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7.3mm-29.2mm 係鏡頭的物理焦距 (Physical focal length), 而後面果個 "相當於 135 格式焦距: 35mm至140mm" 就係所謂的等效焦距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由於以往最多人使用 135 格式相機拍照, 所以為求容易讓用家知道該款相機, 於是廠商往往要將等效焦距列出來讓用家可以作比對. 至於點轉, 廠商係以視角 (view angle) 作準, 一支 135 格式的 35mm 焦距鏡頭擁有 63 度的視角, 假如你的數碼相機焦距 7.3mm 時視角又係 63 度, 咁廠商就會寫「鏡頭焦距 7.3mm (等效 135 格式 35mm)」. 當然啦, 廠商唔駛做 trial and error 去試既, 佢有自己的 formula 計算, 但間間廠都會有唔同, 無 standard formula.
2. 你 mix up 好多唔同 concept. 首先, 唔應該用「變形」呢個 term, 應該用「透視感」.
咩係透視感?? 就係畫面中 show 出來俾你睇果件物件的距離及大小. 如果你用鏡au 4係高樓大廈底下「炒」上去影相, 會發現明明係畢直的大樓, 係相片內會見到底闊而頂窄 (即係影到好似變金字塔咁). 但你試試相機 zoom 去唔同焦距, 會發現「底闊頂窄」呢個效果係 wide 鏡出現得特別勁, 越 zoom 到 tele, 個效果就越唔明顯, 記住呢種現像唔係變形, 因為實物中的直線, 係相片中仍然係直線, 只係斜了而已, 所以呢個係屬於透視感的變化. Wide 鏡透視感係近既野會影到特別大, 遠既野會影到特別細; Tele 鏡就不論近遠都影到差唔多一樣大小.
但透視感的變化唔止係咁, 仲有距離感. 其實都係透視的一部份. Wide 鏡影野, 你會發現前景同後景的距離好似拉遠左. 而 tele lens 就相反, 你會覺得前景同後景距離近左好多.
當鏡頭去到 50mm 時, 相片中的效果係最接近人眼睇的效果, 因此 50mm 鏡頭就成為 standard lens 喇.
普通 DC 仔的 view finder 絕大多數唔係直接透過鏡頭去取景, 因此你無辦法睇得出果種透視感的變化係好正常的.
3. 安全快門只係一個 reference, 無絕對數值. 手定的朋友, 話唔埋用支 200mm lens 都可以手持 1/50 sec 而唔震. 相反, 亦有人用 200mm lens 快門開到 1/320 sec 都仍然見到震. 所以其實乘唔乘 1.6 根本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