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的生平&事跡

2007-04-14 12:58 am
蔡倫的生平&事跡

回答 (4)

2007-04-14 1:01 am
✔ 最佳答案
宦官不平凡的一生

蔡倫是東漢時代的人,距今大約2000年左右,根據後漢書宦者列傳(後漢書是一本史書,范曄編著的,宦者的意思就是宦官、太監)的記載,蔡倫大約是在東漢明帝時進宮當宦官,為什麼他要去當宦官呢?因為當時皇室中有一位楚王叫劉英,被誣陷有造反行為,在當時謀反是很嚴重的罪名,劉英的謀士蔡雨亭也因此被牽連,蔡雨亭的兒子--蔡倫因此被閹割,並被派入皇宮內當差,那時蔡倫才12歲。

因為蔡倫很好學,皇帝的寵妃宋貴人很賞識他,於是提拔蔡倫當皇子的伴讀。有了這樣的激勵蔡倫更加用心向學,後來又得到章帝的重視,便再次得到提升,當了小太監,可以自由出入皇家書庫。章帝駕崩(死了)後,和帝即位,蔡倫升職為中常侍(一種官名),直接可以參與國家的機密大事,以及朝廷的決策運作。

史書上曾記載:有一次太后病重時,宮內正醞釀著叛亂,蔡倫得知後稟告皇上,皇帝下旨捉拿叛賊,於是平息了一場危機。但是皇帝不聽蔡倫的勸告,將叛逆者 " 誅殺九族 ",致使蔡倫心灰意冷,辭去官職。蔡倫還曾經過當尚方令,專門監督製造寶劍以及各種兵器,品質很好,許多研發出來的製作技術,一直沿用到後代。西元105年,竇太后因為他長期的功勞,封他為龍亭侯,同一年他向東漢和帝獻上他的發明—紙。後來皇帝又賦予他新的任務,讓他召集監督一些博學之士,校正修改許多經典,蔡倫也都作的極為稱職。

不過蔡倫晚年極為悽慘,捲入一場宮廷糾紛中,被指控曾經誣陷新皇帝(安帝)的祖母宋貴人(在古代凡是對皇室造反、誣陷,都是很重的罪名),蔡倫覺得自己受到污辱,於是服毒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蔡侯紙發明的背景

到底蔡倫發明紙的過程究竟如何?史書上的資料很有限,後漢書的記載是這樣: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在紙出現以前,人類曾經使用過許多材料來寫字記事。我們的祖先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龜甲上或獸骨上,叫做「甲骨文」。商周時代,又把需要保存的文字鑄在青銅器上,或者刻在石頭上,叫做「鐘鼎文」、「石鼓文」。到了春秋末期,人們開始使用新的書寫記事材料,叫做「簡牘」,「簡」就是竹片,「牘」就是木片。把文字寫在竹片、木片上,比刻在甲骨上、石頭上,比鑄在青銅器上,要方便、容易得多,可是就變得十分笨重。當然也有用絹帛作書寫材料的,但絹帛價格昂貴,一般人用不起,就連孔子都說:「貧不及素。」這裡的「素」,指的就是絹帛。漢代一匹絹帛〔長約10多米、寬不及1米〕的價格相當于720斤大米。隨著文明的進步,世人對於廉價、輕便的書寫工具有著莫大的需求,在這樣的條件下,蔡倫創造出來的「紙」,自然立刻大受歡迎,而且不斷有後繼者加以改良,甚至製紙的技術還向外傳至阿拉伯世界、歐洲等地。

 紙真的是蔡倫發明的嗎?

不過在20世紀初,已經有許多研究古代科技史的科學家,從陸續出土的古文物中發現,早在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初期,我國就已發明了造紙術,而且當時造出的「麻紙」已經可以用于書寫文字和繪圖,這比蔡倫早了兩三百年。東漢蔡倫雖然不是紙的最早發明者﹐但他改進造紙技術,擴大了造紙原料的來源,把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這些廢棄物品都充分利用起來,降低了紙的成本,尤其是用樹皮做原漿紙的創見,為造紙業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途徑,光是這點就足以證明他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發明家。




