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政治

2007-04-14 6:57 pm
比一D中國政治0既資料
例如中國的政治方案,點樣0既政治先會令中國富強,中國政治0既歷史等等
要中英對照
十萬個唔該!!!

回答 (2)

2007-04-14 7:12 pm
✔ 最佳答案
Chinese Politics中國政治
http://ihome.cuhk.edu.hk/~b621749/res5hr4.html#Index

中國政治的現代化
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6795&Itemid=64
中國是一個複雜而多元化的社會。打一個不完全的比喻,中國有點像遠東的歐洲,一個沒有多個國家, 只有一種共通書寫文字的歐洲。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或是歐盟加上非洲的人口。中國人口衆多,因此談及中國時,許多時候都會出現過份簡化的情形。


在中國廿二個省份裏,有九個人口多過法國。隨著後毛澤東時代中國經濟急促發展,中國的沿海地區(大連、上海、厦門、深圳,很快地天津和寧波也隨之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更像倫敦、悉尼或三藩市而不像其它中國內陸城市。


在十八世紀中葉,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1689~1755)已嘗試討論中國內部的矛盾因素,見其著作《法意》(L'Esprit des Lois)第三卷第二十一章。林語堂的《吾國與吾民》(1935)也有類似看法,其大意是:中國是一個大國,其國民生活也有多種面向,因此導致了我們對中國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見解和互相矛盾的解讀。


矛盾的解讀通常反映在互相矛盾的事件上(例如腐敗和反腐敗),甚至社會的趨勢也是如此(例如當今中國對儒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但與此同時西化的腳步也在加快),因此 專注於長期的動態才能使我們更清楚的掌握和預測未來中國政治的動向


一個世紀的政治現代化-一個艱辛的後帝制時代的過渡轉型。


過去一百年來,中國經歷著一個民主化的過程,這是她邁向現代化的其中一個部份。


中國的政治現代化不如經濟現代化般明顯,但卻是中國在二十世紀的主要特徵之一。事實上,沒有政治的轉變,今天的社會多元化和經濟自由不可能出現。(私有化經濟已成為中國再度崛起的關鍵,例如私營企業佔淅江省總產值七成以及當地稅收來源的六成)。政治和經濟的關係並不是某一方主導另一方,而是相輔相成的。


中國最少經歷了六個階段才到達今天的情况。


首先中國在1898年出現了百日維新(戊戌變法)。知識分子康有為 (1858-1927) 和梁啓超 (1873-1929)受到日本明治維新的啓發,勸說清政府 (1644-1911) 改革避免倒臺。在這運動期間,清帝光緒 (1871-1908) 頒發了許多改革命令,成立大學,修築鐵路等。但因為慈禧太后 (1835-1908)反對,最後康梁二人甚至要出走日本。百日維新失敗了,但中國卻有了現代化的目標。


在保守的慈禧太后死後三年,中國出現了1911年的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國父孫中山 (1866-1925)當選中國總統。中國告別帝制,邁向了共和,這是重要的一步。中國推行帝制超過二千年,而由帝制走向共和還未足一百年,這正好說明了為何華人世界的一些作為仍有帝制時代的殘餘色彩。


1919 年的五四運動,也是中國邁向政治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在俄國十月革命後二年或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年,中國因為在巴黎和會上被列強要求把其在山東的權益由德國轉到日本手上,中國學生和知識分子在當年5月4日走上街頭抗議。五四運動鞏固了白話文的地位,在1920年上半年,國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學校以白話取代文言,這為中國帶來了新文學運動。茅盾(1896 -1981)、老舍(1899~1966)、魯迅(1881─1936),都是這個運動裏的代表者。在五四運動出現後兩年,中共第一屆代表大會於上海舉行。


五四運動帶來了中國知識界大豐收,是值得高度關注的。在這個時候,有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提出尖銳的批評。生於1920年的學者王元化指出:事實上,五四時期對傳統的一些批評已過了頭。我們不需要全然的丟棄傳統以達到現代化,相反的, 一個全面且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是建立在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詮釋,但是人們對革命本身的迷思(myth)造成了我們與傳統的割裂。


接下來進入了政治現代化的第四個階段, 1927年底,蔣介石 (1887-1975) 控制了國民黨,一年後他成為南京國民政府最高領導人。南京當局並不完美,對各國在華劃界管治也毫不在意,但它對確立後帝制時代卻是有貢獻的。1934年,歐洲之父莫內(Jean Monnet)為國民政府籌措國際資金。在莫內的回憶錄裏,他就曾指出:中國向民主邁步的第一步終於艱辛地開展了。


中國政治現代化的第五階段是1949年毛澤東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自十九世紀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終於趕走了西方帝國主義, 恢復了中國的主權。這是一場反日本反西方帝國主義殖民侵略的運動,如果我們不能瞭解到這點, 就沒有辦法瞭解中國的共產主義。毛澤東在三十年代曾寫到:蘇聯紅軍的勝利進一步肯定了這樣一個信念-蘇聯的紅軍是為了國家的獨立和自由而戰,這也是中國唯一的救贖之道。(第二次全國工農代表大會講話)儘管中國和法國.俄國的革命有相同之處,然而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


1978 年,即百日維新後八十年,又或毛澤東死後兩年,鄧小平(1904-97)開啓了中國的改革開放時代,為後毛時代定了調。


中國由帝制和殖民時期走向後帝制和恢復行使主權的道路是漫長和痛苦的,袁世凱(1859-1916)的意圖復辟和之後的文化大革命,可謂是中國政治現代化的兩大挫折,也是共和國史上的一段黑暗時期。但即使在法國(規模比中國小了許多) 在1789 年法國大革命後,從1789年至1870年的81 年間,法國也經歷了兩次帝制復辟後,才能建立一個比較穩定的第三共和國。


在推行了廿八年的改革開放後,中國政府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多元時代。中國國民開始在國內外旅遊、藝術家的創作、知識分子的討論也開始熱鬧起來。中國跟外界的互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2004-05 學年,中國派出了115,000名學生留學,其中62,000名到了美國。


據估計,現在有大約300,000 西方人在中國定居,他們也可以跟中國人自由地交往互動。實際上中國的絲綢之路已不止一條,而是數以百萬條。通過互聯網,中西方也開始在電子世界上對話。在中國書店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部份重要的西方思想家著作都已翻譯成為中文。

2007-04-14 11:13:34 補充:
中英對照: 幫不到
2007-04-15 12:12 am
要中英對照,我幫你去維基百科搵到一些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litics_of_the_People%27s_Republic_of_China」

呢個暫時係英文,你可以按左下角嘅「中文」變番中文。

收錄日期: 2021-05-04 00:54: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4000051KK012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