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區"= 歐???

2007-04-14 2:07 am
系米同一個姓????

回答 (8)

2007-04-14 2:13 am
區同歐係兩個唔同既姓,只係兩個字讀音一樣,所以先會搞亂,不過通常就好少人姓歐,多數係姓歐陽
2007-04-16 2:06 am
唔洗諗都知唔係la!
唔好有同樣ge邊就以為係la~
2007-04-14 6:51 pm
梗係唔係喇!
2007-04-14 2:20 am
其實中國很多姓氏都有同一來源, 如果你問區=歐?
我有兩個答案 (1) 以前係 (2)而家唔係
區(歐)姓的起源有二: 1 出自歐冶氏,與區同出於一個源流。春秋的時候有匠人叫歐冶子,因為他居住在歐餘山,又以冶煉鍛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歐冶為姓。歐冶子後來移居到福建的閩侯縣冶山,為越王鑄造過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鉤等五種利劍。名噪一時。後來又于徒弟為楚王鑄造了龍淵、太阿、工布三把利劍。歐冶子的後代以祖先的名字做為姓氏,形成了歐姓。有的去掉欠字為區姓。歐與區音同。 2 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餘,被封於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後,鉤踐又複國。到鉤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于烏程歐餘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於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後來雖然也有歐陽、歐侯省姓為歐,但是起源仍為這一支。

遷徙分佈歐姓望族居住在平陽(今天的臨汾西南)。

郡望堂號 【郡望】: 平陽郡:據《郡望百家姓》的記載,歐氏望出平陽郡。三國的時候魏國所置。在今天的山西臨汾一帶。 【堂號】: 八劍堂:春秋的時候有歐冶子善於鑄造劍,越王請他鑄了五把劍(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鉤),後來,幹將又為趙王鑄造了三把劍(龍淵、太阿、工布),這八把劍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劍。

歷史名人
1 歐道江:長樂人,明代學者,博學多才,四方師事,從遊者數千人。
2 歐冶子:春秋的時候匠人,因為他居住在歐餘山,又以冶煉鍛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歐冶為姓。歐冶子後來移居到福建的閩侯縣冶山,為越王鑄造過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鉤等五種利劍。名噪一時。後來又于徒弟為楚王鑄造了龍淵、太阿、工布三把利劍。
3 歐普祥:元代起義軍將領。
4 歐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廣東順德人,嘉靖時期國子博士。學者王士貞稱其為“廣東五才子”之一。
5 歐寶:東漢時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開朗,為人豪爽.
6 歐容: 1981-?????? 歐氏系承無疆 家世源流悠久 歐氏,跟歐陽氏一樣,都是春秋時代那位“臥薪嚐膽,雪恥複國”的越王勾踐的後裔。 關於歐氏的傳自越王勾踐,歷來有關的姓氏古籍都已有過考證,《路史》所記載的:“越王無疆次子,封烏程歐余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以及《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詳載的:“出自姬姓,夏少康庶子封於會稽,至越王無疆,為楚所滅,無疆子蹄,更封烏程歐余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和《姓氏考略》上所說的:“越王無疆之次子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望出平陽。” 由此可見,歐氏和歐陽氏都是越王無疆的第二房子孫,而越王無疆,根據考證,則是距今244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換言之,歐氏和歐陽氏的得姓歷史,算起來至少也已經在2000年以上,真是名符其實的源遠流長。 這個家族的子孫尤其值得自傲的是,他們的家世源流,不但可以源源本本地推溯到春秋時代的越王勾踐。而且,更可以遙遠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聖君夏禹;因為,先秦時期位於浙江的越國,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孫,那位曾經中興夏室的少康之子所傳。換句話說,不論是歐氏,抑是歐陽氏,都擁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家世源流。作為一個歐姓人還有什麼比這份榮譽更值得自豪的! 區、歐、歐陽三姓同宗
在華族的千千萬萬個姓氏當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個祖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裏,由於逃亡、遷徙、避難以及其他原因,同一個祖宗的後人分別擁有不同的姓氏。如區、歐、歐陽都是春秋時代那位“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的後人。 在區、歐、歐陽三姓當中,歐氏和歐陽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現這兩個姓氏,區氏是在漢朝才出現的,因此,區氏族人謙稱是小區,稱“歐”氏為大歐。 根據《姓氏考略》記載:“越王無疆之次子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望出平陽。” 由此可見歐氏和歐陽氏都是越王無疆的第二房子孫,而越王無疆則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如果追溯上去,歐氏和歐陽氏的歷史不只2400多年,還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踐的祖先出自姬姓,西元前(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於會稽,到了越王無疆,被楚所滅,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因而姓“歐”或“歐陽”。 至於“區”姓始於何時,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據廣東新會《區渭泉祖家譜》記載,夏少康封少子無餘於會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為夏禹埋葬在這裏,食粟于歐山,因而以“歐”為姓。 到了漢朝,歐氏族人歐安是一位富商,他樂善好施,深得人們尊敬,漢景帝很賞識他的為人。有一天,漢景帝對他說:“卿才德兼備,何欠之有,應去欠為區。” 在封建時代,皇帝賜姓給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種榮譽,表示皇帝關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這一來,歐安便改姓為“區”,成為區安。從此,他的子孫便成為“區”氏族人了。《區渭泉祖家譜》提到區、歐、歐陽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區渭泉祖家譜》又說,他們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鹹淳年間(西元1265—1274年)從粵北南雄珠磯巷遷徙到廣東新會來。在這之前他們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實,不論是區氏、歐氏或歐陽氏,他們的祖先都是從中原,經過莆田,南下福建、廣東各地。 不論在中國或海外華人當中,區、歐、歐陽三姓都是少數族群,相比之下,這三個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他大姓的名人那麼眾多。不過,他們的始祖越王勾踐在歷史上卻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勾踐是春秋末年(西元前497—前465年)越國的國君,他是越王允常的兒子,曾被吳國戰敗,勾踐向吳王夫差稱臣求和,親自到吳國伺候夫差,他臥薪嚐膽,忍辱負重,得到夫差的信任。另一方面,任用范蠡、文種等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國勢轉弱為強。 與此同時,範蠡派越國美女西施到吳國去,迷惑夫差,使夫差迷戀女色而對國事鬆弛下來,吳國由強轉弱,最後勾踐把吳國滅掉。接著,他又在徐州(今山東滕縣南)大會諸侯,成為霸主。 在中國文學史上,歐陽修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人物,北宋時代的歐陽修集文學家與史學家於一身,他是宋仁宗天聖年間的進士,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早年他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王安石推行新法時,他曾上疏指陳青苗法的弊害。 歐陽修主張文章必須“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追求靡麗形式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他所寫的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風與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他的詞婉麗,承襲南唐遺風。 歐陽修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單獨撰寫《新五代史》,並著有《歐陽文忠集》。 歐陽予倩(1889—1962)是中國戲劇史上的一位著名戲劇家兼演員。他是湖南瀏陽人,1907年在日本參加春柳社。回國後倡導新劇運動,擔任電影編導兼演京劇10多年。30年代,他主持廣東戲劇研究所,40年代擔任廣西藝術館館長。1949年後出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並被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和戲劇運動倡導人之一。他著有回憶錄《自我演劇以來》,論文集《一得餘抄》以及話劇劇本《運動力》、《桃花扇》、《黑奴恨》等。 《三字經》是從前流行的啟蒙課本之一,相傳是宋朝區適子的著作,明清學者陸續補充。與《千字文》相得益彰。 由於區、歐、歐陽三姓的族人較少,只有歐陽族人成立宗親會館,那就是坐落在乞納街96號的歐陽家族聯合會,會員有222人。