在蔡倫之前,西漢時代的紙 蔡倫發明的紙

 全世界排第七名

最近小罐子老師看了一本書「影響世界歷史100位名人」,作者把蔡倫排在全世界第七位最重要的人物。作者認為的理由是:西元二世紀以前,中國的文明程度落後於西方,漢代以後,中國文明不僅趕上並超前西方,到了西元八世紀時,中國成了世界上文明最發達的國家,但是十五世紀以後,西方的發展速度又超過中國。文明的先進與落後與文化傳播的速度有直接的關係。蔡倫發明紙之前,中國沒有便利的書寫材料,西方用的草紙優於中國的竹簡、木板,試想如果中國的文人出門要用車來載書,在這麼沈重的負荷下,文明如何迅速發展?蔡倫之後,這種情況終於改觀,雖然西方也發展出羊皮紙,但是紙張的造價和方便性仍優於羊皮紙。15世紀後因為谷騰堡的印刷術在西方大行其道,知識的傳播更加快速有利,因此西方文明超越中國是理所當然了!

各位同學,對於作者的這番見解,你以為如何呢?有興趣知道古代造紙術的同學,可以上到http://www.kepu.com.cn/big5/printing/evolve/evl127.html來看看喔!
2007-04-14 1:17 am
蔡倫是東漢時代的人,距今大約2000年左右,根據後漢書宦者列傳(後漢書是一本史書,范曄編著的,宦者的意思就是宦官、太監)的記載,蔡倫大約是在東漢明帝時進宮當宦官,為什麼他要去當宦官呢?因為當時皇室中有一位楚王叫劉英,被誣陷有造反行為,在當時謀反是很嚴重的罪名,劉英的謀士蔡雨亭也因此被牽連,蔡雨亭的兒子--蔡倫因此被閹割,並被派入皇宮內當差,那時蔡倫才12歲。

因為蔡倫很好學,皇帝的寵妃宋貴人很賞識他,於是提拔蔡倫當皇子的伴讀。有了這樣的激勵蔡倫更加用心向學,後來又得到章帝的重視,便再次得到提升,當了小太監,可以自由出入皇家書庫。章帝駕崩(死了)後,和帝即位,蔡倫升職為中常侍(一種官名),直接可以參與國家的機密大事,以及朝廷的決策運作。

史書上曾記載:有一次太后病重時,宮內正醞釀著叛亂,蔡倫得知後稟告皇上,皇帝下旨捉拿叛賊,於是平息了一場危機。但是皇帝不聽蔡倫的勸告,將叛逆者 " 誅殺九族 ",致使蔡倫心灰意冷,辭去官職。蔡倫還曾經過當尚方令,專門監督製造寶劍以及各種兵器,品質很好,許多研發出來的製作技術,一直沿用到後代。西元105年,竇太后因為他長期的功勞,封他為龍亭侯,同一年他向東漢和帝獻上他的發明—紙。後來皇帝又賦予他新的任務,讓他召集監督一些博學之士,校正修改許多經典,蔡倫也都作的極為稱職。

不過蔡倫晚年極為悽慘,捲入一場宮廷糾紛中,被指控曾經誣陷新皇帝(安帝)的祖母宋貴人(在古代凡是對皇室造反、誣陷,都是很重的罪名),蔡倫覺得自己受到污辱,於是服毒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蔡侯紙發明的背景

到底蔡倫發明紙的過程究竟如何?史書上的資料很有限,後漢書的記載是這樣: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在紙出現以前,人類曾經使用過許多材料來寫字記事。我們的祖先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龜甲上或獸骨上,叫做「甲骨文」。商周時代,又把需要保存的文字鑄在青銅器上,或者刻在石頭上,叫做「鐘鼎文」、「石鼓文」。到了春秋末期,人們開始使用新的書寫記事材料,叫做「簡牘」,「簡」就是竹片,「牘」就是木片。把文字寫在竹片、木片上,比刻在甲骨上、石頭上,比鑄在青銅器上,要方便、容易得多,可是就變得十分笨重。當然也有用絹帛作書寫材料的,但絹帛價格昂貴,一般人用不起,就連孔子都說:「貧不及素。」這裡的「素」,指的就是絹帛。漢代一匹絹帛〔長約10多米、寬不及1米〕的價格相當于720斤大米。隨著文明的進步,世人對於廉價、輕便的書寫工具有著莫大的需求,在這樣的條件下,蔡倫創造出來的「紙」,自然立刻大受歡迎,而且不斷有後繼者加以改良,甚僈s紙的技術還向外傳至阿拉伯世界、歐洲等地。

 紙真的是蔡倫發明的嗎?

