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才子??(15點)

2007-04-14 11:53 pm
係咪有真人??定係作故仔??
如有,,請附有詳細資料..

回答 (4)

2007-04-15 12:18 am
明朝時號江南四大才子確有其人,簡歷如下:

1.唐寅
唐寅生於明憲宗成化庚寅年(1470),卒於嘉靖二年 (1523 ),據說是寅月寅日寅時,故取名唐寅。寅屬虎,所以又取字「伯虎」,古時以「伯、仲、叔、季」別長幼,例如三國時期孫堅一家,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三子孫翊字叔弼、四子孫匡字季佐,所以唐伯虎是唐家長子
唐寅是個天才,年少時便很有聲望,和同鄉一個叫張靈的狂生結為好友。祝枝山是他的忘年交,比唐寅年長十歲。他曾勸唐寅,不要再游手好閒,要他去考功名。唐寅真的閉門苦讀,二十九歲第一次去考科舉,以當時來說,二十九歲才去考算是晚了。結果一考便鄉試第一,輕易地奪得「解元」。


2.祝允明
祝允明(1460一1526)字希哲,號枝山,因手有六指,故自號枝指生,長洲(今蘇州)人。祝枝山是家喻戶曉的才子,也是道地的天才型人物,他“五歲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加上他家學淵源,外祖父徐有貞和岳父李應禎兩人都是當時書法名家,因此這位天才在名家的栽培與環境的薰染下,很快就展露頭角。他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齊名被喻為“吳中四才子”。

3.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停雲生,中國明代畫家,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與唐伯虎、沈周、仇英合稱為「明四家」;並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亦稱江南四大才子)。晚年與老師沈周並駕齊驅,繼沈周之後成為吳門派領袖。

4.徐禎卿
一些戲曲說第四位是周文賓,其實歷史上並無周文賓這個人,真正的四大才子,最後一位,也最為人不熟識的,是徐禎卿(昌穀),可能因為他早死,三十三歲便掛了,所以沒有太多事迹供後人陳述。
徐禎卿字昌穀,是四大才子中年紀最輕的,比唐寅、文徵明小九歲,比祝枝山小十九歲。 ... 可是徐禎卿因為貌醜,不得入選翰林院(御用文人集中地,只有入選翰林的人才有機會出任內閣),而改授大理左寺副(掌刑獄,類似今天的懲教署高層)。不久,又因為不見了囚犯,而被貶為國子博士(類似今天的教育署高層) 。
2007-04-14 11:59 pm
四大才子
唐伯虎
生性不羈,倜儻風流,不受世俗束縛。然品性純良;孝順、重義氣,為朋友兩脅插刀、赴湯蹈火。率性而為,愛好玩樂,各種玩意無一不精。天才橫溢,才高八斗,除詩、書、畫外,更涉獵天文、曆法、音樂、數學;聰明絕頂,足智多謀,與敵對者周旋,每能巧施妙計,化險為夷,反敗為勝。

文徵明
戇直孝順,熱血衝動,忠義為先,為兄弟可兩脅插刀。名臣之後,誓要秉承祖先遺志,考取功名,報效國家,隨尉準備為國捐驅。精書法,刻苦好學,謹守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聖賢之訓。實則對愛情充滿憧憬,時常心思思。

周文賓
天資聰敏,博學多才。冷傲孤僻,恃才傲物。好高騖遠,不甘平凡。有仇必報,有野心,欲建功立業。堅毅不屈,為達目標,可犧牲一切。

祝枝山
大近視,但最忌人嘲笑。綽號 "洞裡赤煉蛇",足智多謀,有仇必報。說話刻薄,一語中的,善對詩,才思敏捷,打遍江南無敵手。貪財好食,矢志發達,熱衷各項賺錢之道。雖貪財但有原則,重友情,講道義,貧賤不能移。一世精明卻錯在情深,為所愛而盲目付出一切,典型的癡心情長漢。




^^ ^^ ^^ ^^ ^^ ^^
2007-04-14 11:59 pm
四大才子
唐伯虎
生性不羈,倜儻風流,不受世俗束縛。然品性純良;孝順、重義氣,為朋友兩脅插刀、赴湯蹈火。率性而為,愛好玩樂,各種玩意無一不精。天才橫溢,才高八斗,除詩、書、畫外,更涉獵天文、曆法、音樂、數學;聰明絕頂,足智多謀,與敵對者周旋,每能巧施妙計,化險為夷,反敗為勝。

文徵明
戇直孝順,熱血衝動,忠義為先,為兄弟可兩脅插刀。名臣之後,誓要秉承祖先遺志,考取功名,報效國家,隨尉準備為國捐驅。精書法,刻苦好學,謹守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聖賢之訓。實則對愛情充滿憧憬,時常心思思。

