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953年,日本豐田公司的副總裁大野耐一創造了一種高質量、低庫存的生產方式“即時生產”(Just In Time,簡稱JIT)。JIT技術是存貨管理的第一次革命,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也就是追求一種無庫存、或庫存量達到最小的生產系統。在日本JIT又稱為“看板”管理,在每一個運送零部件的集裝箱裏面都有一個標牌,生產企業打開集裝箱,就將標牌給供應商,供應商接到標牌之後,就開始準備下一批零部件。理想的情況是,下一批零部件送到時,生產企業正好用完上一批零部件。通過精確地協調生產和供應,日本的製造企業大大地降低了原材料的庫存,提高了企業的運作效率,也增加了企業的利潤。事實上JIT技術成為日本汽車工業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的來源,而豐田公司也成為全球在JIT技術上最為領先的公司之一。
以下提供額外的存庫管理知識
存貨管理的第二次變革的動力來自於數控和傳感技術、精密機床以及電腦等技術在工廠裏的廣泛應用,這些技術使得工廠的整備時間從早先的數小時縮短到幾分鐘。在電腦的幫助下,機器很快從一種預設的工模具狀態切換到另一種工模具狀態而無須走到遙遠的工具室或經人工處理之後再進行試車和調整,整備工作的加快使怠機時間結構性發生了關鍵的變化,困繞著傳統工廠的在製品庫存和間接成本也隨之減少。仍然是豐田公司在70年代率先進行了這方面的開拓。作為豐田的引擎供應商,洋馬柴油機公司(Yanmar Diesel)效仿豐田進行了作業程式的改革,在不到五年時間裏,差不多將機型增加了四倍,但在製品的存貨卻減少了一半之多,產品製造的總體勞動生產率也提高了100%以上。
九十年代資訊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興起之後,存貨管理發生了第三次革命。通過資訊技術在企業中的運用(如ERP、MRPⅡ等),可以使企業的生產計畫與市場銷售的資訊充分共用,計畫、採購、生產和銷售等各部門之間也可以更好地協同。而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使生產預測較以前更準確可靠。戴爾公司是這次革命的成功實踐者,它充分運用資訊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展開網上直銷,根據顧客的要求定制產品。一開始,在互聯網還局限於少數科研和軍事用途的時候,戴爾公司只能通過電話這樣的網路來進行直銷,但是互聯網逐漸普及之後,戴爾根據顧客在網上的訂單來組織生產,提供完全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戴爾提出了“摒棄庫存、不斷聆聽顧客意見、絕不進行間接銷售”三項黃金律。戴爾公司完全消滅了成品庫存,其零件庫存量是以小時計算的,當它的銷售額達到123億美元時,庫存額僅2.33億美元,現金周轉期則是負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