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 !!!!!!!!!!!! 影響 !!!!!!!!!!!! 20 點 !!!!!!!!
蔣介石對中國o既影響 !!!!
唔要生平!!!!!!
回答 (2)
「金圓卷」事件,
其實是中共的傑作。
當時中國貨幣的貶值,
是中共弄出來的。
當時中共都在使港元貶值,
想英軍失去香港民心。
當時港幣對美金已去到 1: 10
但英國人想出 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 1:7.8,
同埋當時英國人見到中共在忙緊房地產,
沒有多餘額外資金,
英國規定如要買賣外幣,一定要用真金白銀買,
所以中共才不能成功搞垮香港經濟。
所以中國的經濟,當時係中共搞垮的,不關蔣介石的事。
但最諷刺的是,聯系匯率,當時是英國 (香港) 防中共的經濟策略,
現在中共反而要靠返香港呢個當時用來防自己的聯系匯率,
唔俾香港人脫勾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英文譯名Chiang Kai-shek,近代中國政治家、軍事家,祖籍江蘇宜興和橋鎮,生於浙江寧波奉化縣溪口,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務。
1905年孫中山於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革命思潮,風起雲湧,蔣自剪辮髮以明志。後得王太夫人首肯,於1906年4月東渡日本,暫入東京清華學校,結識陳其美,因而得以廣交革命志士,是為參加革命運動之始,時年方二十歲,冬天返國。1907年夏天,入保定陸軍速成學校接受軍事教育,並考取官費留日陸軍學生。1908年再赴日就讀振武學校,接觸到了旨在推翻滿清,建立共和國的革命思潮,後經陳其美介紹加入同盟會,並得鄒容所著《革命軍》,早晚閱讀,自題「光我神州完我責,東來志豈在封侯」以明志向。1909年至1911年入日本陸軍第十三師團第十九聯隊實習,為士官候補生。1910年在東京首次見到了孫中山。
崛起政壇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蔣中正回國參加國民革命,與陳其美起義江浙,以先鋒指揮官率百餘人入浙江,於10月5日攻克浙江撫署,光復杭州。之後,陳其美在上海被舉為滬軍都督,任蔣為滬軍第五團團長,不久,全江蘇光復。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開國,是為民國元年。蔣3月赴日習德文,為留學德國作準備,並創刊《軍聲》雜誌。袁世凱在辛亥革命後控制共和政府。1913年發生宋教仁案,孫中山號召討伐袁世凱,以陳其美為上海討袁軍總司令,蔣回國相助,七月在上海召集舊部,急攻江南製造局,因國際干涉而解散。九月,各地討袁軍相繼失敗,史稱二次革命。之後,孫中山東渡日本,重組「中華革命黨」,蔣尚在滬秘密部署討袁軍事,乃首先宣誓加入。蔣居於上海,傳說與當地黑幫組織青幫有所接觸。之後赴日本,面見孫中山,托付以重要革命任務。1914年蔣先後於上海及東北籌劃策動軍事,並研究革命哲學,最初以「弱肉強食,優勝劣敗」為心得,後經孫中山指正「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才合革命的宗旨,並提示應研究《大學》《中庸》之道。蔣於是對於學庸之研究,終其一生,未嘗間斷。1915年袁世凱圖謀帝制,蔣在上海策動肇和兵艦起義,1916年4月率兵攻佔江陰要塞5日,5月陳其美被刺身亡,蔣在敵兵環伺中,為陳其美治喪。同年,袁世凱病逝。
孫中山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結束後,同蔣中正(中)、何應欽(左)、王柏齡(右)合影1917年因北洋軍閥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張勳復辟,孫中山率海軍南下廣州,號召「護法」,蔣奉命留上海主持黨務軍事。1918年,蔣經孫中山介紹,在陳烱明的粵軍中擔任作戰科主任,旋即因與陳炯明不合而離去。1919年發生五四運動,蔣回上海向孫中山陳述留學歐美計劃,但孫中山不同意。1921年王太夫人去世,蔣哀毀逾恆,杜門守制,孫中山勉其「移孝作忠」。1922年6月陳炯明與孫中山決裂,發生炮擊廣州總統府事件,孫中山避難於永豐艦上,蔣聞訊後赴粵登上永豐艦與孫中山會合,協同指揮作戰40餘天,8月9日脫險,隨孫中山回到上海,著《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孫中山作序。之後奉命為東路討賊軍參謀長,赴福建整頓各軍,討伐陳烱明。1923年,孫中山將大本營遷回廣州,建立國民革命政府,對抗北洋軍閥控制下的北京政府。並在共產國際的協助之下,改組國民黨,與共產黨實行「黨內合作」,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同年,孫派蔣等人赴蘇俄學習蘇維埃體制的政治及軍事系統。在蘇期間,蘇俄不予正面承諾援助革命政府與堅持認為外蒙屬於蘇俄勢力範圍另他反感,他自此認定共產主義不適於中國。1924年,蔣回到廣州。隨後,孫中山任命其為黃埔軍校校長,自此掌握國民黨軍權。黃埔建軍初期,蔣培養出一批對其忠心耿耿的年輕軍官;在1925年前,黃埔學生軍在爭奪廣東省控制權時已初露鋒芒。
1926年7月蔣中正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誓師北伐。1927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及蘇聯顧問鮑羅廷(Michael Borodin)的支持下,國民政府自廣州遷往武漢,汪精衛出任國民政府主席。3月,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統一黨的領導機關決議案》解除了蔣的中央常委會主席和軍人部長的職務。同月,北伐軍攻克南京。蔣隨後在上海策劃清黨、分共,於4月12日在上海採取行動,抓捕處決共產黨員和左派工農群眾,包括汪壽華,陳延年,趙世炎等人,史稱四一二政變,蔣中正自此與共產黨決裂,併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史稱寧漢分裂。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隨後也開始清黨,並驅逐了蘇聯顧問,至7月,寧漢複合,史稱寧漢合流。共產黨在幾次失敗的武裝暴動後退到農村地區發展。1928年4月,蔣中正親自指揮北伐軍渡過黃河。12月,東北的張學良宣佈改旗易幟,北伐至此結束。中華民國在形式上得到了統一。
訓政中國
1928年,蔣中正出任國民政府主席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他保有前者至1931年,保有後者則至1946年間。
1928年到1937年這十年,在華東等地區中國的民族資本獲得長足的發展,被稱為「黃金十年」。國民政府藉外交手段處理了一些割讓租界的問題,收回部分外國在華享有的特權,積極進行了法律及刑罰系統的現代化、穩定物價、償還國債、改革金融及貨幣系統、鋪設鐵路及建設公路、改善公共衞生設施、立法對抗毒品交易,以及提高工業及農業生產。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也有長足進步。除此,蔣氏在南昌發起新生活運動,強調儒家道德價值,並且推行國語作為標準語言,推行衞生的現代生活方式,希望能在共產革命最活躍的江西省建立新秩序。
除中原大戰勝利與擊退共產黨軍隊外,此時國民黨部隊中央軍亦進入西南各省軍閥的地盤,南京政府的勢力隨中央軍進入本處於半獨立狀態的西南各省。至此,蔣大體統一了中國本部。國民政府在1936年制定了憲法草案(五五憲草),並準備召開立憲國民大會實行憲政,結束黨治,還政於民。但中日戰爭(抗日戰爭)在1937年全面爆發。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18: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5000051KK048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