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陳宜中是南宋末年的丞相,他於<德祐元年拜特進右丞相,後被彈劾逐去。又召之入朝,仍為右丞相。臨安投降元朝後,益王立於福州,又以為左丞相。
* * *
陳宜中,字與權,永嘉人也。年少家貧,後來入太學院,在文壇頗有聲譽。宋理宗寵幸權臣丁大全,陳宜中與黃鏞、劉黻、林測祖、陳宗、曾唯六人上書圍攻他。丁大全因此發怒,指使監察御史吳衍彈劾宜中,流放他至他州。
丁大全後來下台,因丞相吳潛奏請而返回京師。後來賈似道入相,景定三年,廷試,而陳宜中高中第二名。其後官運亨通,屢屢有所升遷。
* * *
德祐元年,升同知樞密院事。二年,擅權誤國的賈似道已被罷免,即任命陳宜中為相。陳宜中本為賈似道所援引,賈似道兵敗以後,他卻率先提出處死賈似道,以提高自己的聲望,毫無廉恥。統帥禁軍的殿前指揮使韓震提出遷都建議,他竟然私自將其騙到自己家中殺害。
陳宜中事實上是個膽小鬼。德祐元年春夏之交,戰事最為激烈的時候,朝野內外紛紛要求他親往前線督戰,他卻猶豫畏縮,不肯出城。七月份,他離開臨安,逃到了遠離前線的南部沿海地區,要求朝廷在這一地區給他安排職務。他拒絕朝廷派來請他回朝的命令,太皇太后無奈,親自給他的母親寫信。
在他母親的干預下,陳宜中回到了都城任職。太學生對陳宜中的逃跑行為進行了強烈的抨擊。 德祐元年年底,局勢在他主持之下,朝越來越不利於宋朝的方向發展,除了徹底投降以外,已沒有其他迴旋餘地。
文天祥、張世傑提出遷都到東南部地區,以圖背水一戰,膽小的陳宜中否決了這項提議,一意求和。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謝太后派大臣楊應奎向元軍獻上降表和傳國玉璽,元朝要求與宰相面對面會談,陳宜中被這種要求嚇破了膽,便再一次拋棄了太后和年幼的皇帝,於當天夜裡逃離了臨安。
* * *
德祐二年正月,宋朝敗亡已定。在元軍進入臨安,益王趙昰,廣王趙昺逃到溫州。陸秀夫派人招來了躲藏於此的陳宜中,張世傑也率兵從定海前來會合。五月一日,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已經兩次逃跑的陳宜中被任命為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流亡政權剛建立,外臨強敵,內部卻開始爭權奪利,官員之間相互傾軋。宰相陳宜中此時又使出自己擅長的黨同伐異手段,排斥異已,指使言官將陸秀夫彈劾出朝廷。在小朝廷立足未穩的時刻,陳宜中的這種行為引起眾人的普遍不滿,張世傑責備陳宜中說:“現在是什麼時候?還在動不動就以臺諫論人!”陳宜中無奈之下,將陸秀夫召回。
* * *
端宗一行輾轉泉州、潮州、惠州等地。景炎三年(1278)春,來到雷州附近的洲。逃亡途中,宰相陳宜中藉口聯絡占城,一去不返,第三次充當了可恥的逃兵。 後來宋室遺臣,自殺的自殺,殉國的殉國,可恥的陳宜中,在元朝佔領占城後,逃至邏羅,並於當地終老。
參考資料:
http://myweb.hinet.net/home4/ctwang/22szj/400/0352.htm
正說宋朝十八帝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9%88%E5%AE%9C%E4%B8%AD&variant=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