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香港人鍾情茶餐廳:“大眾食堂”見證香港變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說,茶餐廳是香港人的“大眾食堂”,也有人說,茶餐廳是香港“城市中的祠堂”。作為最草根、最本土的飲食場所,茶餐廳流行多年後仍深為香港人鍾情。今天見報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五成港人受訪者稱茶餐廳是他們外出午膳時最常光顧的地方;而在香港上月舉辦的“十個最代表香港的設計”評選中,茶餐廳得票排名第一,成為港人
眼中“最香港”的設計。
在“十個最代表香港的設計”中排名第四位和第六位的鳳梨油(麵包)和鴛鴦(飲品),兩樣都是港式“茶餐廳指定食品”。十項“最代表香港”,竟有三項緊扣“茶餐廳”主題,由此可見,香港人多麼地喜歡茶餐廳。
記者今天在雅虎香港網搜索“茶餐廳”香港網頁,獲得四萬多個搜索結果。網上有一段文字,或可反映出茶餐廳在港人心目中的地位:茶餐廳,是香港人每日都會經過或光顧的地方,亦是城市中的祠堂,供人討論時事;是甜蜜回憶的地方,令人難以忘懷;是無情人間的加油站,給人點點暖意;是流離生活的支點,讓人僅有的歸屬;是看出人生百態的好地方。
茶餐廳獲得港人垂青,理由歸納起來主要是:
茶餐廳的方便快捷,與爭分奪秒的港人生活節奏十分合拍。
茶餐廳定價大眾化,每餐平均消費約二十至四十港元,即使天天光顧,普羅大眾也消費得起。
茶餐廳食物款式多,既有中式酒樓供應的肉類、海鮮,又有西餐廳售賣的火腿奄列、西多士、沙律、咖啡及奶茶,還有煲仔飯、碟頭飯、盅頭飯、生滾粥、粉面、煎炸小食、明爐小炒等本地傳統的大排檔食品,此外,香港還有一些獨具茶餐廳特色的食品,其中“鴛鴦”可能是“最港式茶餐廳”的飲品,所謂的“鴛鴦”就是奶茶和咖啡混合,這種中西合璧的茶餐廳獨創飲料,最是體現香港融匯東西文化的城市特色。
茶餐廳營業時間長。上述原創自五湖四海的餐飲小吃,在茶餐廳的早茶、午飯、下午茶、晚餐、夜宵,輪番應市,不少茶餐廳還做外買,兼營盒飯和麵包西點。如此精明靈活經營,也讓薄利多銷的茶餐廳商家,賺取可觀的收入。
有香港學者認為,茶餐廳的出現,要追溯到早期殖民統治的香港。於二次大戰後,香港深受西式生活習慣影響,西方人“歎西茶”(喝咖啡)的方式,為華人喜愛,但一來早期西餐廳為西人所開,不招待華人,二來本地人也不願與殖民者同室而坐,且這類食肆收費昂貴,故輾轉出現華人開設的“茶餐廳”。茶餐廳的前身,據說是“冰室”,到戰後,茶餐廳標榜的就是特製咖啡、絲襪奶茶,及兩者的結合──“鴛鴦”。
茶餐廳作為大眾食肆的代號,見證了香港大半個世紀的變遷,它充滿的平民氣氛,它承載的本土文化,給人一種“街坊”的親切感。難怪不少港人說:一旦離開了香港,也會掛念著茶餐廳。
茶餐廳文化
雖然香港人本來喜愛飲茶,但是隨著茶餐廳的興起,咖啡也逐漸受到歡迎。尤其是在下午三四時至下午六時,茶樓午市與晚市的空檔,就成了喝咖啡的黃金時間。最便宜的就是「街市」咖啡(市集咖啡)。雖然衞生差一點,沒有空調,以咖啡精沖調,沒什麼特色,但是七元至八元一杯對低下層市民來說,價格很吸引。雖然快餐廳售賣的只是即磨咖啡,價格高一點,但環境也比較衞生些。因此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想配搭要豐富一點,可以到茶餐廳,咖啡配蛋撻或波蘿油。除此之外,香港各區還有很多咖啡店。一般來說,它們都會推出西式餅點來配合咖啡。他們的顧客主要是大學生或上班一族。隨著美國的咖啡如星巴克、太平洋咖啡的連鎖店在資訊科技熱潮登陸香港,商業化的咖啡連鎖店迅速遍佈香港。雖然如此,迎合年輕人口味的樓上咖啡店鋪仍然於2002年在油尖旺及銅鑼灣等區的舊式商住樓宇如雨後春筍開設。由於競爭劇烈,咖啡店為了生存,有些充滿了個性、有些強調文化氣息,有些充滿人情味,有些則提供特色咖啡。在香港最早售賣咖啡的地方,要算是西餐廳、會所和酒店的咖啡閣了。由於環境安靜舒適,座位舒服,一杯咖啡就要四五十元。他們所賣的不僅僅是咖啡,還有一種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