周文賓
天資聰敏,博學多才。冷傲孤僻,恃才傲物。好高騖遠,不甘平凡。有仇必報,有野心,欲建功立業。堅毅不屈,為達目標,可犧牲一切。

祝枝山
大近視,但最忌人嘲笑。綽號 "洞裡赤煉蛇",足智多謀,有仇必報。說話刻薄,一語中的,善對詩,才思敏捷,打遍江南無敵手。貪財好食,矢志發達,熱衷各項賺錢之道。雖貪財但有原則,重友情,講道義,貧賤不能移。一世精明卻錯在情深,為所愛而盲目付出一切,典型的癡心情長漢。
2007-04-14 11:58 pm
吳中四才子,也稱江南四才子,或江南四大才子,是明朝吳中(今江蘇蘇州)地區才華出衆的四大傑出人物,即、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和徐禎卿。



唐寅(1470年—1523年),初字伯虎,更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中國明代畫家,江蘇吳縣人。民間流傳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世代在蘇州經商,拜名畫家周臣為師,擅長山水畫,與沈周、文徵明、仇英等畫家齊名,兼善書法。弘治十一年(1498年)鄉試第一,隔年會試,因牽涉程敏政科場舞弊案下杖。從此絕意仕途,後漫遊華中、江南諸山。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莊簡廢園址上築室桃花塢,開始出爐大量優質作品。人物畫多描寫古今仕女生活和歷史故事,相傳他曾畫有50多幅春宮圖流傳於世,而被稱為「風流畫家」。正德九年(1514年),曾任江西南昌寧王朱宸濠幕客,唐寅發現寧王有異謀,於是喝酒裝瘋、狎妓裸露,逼得寧王放他回蘇州;名劇〈唐伯虎點秋香〉就是以這段歷史為背景,後來娶了九個老婆,事實上是虛構的故事。嘉靖二年(1523年)去世,葬在桃花塢北。

唐寅的作品有:《落霞孤鶩圖》、《震澤煙樹圖》、《秋村圖》、《虛閣晚涼圖》、《江南農事圖》、《藕香圖》、《雲槎圖》、《玩月圖》、《山路松聲圖》、《杏花圖》、《蘭亭圖》、《秋風紈扇圖》、《王蜀宮伎圖》、《洞簫仕女圖》以及《桃花塢圖卷》、《看泉聽風圖》等。


山路松聲圖



祝允明,(1460年—1526年),字希哲,號枝山。因生而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明代文學傢,書法家,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當時與徐禎卿、唐寅、文徵明號稱吳中四才子。



祝允明 嵇康酒會詩
祝允明曾任南京應天府通判,擅長詩文和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

祝允明的著作有,《懷星堂集》30卷、《蘇材小纂》6卷、《祝子罪知》7卷、 《浮物》1卷、 《野記》4卷、《前聞記》 1卷、《誌怪錄》5卷、《讀書筆記》1卷。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停雲生,中國明代畫家,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與唐伯虎、沈周、仇英合稱為「明四家」;並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亦稱江南四大才子)。晚年與老師沈周並駕齊驅,繼沈周之後成為吳門派領袖。

從正德到嘉靖年間,據《吳門畫史》一書統計,吳派畫家共有876人,人材濟濟,但在當時,出類拔萃,聲名顯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

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順利。明清時代,凡經過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亦即所謂的「秀才」。文征明在生員歲考時,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歲,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頭。五十四歲那年,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到了京城朝廷,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職位。這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文征明心中悒悒悒不樂,自到京第二年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辭呈才獲批准,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於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

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文征明活了九十歲,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誌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文征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

文征明學字是從蘇(軾)字入手的。後來文征明從李應禎學書,李應禎書宗歐陽詢,平正婉和,清潤端方,雖非書法大師,卻是一位書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征明的啟蒙老師。他除了把學書心得悉數傳授給文征明外,還鼓勵他突破傳統,自創新格。在文征明二十二歲時,李應禎看了他的蘇體字,對文征明說:「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這些話影響了文征明一身。

文征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王世貞在《藝苑言》上評論說:「待詔(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書《千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聖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楷有小法,可寶也。」

文征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他的傳世書法有《醉翁事記》、《股王閣序》、《赤壁賦》、《漁父辭》、《離騷》、《北山移文》等;畫作有《雨余春樹圖》、《影翠軒圖》、《洞庭西山圖》、《綠蔭清話圖》、《綠蔭草堂圖》、《松壑飛泉圖》、《石湖詩圖》、《失竹》、《江南春圖》、《古木寒泉圖》、《塞村鐘馗圖》、《松聲一榻圖》、《好雨聽泉圖》、《蘭竹》、《梨花白燕圖》、《水亭詩思圖》、《仿王蒙山水》、《東園圖》等;著有《莆田集》。

 東園圖
徐禎卿(1479年—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江蘇蘇州)。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明代文學家。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並稱為「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中四才子)。

在文學流派上,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和王廷相並成爲「前七子」,強調文章學習秦漢,古詩推崇漢魏,近體宗法盛唐。

徐禎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學批判著作《談藝錄》。


收錄日期: 2021-04-27 14:04: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4000051KK031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