不過在20世紀初,已經有許多研究古代科技史的科學家,從陸續出土的古文物中發現,早在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初期,我國就已發明了造紙術,而且當時造出的「麻紙」已經可以用于書寫文字和繪圖,這比蔡倫早了兩三百年。東漢蔡倫雖然不是紙的最早發明者﹐但他改進造紙技術,擴大了造紙原料的來源,把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這些廢棄物品都充分利用起來,降低了紙的成本,尤其是用樹皮做原漿紙的創見,為造紙業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途徑,光是這點就足以證明他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發明家。




在蔡倫之前,西漢時代的紙 蔡倫發明的紙

 全世界排第七名

最近小罐子老師看了一本書「影響世界歷史100位名人」,作者把蔡倫排在全世界第七位最重要的人物。作者認為的理由是:西元二世紀以前,中國的文明程度落後於西方,漢代以後,中國文明不僅趕上並超前西方,到了西元八世紀時,中國成了世界上文明最發達的國家,但是十五世紀以後,西方的發展速度又超過中國。文明的先進與落後與文化傳播的速度有直接的關係。蔡倫發明紙之前,中國沒有便利的書寫材料,西方用的草紙優於中國的竹簡、木板,試想如果中國的文人出門要用車來載書,在這麼沈重的負荷下,文明如何迅速發展?蔡倫之後,這種情況終於改觀,雖然西方也發展出羊皮紙,但是紙張的造價和方便性仍優於羊皮紙。15世紀後因為谷騰堡的印刷術在西方大行其道,知識的傳播更加快速有利,因此西方文明超越中國是理所當然了!
2007-04-14 1:09 am
蔡 倫

字 敬 仲 , 桂 陽 人。 蔡 倫 是 個 很 有 才 學 、 又 緊 慎 敦 厚 的 人。 永 元 九 年 ( 9 7 年 ), 他 監 管 做 秘 劍 及 器 械 , 全 部 都 精 工 堅 密 , 為 後 世 所 學 習 。 自 古 書 籍 多 以 竹 簡 編 成 , 另 有 一 些 用 縑 帛 製 成。 人 們 嫌 縑 帛 貴 而 竹 簡 重 , 並 不 方 便 , 蔡 倫 於 是 以 樹 皮 、 破 布 、 魚 網 等 製 成 紙 。 元 興 元 年 上 奏 與 皇 上 , 得 皇 上 善 用 之 。 故 天 下 咸 稱 蔡 倫 紙。 根 據 上 述 兩 種 記 載 , 可 以 十 分 肯 定 的 說 : 用 樹 皮 、 破 布 、 魚 網 造 紙 , 是 蔡 倫 創 造 性 的 巨 大 貢 獻 。 意 義 非 常 重 大。

( 1 ) 新 原 料 的 開 闢 : 蔡 倫 以 前 雖 然 有 紙 , 但 所 用 的 原 料 本 身 就 有 很 大 局 限 性: 絲 絮 是 可 以 從 漂 絲 得 來 , 麻 縷 可 以 從 樞 麻 得 來 , 但 漂 絲 和 漚 麻 都 有 它 們 自 己 的 目 的 , 是 為 了 紡 織 的 目 約 而 漂 絲 樞 麻 , 不 是 為 了 造 紙 。 所 能 利 用 造 紙 的 原 料 只 是 在 漂 樞 過 程 中 殘 留 下 來 的 極 小 部 分 , 而 且 還 有 生 活 上 禦 寒 的 需 要 。 這 樣 , 勢 必 阻 礙  造 紙 事 業 的 發 展 。 蔡 倫 對 新 原 料 的 發 現 , 解 決 了 這 個 問 題 。 破 布 、 破 魚 網 等 早 已 結 束 了 它 們 任 務 , 成 為 廢 物 後 再 被 用 做 原 料, 對 造 紙 工 業 起 了 極 大 的 作 用 。 後 來 阿 拉 伯 人 造 紙 , 開 始 也 是 以 破 布 做 原 料 ,就 是 從 中 國 學 去 的 。 至 於 用 樹 皮 做 原 料 , 尤 其 是 嶄 新 的 發 現 , 它 開 闢 了 無 限 廣 闊 的 途 徑 , 實 為 近 代 木 漿 紙 的 先 河 。 中 國 後 來 的 桑 皮 紙 、 構 皮 紙 以 及 籐 紙 等 都 發 源 於 此 。

