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世界上第一條牛仔褲出現於1853年,是由Levi's製作。材料主要是用帆布製成一種直腳管的褲型給礦工們工作時穿著,發覺既耐磨又十分自在,非常受歡迎。經過多年改良後,就形成我們現在常見的藍牛仔褲。1964至65年間,美國Levi's牛仔褲公司開始在美國把布料裁片後送來香港加工,而當時的牛仔褲公司亦不多,有Levi's、蘋果牌、Easy等,經過車縫後再運回美國出售,其時的牛仔褲是沒有洗水過程的。1972至74年間,香港人憑著本身自強不息,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慢慢建立了自己的技術,可以自行畫板及縫製牛仔褲,而「普通洗水」的牛仔褲亦於此時出現,這可算是香港製衣業的黃金時期。
所謂「普通洗水」其實並不普通,洗水後不會出現「白痕」或「黑痕」;褲頭及褲身不會出現陰陽色等,這些都是牛仔褲洗水的基本技術要求。只要普通洗水處理得好,對日後各種的洗水方法都大有幫助。1987年日本傳入石頭洗水(Stone Wash),第一間在香港市場以石頭洗水推出的牛仔褲為蘋果牌。Levi's於二星期後亦研究推出石頭洗水的方程式。石頭洗水的技術在其時是一項秘密,美國沒有石頭洗水,只有英國將此技術賣給加拿大的GWG才有石頭洗水的牛仔褲。因此在其時香港能研究出石頭洗水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酸洗 (Acid Wash)、冰雪洗(Ice Wash)
1988年出現一種嶄新的洗水技術──名為Acid Wash,又名雪花洗。其洗水特色為把布料表面色澤漂/腐蝕至色調不均勻(呈塊狀),而布料亦變得稀薄,容易破損。其實雪花洗的方法是利用重漂水加上高鹽原料制作,但其時技術掌握不好,出來的效果也較為參差。後來改良這雪花洗,推出一種名為冰雪洗 (Ice Wash) 的洗水技術,效果是花紋細緻均勻而美觀,用冰雪洗後再加上螢光劑,效果更是出奇地好。
噴沙、貓鬚
雪花洗後香港出現了噴沙、貓鬚等洗水技術。自此洗水技術進入全新局面,並分為兩大種類,一為濕洗,即雪花洗等;另一為乾洗,即噴沙等。就乾洗而言,由於噴沙技術對牛仔褲的布料損害較大,令不少牛仔褲穿著不久便容易破損。為了改善這缺點,日本、意大利等便創出高錳(鹽)噴洗技術,既可達到噴沙的效果,又不會過份磨損牛仔褲。及後出現了粉洗,這技術是由瑞典在實驗室中研製出來,但到了廠家應用時才發現,這種粉洗是需要一種菌 (Enzyme) 作為媒介,而這菌只能存活於60%-70%的水溫中,溫度稍高便會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