參考: greatchinese
2007-04-14 2:19 am
區,歐,歐陽分三个姓氏.
2007-04-14 2:18 am
以下這位網友答得最好!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22002226

歐與區是兩個不同的姓氏,是不可以互相交換的,他們只是發音相同而已。

區、歐、歐陽三個姓氏源自同一個祖宗,但由於逃亡、遷徙、避難以及其他原因,同一個祖宗的後人分別擁有了不同的姓氏。區、歐、歐陽都是春秋時代那位“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的後人。由於歐氏和歐陽氏很早就出現(春秋),而區氏在漢朝才出現。因此,區氏族人謙稱是 “小區” ,稱歐氏為 “大歐”。


區姓是從歐姓分支出來的姓氏,以下是兩個姓氏的起源的補充:



根據《姓氏考略》記載:“越王無疆之次子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望出平陽。” 由此可見歐氏和歐陽氏都是越王無疆的第二房子孫,而越王無疆則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如果追溯上去,歐氏和歐陽氏的歷史不只2400多年,還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踐的祖先出自姬姓,西元前(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於會稽,到了越王無疆,被楚所滅,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因而姓“歐”或“歐陽”。



根據廣東新會《區渭泉祖家譜》記載,夏少康封少子無餘於會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為夏禹埋葬在這裏,食粟于歐山,因而以“歐”為姓。到了漢朝,歐氏族人歐安是一位富商,他樂善好施,深得人們尊敬,漢景帝很賞識他的為人。有一天,漢景帝對他說:“卿才德兼備,何欠之有,應去欠為區。”在封建時代,皇帝賜姓給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種榮譽,表示皇帝關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這一來,歐安便改姓為“區”,成為區安。從此,他的子孫便成為“區”氏族人了。

以上內容是引用自萬家姓網頁,我只剪輯了相關的資料作答;
如想知道更多有關這兩個姓氏的資料,請參考:
http://mem.netor.com /wjx/name.asp#
參考資料:


http://mem.netor.com /wjx/name.asp#

2007-04-14 2:15 am
no !

唔系同一個姓!!!
參考: me
2007-04-14 2:11 am
不是系同一個姓


收錄日期: 2021-04-18 00:02: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3000051KK043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