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中國人和外國數學家所用的方法有沒有相似地方?是中國人先發現的抑或是西方數學家先發現圓周率? 快

2007-04-14 2:19 am
請問中國人和外國數學家所用的方法有沒有相似地方?是中國人先發現的抑或是西方數學家先發現圓周率?

回答 (4)

2007-04-14 2:23 am
✔ 最佳答案
中國人先發現的!
參考: me
2007-04-17 5:04 am
tpomps的
2007-04-17 2:44 am
多邊形面積逼近法

阿基米德的《圓的度量》

最早試圖從圓面積去求圓周率的人是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 - 前212)。他意識到圓形的面積可以用多邊形的面積來逼近:只要我們作一個外切於圓形的正多邊形,再作一個內接於圓形的正多邊形,則圓的面積介乎外切正多邊形的面積與內接正多邊形的面積之間;換句話說,我們可以由此得到一個圓面積的上限和下限。而且當正多邊形的邊數的不斷增加,則圓的面積與兩個正多邊形的面積便越來越接近,即我們對圓面積的估計的誤差越來越少。從他編寫的《圓的度量》一書中,他初步提出圓周率約為 22/7。

劉徽的「割圓術」

公元 220 年,中國魏晉時代的劉徽提出一種求圓面積的方法,名為「割圓術」。方法是這樣的:在圓周上截取一些點把圓周等分,然後順序連接這些點,組成內接正多邊形。當等分點取得越密,內接正多邊形的面積與圓面積就越接近,只要這種分割,無限地進行下去,就可以獲得圓面積的值。這時的圓周率約為 3.14。

祖沖之的突破

另外,祖沖之(430 - 501)亦在公元 480 年得出圓周率為 355/113。有人計算過,假設地球是一個正球體,其直徑正好等於 8000 英里,那麼用 355/113 計算地球周長的話,其誤差只有 11 英尺,即使用人造衛星來測量,也未能提供比這更精確的數值。

魯道爾夫得 35 位數字的 p

1610 年,荷蘭數學家魯道爾夫(Ludolph van Ceulen,1540 - 1610)計算了正 262 邊形的面積,正確地得出了 p 的 35 位數字。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奮鬥精神和他為計算 p 的值所作的貢獻,在他的墓碑刻上了以下結果﹕





用無限項乘積表示的 p

韋達無限項乘積表示的 p

1579 年,法國數學家韋達(François Viète,1540 - 1603)成為首位用無限項乘積表示 p 的數學家,是為計算 p 值的一次突破。他通過計算直徑為 1 的圓的內接正 4、8、16、…… 邊形的面積,得出了 p 的一個表達公式。

他發現直徑為 1 的圓的內接正方形的面積可以表達成︰



接著,同一個圓的內接正八邊形的面積可以表達成︰



韋達發現當內接於圓的正多邊形的邊數不斷以兩倍增大時,它的面積表達式應該是︰



那麼,



此結果命名為「韋達公式」。

韋達的突破,雖然是了不起,但由於在實際計算中不免要碰到多次開方,這也甚為麻煩。

渥里斯的突破

1655 年,英國數學家渥里斯(John Wallis,1616 - 1703),再次得出 p 的無限項乘積表達式︰



這明顯比韋達的公式簡潔得多。



以無限級數表達的 p

上面所說的都是用無限項的乘積來表示圓周率,以下則討論數學家怎樣用無限項的和來表示圓周率。

格里哥利的「格里哥利展開式」

1671年,英國數學家格里哥利(James Gregory,1638 - 1675)發現了著名的「格里哥利」展開式︰



代入 x = 1,得到︰



計算前兩個分數,可得 ﹔計算三項,可得 ﹔計算四項,可得 。利用這種計算方法,要計算五千項,所得到 p 的值才精確到五位。雖然速度很慢,卻是計算 p 值的第二次歷史性突破。

馬淇公式

1706 年,英國天文學家馬淇(John Machin,1680 - 1751)發現︰



再根據格里哥利展開式,得出︰



根據這結果,只要計算前面六項,就能得出 p 的 100 位數字。

無限級數的突破

其後,亦有多位數學家做出更多位的 p 值。例如:1794 年,英國喬治.威加(von Vega,1754 - 1802)算到 p 的 140 位(但只有 136 位正確);1841 年,魯德福特(William Rutherford)計算到 p 的 208 位(但只有 152 位正確);1847 年,克勞森(Thomas Clausen,1801 - 1885)計算到 p 的 248 位;1873 年,英國威廉.謝克斯(William Shanks,1812 - 1882)更算到 p 的 707 位(但只有 527 位正確);而更高的紀錄為英國費格森(D. F. Ferguson)和美國雷恩奇(J. W. Wrench)所創,在 1948 年共同發表的 808 位。



計算機的奇蹟

電腦的出現,為 p 值的計算帶來了很大的突破。電腦所用的還是原來的那一套公式,只是因為電腦計算速度快,因此它能計算出單憑人力所不能計算到的數位。

直至 2003 年,電腦已能把 p 的值計算到小數點後超過一兆二千億位。
2007-04-14 2:27 am
西方的阿基米德最先發現圓周率的~

阿基米德的《圓的度量》

最早試圖從圓面積去求圓周率的人是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 - 前212)。他意識到圓形的面積可以用多邊形的面積來逼近:只要我們作一個外切於圓形的正多邊形,再作一個內接於圓形的正多邊形,則圓的面積介乎外切正多邊形的面積與內接正多邊形的面積之間;換句話說,我們可以由此得到一個圓面積的上限和下限。而且當正多邊形的邊數的不斷增加,則圓的面積與兩個正多邊形的面積便越來越接近,即我們對圓面積的估計的誤差越來越少。從他編寫的《圓的度量》一書中,他初步提出圓周率約為 22/7。

劉徽的「割圓術」

公元 220 年,中國魏晉時代的劉徽提出一種求圓面積的方法,名為「割圓術」。方法是這樣的:在圓周上截取一些點把圓周等分,然後順序連接這些點,組成內接正多邊形。當等分點取得越密,內接正多邊形的面積與圓面積就越接近,只要這種分割,無限地進行下去,就可以獲得圓面積的值。這時的圓周率約為 3.14。

祖沖之的突破

另外,祖沖之(430 - 501)亦在公元 480 年得出圓周率為 355/113。有人計算過,假設地球是一個正球體,其直徑正好等於 8000 英里,那麼用 355/113 計算地球周長的話,其誤差只有 11 英尺,即使用人造衛星來測量,也未能提供比這更精確的數值。


你去以下網址睇下啦~
http://db.math.ust.hk/articles/pi/c_pi.htm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17: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3000051KK044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