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李斯特?
回答 (3)
個人簡介:
國 籍:匈牙利
出生日期:一八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代表作品:『匈牙利狂想曲』、『愛之夢』、兩首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大練習曲等
音樂家評號或分類:鋼琴鬼才
音樂家軼事:
如果說帕格尼尼的小提琴琴藝稱得上鬼斧神工,那麼鋼琴演奏家的鬼才非李斯特莫屬。李斯特從六歲起開始跟著父親學琴,他的父親可以稱為當時的孝子,為了兒子的音樂前途,老早放棄他會計師的工作,陪著兒子四處旅行,也真虧了他,否則李斯特是否能達到今日的成就也很難說。
李斯特九歲時在歐登堡(OEDENBURG)舉行第一次演奏會,即獲得熱烈的掌聲,也因此得到埃斯塔哈基伯爵的賞識,資助他六年的學費,他父親把他帶到音樂之都維也納,從此展開他的學習生涯。他曾經跟隨貝多芬的弟子徹爾尼學鋼琴,他超凡的琴技已漸漸在維也納打開知名度,所以當他在維也納舉行第二次的演奏會時,貝多芬也前來欣賞這位音樂神童的琴藝,在演奏結束時,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還上台擁抱了他。後來李斯特還為了貝多芬塑像的事情,大力的奔走、出錢,除了對貝多芬的景仰與尊敬外,應該也有感謝貝多芬知遇之恩的情份吧!
李斯特的才情與風采迷倒了無數的上流社會的女士們,其中還包括他的女學生;他一生戀情不斷,較為人熟悉的是與波蘭貴族卡洛琳.桑.維根斯坦公主的一段戀曲,這段感情維持很久,可惜最後也無疾而終。
李斯特曾經奉命擔任威瑪的指揮,此後,他便以威瑪為活動中心,這段時間他結識不少德國的音樂家,誰都知道他跟華格納的交情最好。華格納曾說過:“在接觸李斯特的音樂後,即改變了他的和聲”。華格納成為他的女婿後,他們之間的關係又更加親密了。
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匈牙利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匈牙利人自詡為歐洲唯一的有色人種,他們的姓名排列也和其他歐洲人不同:姓在前,名在後。
李斯特出生於匈牙利一個叫萊丁的村莊,當時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他父親是匈牙利人,母親是奧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兩個名字,分別是匈牙利和奧地利德語兩種拼法,他從小隨母親說德語,直到晚年才學會用匈牙利文寫作。
李斯特的父親是一位業餘音樂家,他5歲時由父親教會彈奏鋼琴,8歲時開始作曲,9歲登臺表演,獲得匈牙利貴族資助赴維也納學習,師從著名鋼琴教育家卡爾·車爾尼,他曾說:「我的一切都是車爾尼教我的。」貝多芬曾聽其演奏1,並親吻其額頭。1823年全家遷居巴黎,1824年在巴黎首次公演獲得成功。1835年他和達爾古特伯爵夫人同居,1840年分手,伯爵夫人為他生了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女兒後來嫁給華格納。1843年擔任魏瑪大公的宮廷樂長,1848年他又和俄國親王王妃莎茵-維根斯坦同居,並成為貴族,改名為弗蘭茲·馮·李斯特。1861年赴羅馬,為了不和王妃結婚,1865年李斯特出家成為天主教神職人員,但仍然身著神甫的黑袍在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和義大利各處奔走授課,並分文不取,扶助了許多年輕音樂家,如格裡格、德彪西、鮑羅丁等,為普及音樂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匈牙利人為了爭取獨立,將李斯特看作是民族英雄,每次邀請他回匈牙利,都會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1886年他在德國的拜羅伊特(巴伐利亞州靠近捷克邊境)因肺炎不治去世,安葬於當地。
從李斯特開始,歐洲音樂家的地位開始迅速提升,國王王公們都會對他脫帽致敬。
李斯特生前曾是歐洲最偉大的鋼琴演奏家,經常奔波在歐洲各地演出,他彬彬有禮,善於迷人,堅定地支持蕭邦、柏遼茲和華格納,他積極探索鋼琴的演奏技巧,充分靈活地運用轉調手法和音色變化的技巧,並推動了管弦樂隊的改革,他的演奏往往是即興的,是一種創造性的演奏,有時就是現場創作,因此相當吸引觀眾。
