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不應納入正規教育,10點,急的!

2007-04-12 9:40 pm
傳媒不應納入正規教育嗎,如不,請說明?

希望有人回應啦

回答 (1)

2007-04-12 10:57 pm
✔ 最佳答案
審視大教育體系中的大眾傳媒
大眾媒介不是傳統的教育機構,卻產生著客觀存在的教育效果。從大教育的視野來看,大眾傳播納入大教育體系是歷史發展的需要和必然。本文從大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大眾傳播的接受主體、傳播效果、傳播內容和範圍這些傳播者主體特徵,解析了大眾媒介在大眾傳播教育中的角色、職能與行為失范,初步探討了大眾傳媒該如何承載其教育者角色職能。
2004年6月《文匯報》文匯時評以保護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為切入點,直擊了大眾傳媒的諸多行為失范,發表了《避免“所染不當”》、《承擔莊嚴的責任倫理》等多篇呼籲傳媒倫理的評論文章,深刻解析了大眾傳媒對具有兒童教化功能的社會環境的責任,甚至提出《建立護童育才長線傳播機制》等建設性意見。
基於大眾傳播對社會大眾這一學習主體客觀存在的傳播效果,我們或可以大教育這一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大眾傳媒的角色和角色實踐,探索大眾傳媒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以期大眾傳媒明確自己在大教育體系中的教育者角色,承載起建立良性的社會教育環境的角色職能。
教育的本質是在一定條件下,將社會本質內化于主體和將人的本質全面呈現的過程。大教育則是相對於封閉的學校教育而言的,一方面,學校教育體系封閉性的弊端日益暴露,學校教育效果的有效性更需要社會的配合,教育空間從學校擴大到社會,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另一方面,研究者逐漸認識到學習貫穿著個人成長的終身,這就將教育時間從學齡期擴展到人的一生。超越學校教育範疇,社會共同參與教育,加速教育社會化成為歷史的必然,也是大教育的核心。
大眾傳播納入大教育體系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大眾傳媒的媒介屬性和功能,資訊化社會的受眾特徵,都必然要求大眾傳播納入大教育體系,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必然,也是傳播主體在大眾傳播實踐中的必要的角色認知。
首先,大眾傳播的接受主體是“終身學習”的主體。
人的生存是一個“未完成”的主體無止境的學習和完善過程。“學習化社會”的提出者哈欽斯(R.M.Hutchins)指出成人的學習仍然是“以學習、成就、人格形成為目的而成功地實現著價值的轉換,以便實現一切制度所追求的目標的社會”。①1972年,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終身學習”這一概念,並把它與“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並列為三個基本概念,促使更多的研究者逐漸認識到構建學習化社會是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必然要求。現代社會“知識爆炸”、資訊高速更新,社會步伐日益加速,更要求人們把學習時間從制度教育時期擴展開,處於終身學習的過程之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習是一個終身的、全面的過程,個體通過一生的學習獲得他們終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識、技能。終身學習無處不在,大凡被個人或集團加以利用的一切產生教育效果的設施及資源都應包括在內。同時,終身學習成為一種生存方式,是21世紀的生存理念。此外,它也表達了一種主體的轉移——從教育者中心向學習者中心的轉移。
個體的這些“終身學習”的特性必然要求在個體發展任何階段的學習機會的提供者都承擔起自己的教育者的角色責任。
事實上,“終身學習”的個體正是大眾傳播中的受眾,當今大眾傳媒正是以“終身學習”機會提供者的角色存在。當今的大眾傳媒以很高的人口覆蓋率和內容覆蓋率介入“終身學習”的個體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終身學習”的個體的一生。
同時,眾多的受眾調查表顯示“終身學習”的受眾通過大眾傳媒了解國內外時事、社會觀點和社會思潮、實用生活知識和消費資訊,獲得社會知識和開闊眼界,了解與工作學習有關的資訊、時尚和流行趨勢,來滿足個體發展對資訊廣度的、深度的需求。這表明,大眾傳播正以高度的內容覆蓋率介入個體成長。
個體通過接觸無處不在的大眾傳媒獲知與學習的資訊,完成個體教育需要的滿足,也完成了個體在大眾傳播中受眾角色的確定。顯然,當代大眾傳播的接受主體正是“終身學習”的受眾,具有終身學習的特性。
其次,對大眾傳播效果的諸多研究也表明,大眾傳播是伴隨著客觀存在的教育效果產生的過程。
從對傳播效果的研究來看,不論由“魔彈論”所代表的“直接強力效果論”,還是由“傳播流程”研究所代表的“有限效果論”,以及19世紀70年代以後重新強調大眾傳播效果和影響之強有力性的“宏觀效果理論”,都在向我們展示,大眾傳播對受眾影響的客觀存在性。
