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用了多少年?

2007-04-15 5:20 am
到厎抗日用了多少年?

回答 (16)

2007-04-15 5:25 am
✔ 最佳答案
是八年

中國抗日戰爭 參戰方 指揮官 兵力 傷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一部份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e/Japanese_Occupation_-_Map.jpg/300px-Japanese_Occupation_-_Map.jpg

1940年時的日軍佔領區 日期: 地點: 結果: 起因: 領土變更: 1937年7月7日 - 1945年9月9日 中國 中華民國勝利,從日本收回台灣、澎湖群島。[1] 蘆溝橋事變 {{{territory}}}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2/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22px-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png
蔣中正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2/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22px-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png
李宗仁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2/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22px-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png
何應欽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2/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22px-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png
閻錫山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2/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22px-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png
張發奎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2/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22px-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png
衛立煌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0/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22px-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png
東條英機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0/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22px-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png
寺內壽一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0/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22px-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png
杉山元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0/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22px-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png
松井石根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0/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22px-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png
南次郎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0/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22px-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png
岡村寧次 5,600,000[2] 4,100,000[3] 約3,200,000名士兵
約17,530,000名平民[4] 約2,100,000名士兵[5] 抗日戰爭 (中國) 大規模會戰用黑體顯示
七七事變 - 淞滬會戰 - 太原會戰 - 平型關大捷 - 南京保衛戰 - 徐州會戰 - 臺兒莊會戰 - 蘭封會戰 - 武漢會戰 - 修水會戰 - 南昌會戰 - 隨棗會戰 - 第一次長沙會戰 - 桂南會戰 - 棗宜會戰 - 百團大戰 - 豫南會戰 - 上高會戰 - 晉南戰役 - 第二次長沙會戰 - 第三次長沙會戰 - 浙贛戰役 - 鄂西會戰 - 常德會戰 - 豫中會戰 - 長衡會戰 - 衡陽保衛戰 - 桂柳會戰 - 豫西鄂北會戰 - 湘西會戰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在七七事變原址建造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中國抗日戰爭,是指在1930年代至1940年代,由於日本入侵中國導致的中日之間的戰爭,主戰場在中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與期間,最終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這場戰爭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名稱。中華民國政府及中國民間稱其為八年抗戰、中日戰爭等等,簡稱抗戰,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其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日本稱其為日中戰爭(日語:日中戦争),西方國家多數稱其為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相對於第一次中日戰爭,參見中日甲午戰爭)。
抗日戰爭結束於1945年8月15日,但對於其開始的時間存在爭議。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全面的抗日戰爭起於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時結束,歷時九十七月又八天,共為八年,八年抗戰名稱因此而來。另外一種觀點認為這場戰爭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這是政府私下主導的局部抗戰的開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或十五年抗戰之說。也有觀點認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兩天,中華民國政府才公開宣佈正式同日本宣戰,如果這樣算,抗日戰爭歷時不到4年。在這段時間里,戰爭擴大到整個太平洋地區,中國和美國、英國等同盟國共同抗擊日本,而中國的抗戰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最後,戰爭以包括中華民國在內的同盟國勝利而告終。
目錄 [隐藏] 1 釋名2 戰爭的前奏 2.1 從甲午戰爭到九一八事變2.2 日本加緊侵華 3 全面爆發 3.1 中國應戰(1937年7月—1938年10月) 3.1.1 盧溝橋事變3.1.2 正面戰場的展開 3.2 中日相持(1938年10月—1945年2月) 3.2.1 日本政策的轉變與分而治之的策略3.2.2 敵後戰場的發展3.2.3 反法西斯同盟協作與戰略反攻 3.3 日本戰敗(1945年2月—1945年9月9日) 4 外部援助 4.1 美國4.2 蘇聯4.3 德國4.4 英國4.5 華人華僑 5 日本失敗原因6 戰後 6.1 審判戰犯6.2 中日和約6.3 領土變化 7 戰役列表8 戰爭統計 8.1 國民革命軍將官陣亡名單(師級以上) 8.1.1 授國民革命軍銜八路軍將官8.1.2 東北抗日聯軍 8.2 陣亡日軍將領 8.2.1 與國民革命軍作戰8.2.2 與八路軍、新四軍作戰 8.3 中國軍隊戰鬥序列8.4 數字8.5 日軍暴行 9 歷史意義10 影嚮11 注釋12 參考文獻13 參見14 外部連結 [編輯] 釋名 習慣上,中國人所說的「抗日戰爭」一般指稱「中國抗日戰爭」。但各地華人習慣上也將各自國家或地區同時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稱為「抗日戰爭」,並將其和中國抗日戰爭視為一體,或作為它們的總稱。「中國抗日戰爭」在中國大陸地區也被稱作「八年抗戰」(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中國最高領導人蔣中正於7月31日發表《告全體將士書》宣告全面抗戰開始算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區一般被稱作「十四年抗戰」(於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算起)。這場戰爭在日本被稱為「日中戰爭」。日本也習慣把「珍珠港事變」爆發以前的中國抗日戰爭稱為所謂的「支那事變」或所謂的「日華事變」,原因是當時日本帝國並未和中華民國相互正式宣戰,因此「技術上」並非一場戰爭。「珍珠港事件」爆發以後的中國抗日戰爭,則被日本視為「大東亞戰爭」(包括第二次世紀大戰中的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和印緬戰場)的一部分。
[編輯] 戰爭的前奏 [編輯] 從甲午戰爭到九一八事變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日軍佔領瀋陽 在中日甲午戰爭(又稱「第一次中日戰爭」)以日本獲勝告終,從此日本開始加強對中國的侵略。1900年,因為庚子事變問題,日本作為八國聯軍的主力之一,佔領天津、北京,並利用《辛丑條約》在京、津一帶駐屯重兵。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勝,從俄國手中奪取了在中國東北的特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對德國宣戰,入侵膠州灣的德國勢力,進而佔據山東。1915年,跟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徹底取代德國在山東的特權。1928年,日本以保護僑民爲名,試圖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炮轟濟南城,與中國北伐軍發生交戰,造成濟南慘案。最後,在蔣中正表面懲辦參戰主要軍官之後,日軍退出濟南。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趁東北軍閥張學良調動東北軍主力入關參加中原大戰留駐華北之機,由司令本庄繁親自策劃,在瀋陽附近的柳條湖破壞了一小段南滿鐵路,誣蔑此為中國國民革命軍所為,當夜向瀋陽北大營之國民革命軍發動進攻,標志著「柳條湖事變」,又稱「九一八事變」的爆發。駐防瀋陽的中國東北軍參謀長榮臻,奉張學良「不抵抗」之命嚴禁部下對日作戰,但團長王鐵漢等仍率部進行了抵抗,因作戰失利,翌日晨全城即告陷落。東北主要軍事負責人張學良引咎降職,後赴歐洲躲避輿論譴責。
事變兩個月內,日本軍閥佔領中國東三省諸多主要城市,除在黑龍江遭到馬占山部等的強烈抵抗之外,並未遭受重大損失。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民眾自發組織了大量義勇軍抵抗日本軍閥侵略,這些抵抗私下得到中華民國政府的支持,也得到了關內民眾同情和聲援。部分中國學者視九一八事變為抗日戰爭的開始。1932年2月,日本在東北建立滿洲國,其傀儡政府名義上的領導人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這政權其實是關東軍擁有,他們以日満親善大使作佔領東北的藉口,以繼續進行侵略。



