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Corner」的起源

2007-04-13 5:55 pm
點解d人咁仲意玩「Happy Corner」?係咪只係玩男生?

回答 (2)

2007-04-13 6:27 pm
✔ 最佳答案
在此種遊戲在不同地區幾種不同的名稱中,「Happy Corner」的起源是比較沒有爭議,它單純是源自生日快樂歌《Happy Birthday》的一種變體,但關於台灣所使用的稱呼「阿鲁巴」(Aluba,帶有點日語發音的感覺),起源則有點曲折。

在早期,台灣的年輕學子間就曾見過零星的類似遊戲出現,但當時此遊戲並沒有比較明確的命名,只有像是撞柱仔之類的俗稱,或是根據遊戲時使用的對象工具而有像是上樹、上柱、上窗、上飲水機或乃至於上某人之類的稱呼。後來在解嚴前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學生在玩這個遊戲時,用台灣話群呼:「乎死(台語中發音類似「四」)啦!」當時因為該群學生中有一位剛得知阿拉伯文的「四」讀作「磨柱」(arba'atun)遂呼之,登時一呼百應,乃成該群學生後來遊戲時的代號隱語。此種用法其後逐漸傳開,乃成「阿魯巴」一辭的主要意涵,其對於台灣民眾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越實際存在的中美洲島嶼阿魯巴。


[编辑] 手段
多名同學把一名男生抬起,然後以硬物來玩弄其下體,包括在柱上磨擦:
在香港,這些行為通常稱為「con人」和「被人con」。
台灣則為「阿」與「被阿」。
亦有將二人同時抬舉,彼此下體互相撞擊:
香港稱為「X-con」。
臺灣稱為「對阿」,即「對撞阿魯巴」,又稱作「雙龍會」,也有人稱為「雙十字交乘」。
後來又發展出將人抬起在灌木叢上磨擦拖行的變種
在香港稱為「剪草」,
台灣學生則稱之為「草上飛」。
將人抬至升降電梯門,再按關門掣,使下體與電梯門互相撞擊,香港稱為「Lift con」。
將人抬上大學講堂的座椅上,使下體與椅背磨擦拖行,香港稱為「火車con」。
將人倒轉向門樑推,使下體與門樑相撞,香港稱為「Exit con」。
將下體撞向燈柱,使燈柱失靈,如生日儀式中吹熄蠟燭的過程一樣,香港稱為「吹蠟燭」。
在香港男學生宿舍,當一名男宿生生日或被發現初談戀愛時,Happy Corner會是其中一種常見慶祝方式,另加唱歌贈興,歌詞改編自英文的《祝你生日快樂》,歌詞為重覆“Happy Corner to you”四次。

在臺灣,學生玩磨柱時,通常都會把被罰者的下體撞往樹幹或任何柱狀事物,或以圍繞摩擦的方式戲弄受害者。通常,玩此遊戲的目的往往並非真的要製造被玩弄者肉體上的疼痛或傷害,而是一種群體意識的發揮(集中眾人的力量對付團體中唱反調或說錯話的搗蛋者),用來教訓受害者(以開玩笑的態度),或單純只是一種欺負弱小的娛樂。

在广东,進行這遊戲的方式主要是把被罚者的下体撞往墙角,然后磨擦。很多时候太過激烈的玩法会磨穿甚至磨损裤子,且磨柱侧重于磨,而不是撞。
2007-04-13 6:00 pm
Happy Corner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文介紹一種群體遊戲磨柱;关于一同名中美洲島嶼,请參見阿鲁巴。
磨柱,又被稱為阿鲁巴(台湾)或Happy Corner(香港),是一種在東亞地區男性學生之間很受歡迎、用來虐待或開玩笑的團體遊戲。

挪威的中小學也有類似的遊戲,被稱為「stolping」或「gjelling」。


[编辑] 名稱由來
在此種遊戲在不同地區幾種不同的名稱中,「Happy Corner」的起源是比較沒有爭議,它單純是源自生日快樂歌《Happy Birthday》的一種變體,但關於台灣所使用的稱呼「阿鲁巴」(Aluba,帶有點日語發音的感覺),起源則有點曲折。

在早期,台灣的年輕學子間就曾見過零星的類似遊戲出現,但當時此遊戲並沒有比較明確的命名,只有像是撞柱仔之類的俗稱,或是根據遊戲時使用的對象工具而有像是上樹、上柱、上窗、上飲水機或乃至於上某人之類的稱呼。後來在解嚴前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學生在玩這個遊戲時,用台灣話群呼:「乎死(台語中發音類似「四」)啦!」當時因為該群學生中有一位剛得知阿拉伯文的「四」讀作「磨柱」(arba'atun)遂呼之,登時一呼百應,乃成該群學生後來遊戲時的代號隱語。此種用法其後逐漸傳開,乃成「阿魯巴」一辭的主要意涵,其對於台灣民眾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越實際存在的中美洲島嶼阿魯巴。

大家喜歡玩,因為夠狂歡~
玩的人和被玩都人,都會覺得自己很「玩得」

2007-04-16 22:36:09 補充:
有冇搞錯?只不過比我copy得多,但係連「 點解d人咁仲意玩「Happy Corner」?」都唔講解一下,咁就叫最佳?不知所謂的選擇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52: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3000051KK0103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