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937年發生了甚麽事

2007-04-14 7:31 pm
quickly

回答 (4)

2007-04-25 3:00 am
當年還是我們前腳痛特首董公的誕生年。
2007-04-14 10:23 pm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是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國北平的盧溝橋(亦稱蘆溝橋)的中日軍事衝突,日本就此全面進攻中國。七七事變是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

1937年日本二·二六兵變以來日本國內政局動蕩不安,政府迫切需要轉移國內民眾視線,解決接踵而至的經濟、政治問題。而《何梅協定》簽定後中華民國政府在華北的勢力銳減,客觀上為日本發動戰爭提供了有利條件。

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民黨和共產黨達成協議共同抗日( 雖然共產黨志在擴大勢力),兩黨再度走向聯合,即第二次國共合作。
盧溝橋位於北平城西南約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南部各地的咽喉要道。宛平城建於1640年,是捍衛北京城的軍事要塞。
1937年6月起,日本的中國駐屯軍幾乎每天都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所謂軍事演習。

1937年7月7日日本的中國駐屯軍在未通知中國北平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在國民革命軍駐地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入夜後藉口一個兵士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國軍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日軍遂於晚上八時開槍開炮猛轟北平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國民革命軍第29軍37師219團(團長吉星文)奮起還擊。

事件後第二天共產黨便發表抗日通電,要求中華民國政府儘快履行在西安事變時的承諾。蔣介石總統在7月17日在廬山談話會上宣佈準備應戰和必要時守土抗戰到底的決心。7月28日、7月30日,日軍相繼佔領北平、天津。中國抗日戰爭(又稱第二次中日戰爭)正式爆發。

中國
國民革命軍第29軍 軍長 宋哲元 副軍長 佟麟閣
第37師 師長 馮治安 駐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
第38師 師長 張自忠 駐守天津,大沽,滄縣,廊坊
第132師 師長 趙登禹 駐守河北省大名,河聞
第143師 師長 劉汝明 駐守張家口,張北,懷來
騎兵9師 師長 鄭大章 駐守通縣,南苑
2007-04-14 7:38 pm
南京大屠殺(1937年)

1937年7日,日本展開全面的侵華戰爭。同年12月13日,日軍侵佔南京,殺害我國無辜平民─南京大屠殺。這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最悲慘的一頁,日軍瘋狂地開展長達六週的殺、姦、掠等暴行,30多萬的南京軍民慘遭殺害。

八年抗戰(1937-1945)

國共紛爭期間,日本燃起了侵華的戰火,於是全國軍民奮起抗日,展開了一場歷時八年的難苦抗戰,經過八年的艱苦奮戰,取得了最後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因而大為提高。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以民主共和制取代帝制,孫中山被推為臨時大總統。同年,清帝遜位,清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繼任總統,民國遷都北京,被稱爲北洋政府。1924年孫中山改組國民黨,1926年蔣中正率國民革命軍北伐,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民國早年長期發生軍閥混戰, 中國共産黨則在1927年發起起義,建立武裝。1931年日本發起九一八事件,佔領東北三省,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件,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期間中央政府西遷重慶,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還都南京,接收臺灣與澎湖。1946年中國共產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國國民黨政府的軍隊發生戰爭,1949年南京被攻陷,國民政府遷至臺北。同年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京,實行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制度。從此呈現管治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管治臺灣的中華民國兩相分立的格局。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直至1976年結束。1978年,大陸實行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 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門。1960年代末臺灣經濟起飛,1990年代,中華民國實行全面的民主制度。

中國電影從1930年開始進行有聲電影的嘗試。首先試製了蠟盤發音的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和《虞美人》;同年拍攝的《野草閒花》首先採用蠟盤發音方法,配了中國第一支電影歌曲《尋兄詞》,1932年1月,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影片《舊時京華》問世。
  另一方面,正值民族危亡的歷史時刻,中國電影藝術工作者,以攝影機為武器,不屈不撓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1931-1937年的「左翼電影運動」是這時期中國電影最輝煌的風景。例如《大路》、《漁光曲》、《神女》、《新女性》(1935)等等。1936-1937年上海出現了一批與左翼電影一脈相承的「國防電影」,儘管它們題材不同,樣式各異,但同樣在民族精神上繼承並發揚了「左翼電影運動」的革命傳統。例如《十字街頭》(1937)和《馬路天使》(1937)。
  1946-1949年間出現了一批以直接和間接手法,表現人民痛苦命運的生活化影片。如《八千里路雲和月》(1947)、《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松花江上》、《烏鴉與麻雀》、《小城之春》(1948)等。1948年11月由梅蘭芳主演的彩色戲曲片《生死恨》問世,這是中國攝製的彩色影片的第一次嘗試。根據同名越劇拍攝的戲曲片《祥林嫂》,則是第一次將越劇搬上銀幕。中國電影與中國社會正在共同迎接新的歷史時代的到來。
2007-04-14 7:35 pm
抗日期間

主條目:香港日治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在1938年登陸廣東,並迅速佔領與香港為鄰的廣州及附近地區並派間諜潛入香港調查英軍的佈防位置。香港的華人支持抗戰,出錢出力,日本軍政府為此表現不滿,曾多次向英國的領事抗議。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數小時後,同時進攻馬來亞及越過深圳河侵佔香港。其間日本和加拿大及英印軍發生多場激烈戰事。12月25日,由於駐港英軍戰力不足,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宣佈嚮日本投降,開始了香港3年零8個月的日治時期。期間,日本人為方便統治,多次將港人遷回中國大陸,使戰後人口驟降一百萬。除此以外日本於戰時實行糧食配給及強行以日本軍票兌換港元及為求增加港元發行量,還強迫當時3家發鈔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及有利銀行的經理在印製完成的港幣上簽字,發行約1億元沒有額外支持的紙幣,故這些港幣又被稱為「迫簽紙幣」。
參考資料:

wikipedia

香港日治時期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統治香港的時期:由1941年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投降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為止。香港人俗稱這段時期為「三年零八個月」。

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統治下的發展因日軍佔領而中斷。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當日,酒井隆指揮從深圳進攻香港。負責防守香港的包括英國、加拿大、印度士兵和香港義勇軍。雖然港府多番宣傳英軍作戰能力,但英國在歐洲戰場自顧不暇,駐港軍隊始終處於非常不利的防守位置。經過多番激戰,英軍最終失去了唯一的水塘,唯有選擇投降。1941年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代表英國殖民地官員,向當時總部設於九龍半島酒店3樓的日軍投降。 補充時間:2006-12-16 9:50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8 21:51: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4000051KK0145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