用教育學的視角解讀,不難理解這些傳播效果實際上正是大眾傳播作用於“終身學習”的受眾的客觀存在的教育效果。被認定為一種客觀的功能的議程設置及其效果,向我們闡釋媒介不可避免地要“構造”世界,受眾通過大眾傳播所認識到的不是客觀真實的現實環境,而是傳播者所提供的“擬態環境”。這就是說大眾傳播教育著“終身學習”的受眾對現實環境的“知”與“認”。沉默的螺旋,表述的是媒介對社會的控制機制,它強調了大眾傳播對輿論的強大影響,並指出這種影響來自於大眾傳播營造“意見環境”的巨大能力。對“終身學習”的受眾來說,這顯然也是一種“知”與“認”的教育。培養分析理論,告訴我們傳播媒介的某些傾向性、人們在心目中描繪的“主觀現實”與實際存在的客觀現實之間發生著很大的偏離,同時,這種媒介影響不是短期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培養的過程,它能潛移默化地制約人們的現實觀。
大眾傳媒的這些強大的教育效果都給我們以教育學的啟示,傳播主體價值觀和行為的失范會帶來接受主體相應的失范,傳播主體在教育者角色意識的長期缺失的情況下繼續大眾傳播,必然會導致受眾價值觀的錯誤,帶來災難性後果。
大眾傳播教育現狀及行為失范原因分析
大眾傳播已然扮演著教育者的角色,但是反觀當下大眾傳播教育者角色扮演的現狀,卻呈現出大眾傳媒的傳播標準的資訊失范、價值失范、過程失范三個方面。
資訊失范是指大眾傳媒對所報道的資訊比例失衡。表現為當代媒體相互設置議程,“扎堆”報道“人造美女”、“人造美男”、馬加爵案等一些非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和現象,其中,網際網路對資訊的轉載便捷,更是助長了資訊比例失衡。
價值失范是指大眾傳媒以錯誤價值觀為指導的媒介行為和對違背歷史發展的價值觀的認同性報道。比如“2003年十大假新聞”之一的《“小”百萬富翁抱得美人歸》,記者所傳達的觀念迎合受眾失范的價值觀,同時也給受眾“設置”了失范的價值觀。還有對馬加爵案的報道,不少媒體妖魔化馬加爵甚至從面相、星象學角度爆料,把馬加爵的犯罪報道成一種難以超越的宿命,這顯然都宣揚著不正確的價值觀和迷信思想。
大眾傳媒過程失范是針對其不合格的傳播技法而言的。當今的不少大眾傳媒仍然在重復使用一些無效的甚至令公眾反感的“灌輸”、“洗腦”等陳舊的傳播技法。
大眾傳媒的這些行為失范和它所產生的負面教育效果都要求我們必須剖析大眾傳媒失范的深層原因,以促成其教育者角色扮演。
首先,大眾傳媒主體行為失范的主要原因是大眾傳媒教育者角色不清。大眾傳媒教育者角色不清,一方面導致大眾傳媒道德自律缺失。作為教育行為主體,當今大眾傳媒的教育行為更多是自發的,沒有明確的教育意識,缺乏教育理念,未充分意識到自身的把受教育者從“他律”向“自律”轉化的教育者角色職能,大眾傳媒必然不會形成規範的道德自律。顯然,大眾傳媒教育者角色不清決定了其教育者道德自律缺失。正是這一自律缺失使大眾傳媒濫用教育者角色,導致其教育者角色失敗,產生諸多教育負效果。另一方面,它導致針對大眾傳媒教育者角色扮演的制度他律也相應缺位。我國大眾傳媒都有各自的自律條例,但是,這些條例更多的是針對大眾傳媒的傳播者角色,從新聞職業的角度來制定的。這必然導致隸屬於大教育體系的大眾傳播對其教育者角色“他律”的缺位。
其次,大眾傳播所隸屬的社會大教育環境的也相應缺位。一方面,激烈的媒介競爭表現為對廣告商商業需求滿足的爭奪,一旦忽視大眾傳媒教育者的角色,必然導致“終身學習”的受眾觀念的指向性失范,損害社會的公共利益。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的教育意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角色意識在主體內統一的意識)的缺乏,也弱化了大眾傳媒的教育者角色意識。這首先表現為社會對大眾傳媒的輿論監督不強,接受主體的受教育者角色意識淡薄,公眾的媒介素養和教育者意識都有待加強。
再次,從方法論角度來看,大眾傳媒的行為失范還與大眾傳媒的傳播過程有關。大眾傳播行為失范,並不全是大眾傳媒的價值觀的失范,還包括大眾傳媒的傳播行為所帶來的客觀的失范效果。由於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對受教育者教育效果有教育正效果、負效果和零效果之分,傳播過程中如果忽視了這種差異,必然產生大眾傳媒的失范效果。大眾傳媒的角色責任要求其從業人員不斷完善傳播過程,不懈追求教育正效果。
大眾傳媒該如何承載其教育者角色職能
社會發展和大眾傳媒的屬性完成了大眾傳媒教育者角色確定,但是由於大眾傳媒教育者角色領悟的缺失,其角色扮演卻還沒有起步。行為失范的現狀要求大眾傳媒必須從對角色的期望、對角色的領悟和對角色的實踐幾個階段來把握角色扮演,承擔教育者的角色職能。
首先,大眾傳媒要把握社會發展對教育者的角色期望。社會發展要求大眾傳媒作為教育者首先要消除教育者的主體自發性,增強教育意識,逐步賦予自身教育職能,實現教育者角色與傳播者角色在主體內內化統一。要求大眾傳媒在實踐中完成教育者主體功能,充分開發和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為兒童或成人提供良性的學習條件和場所,滿足接受主體在“質”與“量”上的學習需求。同時,大眾傳媒承載教育者角色職能之時,還應該與正規教育形成合力,協調他們對兒童和成人教育的一致性。大眾傳媒更要把教育性與娛樂性、消遣性、公共利益與商業利益協調起來,以追求傳播的社會效益為傳播宗旨,稟持“公共領域”的初衷,率先承載起自身學習化社會建構的職能,和學校教育共同創造有利於人的發展的教育環境。
其次,(未完請瀏覽以下網址)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23: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12000051KK023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