http://zh.wikipedia. org/w/index.php?titl e=%E6%8A%97%E6%97%A5 %E6%88%B0%E7%88%AD_% 28%E4%B8%AD%E5%9C%8B %29&variant=zh-t w
2007-04-16 1:06 am
7-8年.

2007-04-21 10:10:55 補充:
7年
2007-04-15 7:04 am
3年0八個月~
2007-04-15 5:31 am
香港是3年天8個月
記得淪陷日期是12月25日
如是全中國的則是8年
因是次事件有'8年抗戰'之名


我想你只想知到底用了多少年
還需要資料嗎?
如不用的話
以上使是我的答案
2007-04-15 5:27 am
這場香港歷史上最大規模戰爭,發生在六十四年前,令香港陷入被日軍
統治長達三年零八個月。

二次大戰不但改變了東西方世界格局,而且對香港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改寫了無數香港人的命運,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攻取了廣東沿海大片土地的日軍,大舉南侵香
港,迅速瓦解了香港著名的「醉酒灣防線」。 英國首相邱吉爾授意香港
守軍奮力抵抗,雙方戰鬥了十八日,留下許多不解之迷。

大部份守軍成為戰俘,被關入集中營,部份成員潛往內地,組成英軍服
務團和香港義勇軍連,在中國和緬甸繼續作戰。同年,由共產黨領導活
躍在廣東的東江人民抗日游擊隊,尾隨日軍從三路進入香港,組成港九
獨立大隊,營救著名文化,民主人士、聯合愛國勇敢的香港局民,展開
抗日游擊戰鬥,是三年零八個月內唯一抗日部隊。

戰爭後期香港的歸屬問題,在國際上引起爭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
,日軍投降,英國重佔香港,游擊隊奉周恩來命令撒離,大批香港游擊
隊員隨軍返內地。
2007-04-15 5:25 am
抗日用了8年
參考: Longman常識
2007-04-15 5:25 am
係~3年零8個月~
........................
2007-04-15 5:23 am
HK: 3年&8個月。
China:8年。
2007-04-15 5:22 am
8 years
參考: me!!!!!!!!!!!!!
2007-04-15 5:22 am
3 年 08 個月。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00: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4000051KK054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