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以前的農業、漁業是怎樣的???

2007-04-14 1:17 am
香港以前的農業、漁業是怎樣的???
香港以前的農業、漁業是怎樣的???
香港以前的農業、漁業是怎樣的???
香港以前的農業、漁業是怎樣的???

P.S:時間是在清初至英國殖民地前的香港之間!!!!
P.S:時間是在清初至英國殖民地前的香港之間!!!!
P.S:時間是在清初至英國殖民地前的香港之間!!!!
更新1:

In english, THX

回答 (2)

2007-04-14 2:06 am
✔ 最佳答案
漢至宋朝

因為商業的蓬勃,規模較大的移民在宋朝時開始。漁業和農業亦因有需求而發展。宋神宗時,進士鄧符協(江西吉水人)在赴廣東陽春任縣令的途中,曾由海道經過今日新界的屯門,對當地風土之美十分欣賞。因此,他在任滿辭官之後,舉家遷往岑田(錦田)。鄧符協在此置田園、築廬墓,從事農業開發。他修築了錦田的南北圍,還將其曾祖父母、祖父母和父母的遺骸遷葬新界。據傳,到了明朝萬曆年間,鄧氏後裔鄧元勳已是富甲一方,擁有良田萬畝。到清初康熙年間,鄧族不僅擁有錦田一帶的富庶土地,在香港島也擁有不少田地,成為第一望族。
此外,北宋末年,進士侯五郎搬至東莞縣,其子侯卓峰遷往今日河上鄉築茶寮,做小生意。其後人目前仍居住在新界的河上鄉、燕崗、金錢、丙崗等地。宋代以後,廖、文、彭等族陸續遷入;其中文氏是宋末領袖文天祥的族人和後人。他們與鄧、侯兩族,合稱新界五大氏族。
因為商業的蓬勃,規模較大的移民在宋朝時開始。漁業和農業亦因有需求而發展。宋神宗時,進士鄧符協(江西吉水人)在赴廣東陽春任縣令的途中,曾由海道經過今日新界的屯門,對當地風土之美十分欣賞。因此,他在任滿辭官之後,舉家遷往岑田(錦田)。鄧符協在此置田園、築廬墓,從事農業開發。他修築了錦田的南北圍,還將其曾祖父母、祖父母和父母的遺骸遷葬新界。據傳,到了明朝萬曆年間,鄧氏後裔鄧元勳已是富甲一方,擁有良田萬畝。到清初康熙年間,鄧族不僅擁有錦田一帶的富庶土地,在香港島也擁有不少田地,成為第一望族。
此外,北宋末年,進士侯五郎搬至東莞縣,其子侯卓峰遷往今日河上鄉築茶寮,做小生意。其後人目前仍居住在新界的河上鄉、燕崗、金錢、丙崗等地。宋代以後,廖、文、彭等族陸續遷入;其中文氏是宋末領袖文天祥的族人和後人。他們與鄧、侯兩族,合稱新界五大氏族。

清朝至英國殖民地前的香港

1841年之前,香港地區的農業已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新界和南頭一些大族除了在當地擁有大片田地外,還在香港島擁有許多田地,租給佃戶耕種。錦田鄧氏收藏的《香港等處稅畝總呈》,載有其先人呈廣東各官府稟,內稱:「承祖鄧天祿所遺康熙十年墾復原遷土名覆潭、橫瀝、鹽田、大撈下……等處稅三頃六十八畝七分五釐九毫二絲五忽。又康熙二十三年,墾復原遷土名大潭、橫瀝、香港、大撈下、洛子壟等處稅三頃三十二畝一分六釐。」文中提到的覆潭、大潭、香港等地皆在香港島上。鄧氏還在香港島的黃泥涌、薄扶林擁有田地。上水廖族在掃桿埔擁有五十畝田地。南頭黃族則擁有赤柱、深水灣、淺水灣一帶的若干田地。
1841年之前,漁業是香港地區重要的經濟部份。1841年參與佔領港島的英國官員莊士敦(A. R. Johnston)曾經寫道:「赤柱村是全島最大及最重要的村落……共有房屋及商舖一百八十間……居民從事農耕、商業及腌曬鹹魚,約有農田六十畝……常有為數三百五十多艘大小船艇在此碇泊。」可見當年赤柱是一個繁忙的漁港。1841年上半年,香港村是一個有二百人的大漁村,群大路是一個有五十人的漁村。當時在香港島的船民有二千人之多,相信其中不少是漁民。

參考資料 :
http://www.wikilib.com/wiki/%E9%A6%99%E6%B8%AF%E5%8E%86%E5%8F%B2#.E6.B8.85.E6.9C.9D.E8.87.B3.E8.8B.B1.E5.9C.8B.E6.AE.96.E6.B0.91.E5.9C.B0.E5.89.8D.E7.9A.84.E9.A6.99.E6.B8.AF
2007-04-14 1:56 am
在著管治香港初期,香港以自然經濟為主,本地華人主要以務農、捕魚維生。
香港政府後來採取自由港政策,有優良港口和地理位置,所以發展為轉口貿易。
參考: 書


收錄日期: 2021-04-18 21:48: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3000051KK039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