(2 ) 技 術 的 革 新 : 新 原 料 的 使 用 必 然 提 出 對 新 技 術 的 要 求 。 蔡 倫 以 前 的 造 紙 技 術 , 如 上 所 說 是 相 當 簡 單 的 。改 用 布 、 破 魚 網 做 原 料 , 就 不 夠 了 。 可 以 想 象, 先 須 將 布 或 網 撕 破 或 剪 斷 , 然 後 放 在 水 裏 浸 漬 相 當 的 時 間 , 並 且 需 要 加 以 舂 搗 ,才 能 做 成 紙 漿 。 用 樹 皮 做 紙 漿 , 困 難 更大 一 些 , 除 初 步 切 短 和 後 步 搗 爛 外 , 中 間 還 需 要 烹  和 加 入 石 灰 漿 之 類 的 促 爛 劑 。 雖 說 實 際 操 作 如 何 , 已 缺 乏 記 載 , 無 從 而 知 , 然 而 蔡 倫 既 然 做 出 來 了 皮 紙 , 當 時 必 然 掌 握 了 一 定 新 技 術 , 是 可 斷 言 的 。

( 3 ) 最 重 要 的 , 造 紙 事 業 , 經 過 蔡 倫 的 發 明 創 造 , 才 由 自 發 的 階 段 轉 入 獨 立 自 主 的 階 段 。 蔡 倫 以 前 , 造 紙 只 是 紡 織 業 帶 的 一 小 部 分 , 並 未 形 成 一 種 獨 立 行 業 。 它 的 發 展 是 比 較 緩 慢 的 , 儘 管 絲 質 紙 與 麻 質紙 在 西 漢 時 都 已 出 現 , 但 直 到 東 漢 中 葉 , 約 計 兩 個 世 紀 左 右 , 看 不 到 甚 麼 突 飛 猛 進 。 到 了 蔡 倫 時 期 , 形 勢 起 了 重 大 的 變 化 , 新 原 料 的 開 闢 , 新 技 術 的 使 用 , 使 造 紙 業 從 紡 織 業 中 獨 立 出 來 。 它 有 自 己 的 目 的 和 需 要 , 於 是 就 有 了 迅 速 的 發 展 。

2007-04-16 18:26:59 補充:
其他果D好過佢!
2007-04-14 1:00 am
蔡倫(約63年-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耒陽(今湖南省耒陽市)人。他改進了東漢時的造紙技術,被傳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發明人。
蔡倫於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漢章帝建初年間,擔任小黃門(較低品級的太監職位)。漢和帝即位之後,升任中常侍,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的謀劃。蔡倫有真才實學,為官盡忠職守,多次不惜觸犯皇帝的威嚴,進諫指出朝廷施政的得失。
後來,蔡倫擔任尚方令,監督宮廷物品的製作。人們認為就是從這個時候,蔡倫開始接觸東漢最好的手工工藝,並改進當時的造紙技術。據《後漢書·宦者列傳》記載,自古以來,書籍文檔都是用竹簡來做書寫載體的,後來出現了質地輕柔的縑帛,但是用縑帛製紙的費用很高昂,而竹簡又笨重,於是蔡倫想進行技術創新,改用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等廉價之物造紙,大大降低了造紙的成本,為紙的普及準備了條件。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蔡倫把改進造紙術的成果報告給皇帝,皇帝對蔡倫的才能非常讚賞,並把改進過的造紙技術向各地推廣,漢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倫為龍亭侯,所以後來人們都把紙稱為「蔡侯紙」。
後來,蔡倫捲入宮廷鬥爭,由於掌權的竇太后的授意,參與誣陷漢安帝的祖母。後又成為竇太后媳婦鄧太后的得力助手。 鄧太后駕崩,漢安帝親政後,要他到廷尉那裡去自首。蔡倫為了避免受辱,於是洗浴全身,換上整潔的衣冠,服毒自盡。蔡倫去世後,葬於自己的封地龍亭(位於現在的陝西洋縣)。


收錄日期: 2021-04-15 23:02: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3000051KK0378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