國已有千年歷史,最早是因為相信爆竹發出聲響可以驅走年獸,有驅邪作用,到後來演變成了熱鬧與吉詳的象徵。大多 數人在守歲後會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後來也變成過年時,一群小孩子會聚集玩鞭炮的熱鬧景象。但近來因環保的法令,禁止大家隨意燃放鞭炮,使得過年少了點熱鬧的氣息。
http://content.edu.tw/melt/primary/chinese/tp_sd/brainstorm/showin/info/0501weiting.htm
韓國新年慶祝方式
韓國人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准備很多糯米打糕,分贈鄰居和親友。從這種習俗中產生了"吃打糕過年"的說法。據說米糕含有誠心、愛心和孝心之意,象征新的一年團圓美好。春節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以緬懷祖宗之德,承繼先人之志。其祭祖程序嚴格,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栗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制。祭祖完畢后晚輩要向長輩拜年。家有喪事或服三年喪者則不拜年。
拜年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并把有"裝福"寓意的福笊篱(過濾用的湯勺模樣的工具)送給別人或挂在家里。春節期間,人們見面的寒暄問候是"新年多福"。而對于那些春節時不能回家過年的或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者,市民團體就組織起來為他們過春節,使其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韓國人春節往往都互贈禮物,禮物的種類繁多,大多用嫩粉色等柔和絢麗的紙進行包裝。
因為韓國人大都在家里過年,所以春節期間大部分飯店都關門。
在韓國也和中國一樣有回家過年的風俗,一家人穿上絢麗多彩的韓服,自駕車奔向故鄉,構成了一幅典型的韓國節日風俗圖。韓國私家車普及率高,自駕車回鄉過年,或許還有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之感吧。韓國人稱春節回家探親為"歸省"。
在韓國,過春節時,一家人湊在一起多玩一種叫作"尤茨"(相當于中國的擲十二象)的游戲。女人則玩跳跳板,據說正月里跳了跳板,腳板一年都不會扎刺。另外,還有一種驅鬼的風俗,初一黃昏時,在門口拉上禁線,撒上黃土,并燃放鞭炮。睡覺時,則把小孩的鞋藏起來,以免被鬼偷去。近些年,也有些韓國人利用春節休假外出旅游,在滑雪場上度過熱鬧的春節。
http://news.sina.com/xinhuanet/105-103-102-105/2006-02-26/1747680417.html
2007-04-25 00:10:43 補充:
印度的新年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准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于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2007-04-25 00:10:54 補充:
印度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游行),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扎巨人“作戰”,著火燒毀,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制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后,就互相將紅粉涂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
2007-04-25 00:11:15 補充:
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洒紅”,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斗。圍觀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對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大的木杆,杆頂有一只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撓向杆上爬去的小伙衛子,小伙子們則在杆下圍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們對爬杆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2007-04-25 00:11:57 補充:
http://myweb.hinet.net/home11/a64141/myweb/India.htm
中國新年的慶祝
過年,各地有許多習俗,有些地方,初一要吃青菜,初二要吃白菜,表示一清二白,乾乾淨淨做人的傳統美德。另外,因為過年是新年的開始,為了好彩頭,禁忌也就多,例如: 除夕夜,衣服不可以濕過年,不可以到垃圾; 過年期間不可以打破碗筷; 還有許多人搶著插頭香,代表新的一年裡,會事事順利; 當然最盛行的莫過于到廟里祈求平安。這些說法到底有多少根據,見仁見智,不過,積德行善,謹慎做人,就會平平安安,好人好報,這是幾千年來我們中國人信奉的天理 。
2007-04-25 00:12:19 補充:
傳統大陸泉州過年有很多有趣習俗,可用一首順口溜概括,初一場(擺開娛樂場),初二場,初三無姿娘(閩南呼婦女為姿娘,此日婦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天(灶君從天上匯報回來),初五舀肥(掏糞便、農事開始)。但這些有趣習俗,今多不再現。
古代泉州,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祀灶君後,過年的氣氛漸濃。開始蒸糕做粿,有碗糕、甜粿、咸粿、菜頭粿、菜包和元宵圓等等。蒸年糕特別認真,嚴禁小孩子說不吉利的話,若是糕發得好,視為﹁高發﹂的吉兆,闔家高興。這段時間是孩子們最為興奮的日子,也是成年人最為繁忙的時候。所以俗諺說:[囡仔愛年兜,大人亂糟糟]。
2007-04-25 00:12:46 補充:
舊時泉州除夕午後,家家戶戶門楣都貼新春聯,祭祀祖先,[辭年]。供桌上擺過年飯、糕果、雞蛋、紅桔、柿餅、芋艿和各種豐盛的菜肴,地上則燒著火爐。過年飯和年糕上都插有[春枝](色紙製成的花枝)。
古時泉州除夕夜團圓飯,除了雞鴨魚肉之外,常有一道春餅。春餅由來還有一則故事。傳說鄭成功海戰時,士兵劃船搖櫓顧不上吃飯,鄭成功便命製作這種春餅,讓士兵一手劃槳一手拿著吃。至今成了閩南獨具特色的傳統佳肴。團圓飯吃罷,孩子們便溜出家門,有的追逐嬉戲放鞭炮,有的參加﹁跳火墩﹂。除夕之夜,多數人都聚坐廳堂,祝願高堂長壽健康,又叫[坐壽、守歲]。
2007-04-25 00:13:14 補充:
不過,受習俗影響,現代泉州人初一早餐通常是吃麵線,祈願[福壽綿長]。這一天,人人穿新衣,全天不掃地,不動刀,不劈柴,不汲井水,不吃稀粥,不打罵孩子,不打破碗碟,不向人索債。此外,在泉州,吃特定的甜點往往有特殊的寓意,像[吃甜越來越年輕]、[吃蒲(諧音,即冬瓜)越來越富裕]、[吃紅棗你好我也好]等等。
http://www.epochtimes.com/b5/5/2/10/n809050.htm
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