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的地緣和歷史。

有無乜地緣和歷史原因?使 深水 變成一個人口多但消費力低的社區?

回答 (1)

2007-04-16 7:50 am
✔ 最佳答案
深水埗區

根據一九五五年出土的李鄭屋古墓考證,深水埗區遠在東漢時代,即公元25至220年,已有人定居。

一八九八年以前,深水埗屬中國新安縣,主要有九華徑、長沙灣、深水埗和九龍塘四個村落,人口約3000人,主要靠務農、捕魚、航運貨物維生。其中最大的村落是深水埗,亦為當時的市集。「深水埗」的名字,是由於當時位於現今北河街與通州街交界的一個深水碼頭而得來。(「」同「埠」,方言,意即碼頭。)

十八及十九世紀
由於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位於深水埗西面的昂船洲,連同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於一八六零年割讓予英國。

一八九八年,當時的清政府同意將九龍界限街以北,直至深圳河的地域租借予英國,為期99年。深水埗隨著九龍市區的發展而逐步開發。

一九零零年至一九二零年之間,深水埗居民大多務農、種花及捕魚為業。一九二零年以後,由於海外華僑的投資,較現代化的工商業從沿海地帶一直伸展至荔枝角,行業包括紡織、製衣、五金及搪瓷。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戰爆發,日軍於十多天內攻佔香港。當時的深水埗軍營成為囚禁戰俘的集中營。由於糧食不足,環境惡劣,營內腳氣病和痢疾等非常猖獗,不少戰俘因未能得到適當的診治而死亡。

戰後歲月
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結束,香港人口開始增加。一九四九年以後,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進入香港,深水埗的居民因而急劇增加,造成嚴重的僭建木屋問題。一九五三年年底,石硤尾木屋區發生一場全港有史以來涉及面積最廣的大火,5萬多名居民痛失家園。政府為安置災民,興建石硤尾邨,成為香港第一個公共屋邨。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二日,另一場大火在大坑東木屋區發生,毀屋2000多間,令24000人無家可歸,政府興建大坑東村以容納災民。

在六十年代,區內工業發展日益蓬勃,各類公共屋邨和私人樓宇亦相繼落成。八十年代初,深水埗的人口接近50萬,成為當時全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

最近及未來發展
根據二零零四年人口普查的結果,深水埗區的人口約為36萬人,佔全港人口的百分之五點三。西九龍填海工程為深水埗區提供約165公頃土地,用以興建私人樓宇及公共房屋,以及作商業發展用途,預計區內人口將有所增加。隨著市區重建局及香港房屋協會在區內開展多項市區重建項目,深水埗日後定必有一番新景象。西九龍快速公路,以及連接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和市區的機場鐵路,亦經過填海區。在南昌街對面一幅大的休憩用地已經平整,作為住宅區與西九龍快速公路之間的緩衝區。西鐵是一條連接新界西北部的元朗及屯門和九龍市區的31公里長的客運路線,經過西九龍填海區,於深水埗設有兩個車站,分別是南昌站及美孚站。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24: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5000051KK065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