他一生創作了700多首音樂作品,還著書立說,出版多部論文和書信集,他的論文《論藝術家的處境》對改善音樂家的社會地位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在魏瑪時為許多新進的年輕音樂家提供了演出舞臺,他經常親自擔任指揮,讓這些先鋒音樂家自己出演。他的主要音樂作品有吉普賽風格的《匈牙利狂想曲》(米高梅出品的動畫片「貓和老鼠」其中獲奧斯卡獎的一集「湯姆貓彈鋼琴」使用了完整的匈牙利狂想曲作為全集的背景音樂,也顯示出這個曲子彈奏的複雜技巧),《浮士德交響曲》,《但丁交響曲》,《帕格尼尼練習曲》,《華格納改變作品:湯豪舍》等。有人認為他的作品技巧輝煌,內容膚淺,但他不愧是位偉大的音樂革新家,並在歷史上對改善音樂家地位,推動新生音樂風格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參考: Wikipedia
李斯特生於甸牙利的萊依丁庫。父親在一個公爵專家當管家,他愛好音樂,還會彈鋼琴。李斯特從小在爸爸的指導下學習鋼琴,九歲時就舉行了演奏會,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李斯特的父親看到兒子在音樂上的才能,決心讓他前往音樂家的搖籃-----維也納深造,於是他們舉家遷往維也納。在維也納學習了一年後,十一歲的李斯特舉行了演奏會,轟動了維也納的音樂界。後來,李斯特又前往巴黎學習音樂,開始了僑居法國二十六年的生活。
李斯特的演奏技巧、彈琴藝術具有一種魔力,被譽為「歐洲第一鋼琴家」和「鋼琴之王」。他也是一位才能卓著的作曲家,著名的作品有〈浮士德交響樂〉、〈匈牙利狂想曲〉、〈但丁神曲〉等。
這是發生在德國一個小城市里的事:有一位姑娘要開音樂會,她在海報上說自己是著名鋼琴家、作曲家李斯特的學生。不料,就在音樂會的前一天,李斯特突然出現在姑娘面前。姑娘嚇得渾身顫抖,臉色蒼白,好半天才抽泣著訴說了自己艱苦的孤兒身世,冒稱李斯特的學生完全是為了生計。她跪在李斯特面前,請求寬恕。
「噢!原來是這樣。」李斯特把姑娘扶起來,和藹地對她說。「讓我們來看看有沒有可以補救的辦法。」姑娘看李斯特這麼和藹可親,激動得不知說甚麼好。李斯特要她把晚間演奏的曲子彈一遍給他聽,並且邊聽邊給以指點。末了,李斯特爽快地說:「好了,晚上你大膽地上台演奏吧,現在你已經是我的學生了。為了證明這一熙,你可以向劇場經理宣佈,晚會增加一個節目,是由你的老師-----我,為我的學生演奏的。」
第二天,音樂會如期舉行。臨近結束的時候,聽眾突然、歡呼起來,原來,彈奏最後一支曲子的不是學生,而是老師李斯特。
1831年,蕭邦從波蘭流亡到巴黎。當時,李斯特已是名聲沸揚的音樂家,而蕭邦則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對蕭邦的才華深為讚賞。怎樣才能使蕭邦在觀眾面前贏得聲譽呢?那時候,在演奏鋼琴時,往往要把劇場的燈,熄滅,一片黑暗,以便觀眾能夠聚精會神地聽演奏。李斯特坐在鋼琴前面,當燈一熄滅,就悄悄地讓蕭邦過來代替自己演奏。觀眾被琴聲征服了。
演奏完畢,燈亮了,觀眾看到舞台上坐著蕭邦,大為驚愕。人們既為出現了一顆燦爛的鋼琴演奏新星而高興,又對李斯特推薦藝術新秀的高尚行為表示欽佩。
鋼琴之王 / 交響詩大師
李斯特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已臻化境的鋼琴演奏技巧,後來他更將這份才能發揮到各種樂事上。他除了是一位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之外,他還是批評家、作家、神父、教師、紈桍子弟。他既是音樂界的表率人物,也是角色複雜多變的人。
從少年時期開始,李斯特就韻事不斷。雖然他也不斷宣稱要脫離凡世皈依宗教,但直到晚年時他才正式付諸行動擔任教會基層僧職,人稱「李斯特神父」,然而即使在當上神父之後依然韻事不斷,因而有人稱他是「披著僧袍的魔鬼」。
李斯特 17 歲時初至巴黎,結識了一位伯爵之女 " 卡琳‧聖克里克 ",兩人一見鍾情相互愛慕,但這段姻緣卻不為伯爵所接受,最後則被硬生生地拆散,李斯特為此曾一蹶不振。
23 歲時李斯特結識達古德伯爵夫人,次年這位婦人遺棄親夫與李斯特雙雙私奔至瑞士,兩人並育有三名子女,其中的柯西瑪在長大成人後嫁給李斯特最得意的入室弟子漢斯 . 馮 . 畢羅,之後柯西瑪重蹈母親覆轍,遺棄親夫轉而投入華格納的懷抱。
1847 年李斯特 36 歲時,開始淡出職業演奏活動轉而醉心於文學修養。在此其間,李斯特結識了另一位頗具文學素養的俄國貴族維特根斯坦侯爵夫人,後來兩人曾同居數年。
李斯特痛恨貴族勢力,堅持與貴族平起平坐,一旦遭受無禮待遇,不論對象一概罷手不彈鋼琴。每當他彈奏時,若有人對他態度無禮,他必還以顏色,因此畢生得罪過不少皇宮貴族。李斯特有時宅心仁厚,但是瞬間又會變得十分傲慢。他愛慕虛榮,喜歡別人在耳邊阿腴奉承。他也是個勢利眼,一旦人們對他表示屈服,他的態度就會轉為慷慨大方。而凡是被他識出才華出眾的後進,他必定大力獎掖褒賞盡全力提拔。
李斯特在十九世紀當時建立了炫技性、風格華麗的演奏典範。如孟德爾頌所說:「他的演奏確實無與倫比,我從未見過能夠在瞬間把音樂的感受傳達到指尖的演奏家,其音感之敏銳,當今世上難有匹敵。」
收錄日期: 2021-04-16 16:41: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4000051KK0300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