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提到中國書法,己有二千多年歷史。最早出現是小篆,秦代李斯所創。而隸書正是為了改進小篆書寫過慢的缺點而創的文字體,因此中國文字的演進主流都是為了改進前代太複雜或是太工整, 才會創造出更好易用之字體。
而隸書到了東漢末年, 由蔡邕成其大成。而楷書則據說為鍾繇所創, 約始於東漢末年與三國鼎立之間。 主要改進重點在於改隸書的扁長字體為正方字體, 同時簡化部分筆劃.
行書則是因為楷書還是太工整,寫起來太慢, 於是同時又有特草的草書, 及保留多數字型的行書。
王羲之在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即公元三五三年) 三月三日 ,宦遊會稽山陰,和孫統承、公孫綽等四十一人集會於蘭亭,揮筆所寫的就是這個<蘭亭集>。據說這篇序文受到當時南方貴族間信奉的老莊思想頗多的影響。
被稱為王羲之最高傑作的<蘭亭序>,雖然世間流傳形形色色的軼事,但據說最後歸於唐太宗所有,因為殉葬於昭陵之故。唐太宗在世時,蘭亭序複製品甚多,今天所謂的蘭亭序據說有三百種之多。這裡所揭示的是收藏於蘭亭八柱第三的原本,在帖首和帖尾各蓋有半塊<神龍>圖章,所以叫做<神龍半印本>。雖然摹拓得相當忠實逼真,但仍有稍欠筆力之嫌。固然研究蘭亭序對摸索王羲之的筆法,是頗為重要的一件事,但另一面對了解唐代書法的筆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資料。至於各種版本上的種種變化,足以展示了唐初行書盛世之一斑。
2007-04-13 14:36:54 補充:
論《修禊》,一般多是在農曆三月三日春光明媚之時,選擇水邊,一方面祭神,同時大家也洗洗手腳,據說可排除不祥之兆。這項儀式早在西周已有,最初只是祭祀,後來逐漸成為賞玩景物、飲酒作詩,成為士大夫文人與眾同樂的玩意,祭神、清除污穢的原風俗逐漸蕩然無存。所以王羲之與好友在蘭亭玩的十分盡興,他們一邊閒談吟詩,一邊飲酒歡樂。玩到最開心的時候,大家要求王羲之為這一次聚會寫一篇序文作紀念,王羲之一口答應了。他那時已喝得有一點醉意,便順手拿起鼠鬚筆,在蠶繭紙上作文章。文章中他描寫風景的優美,好友聚會的歡樂,同時也聯想到人生的短暫如宇宙萬物段變換無常,心中不免升起一股感嘆。
2007-04-14 11:12:17 補充:
王羲之字逸少(西元303-361年),東晉琅琊臨沂人(位於山東)。他的家族是晉代屈指可數的豪門望族。王羲之從小愛好書法。幼年時他曾跟隨姨母,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過書法。渡江後,他又學習了前輩書法大師李斯、曹喜、張芝、張昶、蔡邕、鍾繇和梁鵠等人的書法。這使他的書法融合各家所長,自成一家。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長書法的人濟濟一堂,父輩王導、王曠、王異等都是高手,這對他的書法學習的幫助是極為顯著的,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