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首先,士族問題。南方大族陸、顧、張、朱、虞等族皆為江南大族,對北方流亡來的人沒有什麼大的好感,之所以之前孫家成功佔據江東八十多年,只是因為孫家是江南人,而且大部份南方大族的人都有官做,於是沒有大反對孫家統治。但北方來的王家等,不但對這塊土地不熟,而且與南方大族鬧得僵,雙方不肯退讓。其後,東晉建立,南方大族才有少少的歸心。但日子一久,在這塊寶地上,北方大族沒有收復中原之心(別忘記當時氏族是很有勢力的,東漢時袁家四世三公,門吏故生滿天下,遭到皇帝的猜忌),南方大族也懷著「北方又不是我的,管他的」之心,不支持北伐,既然在內部人心不支持下,如何獲勝??
第二,皇帝問題。「州牧割據」把東漢皇帝玩得哭哭的,要權無權,要自由無自由。晉武帝司馬炎就根據此,大封宗室,削減州郡兵力,這個十分巨大的前車之鑒已經令東漢玩得死死的,加上東晉有「王敦之亂」,這使中央更加對地方不放心。 東晉皇帝還不怕那些功臣嬴了回來大吵大嚷,爭著做皇帝嗎?既然皇帝已經不支持,如何成功?所以才造成東晉祖逖、桓溫、劉宋檀道濟和梁朝陳慶之等的失敗。而劉裕成功的原因是因為他一早已經把大權掌握在手,要廢皇帝就廢,加上十六國那些一系列的笨蛋(前燕、後秦等),十六國的戰略差,足以令他們滅亡,劉裕帶兵去行山,可是前燕白痴居然想在平原用騎兵打敗東晉軍(北府兵呀!他找死!),結果被圍在首都,一舉攻破城市並抓去南京斬掉(被敵軍拉去敵國首都斬掉,真丟臉)。最後劉裕滅埋後秦,點知長安比人偷左,最後只是搶到潼關以東、黃河以南地區。
第三,內部爭鬥問題。之前說過的「王敦之亂」是東晉初期超有權的丞相王導的兄長王敦發動,雖然很快就被撲滅,但也開創了中央、地方的對立和內部的嚴重問題。其後嚴重打擊東晉的「孫恩、盧循叛亂」,這支叛軍曾攻佔過東晉的首都,要不是劉裕率兵鎮壓,大概東晉玩完了很久。之所以激發「孫恩、盧循叛亂」是因為東晉內部腐敗,司馬道子掌政後,加重人民負擔,佢與皇帝一同玩樂,令階級矛盾激化得很快,這令東晉更加重創。其後,「桓玄之亂」爆發,桓玄佔領建康,這場叛亂又再一次遭到鎮壓,但是也令東晉統治更加削弱。最後於梁朝的「侯景之亂」更加令內部爭鬥問題嚴重加劇,引發了一系列不可收拾的局面。
最後,財政問題。就算皇帝支持,最慘是東晉、南朝是用「佔山固澤」和士族有收埋人口冇報的習慣。「佔山固澤」是南朝最大的壞處,這令大族可以佔據住山林等地,把這些土地收歸已有,並且官員、大族規定了占山數目,掠得低下人民大批土地,令低下階層遭受重稅不單止,而且遇上饑荒等,毫無預備,死亡無數,而且大族可以屯積糧食,趁饑荒時高價售賣,謀取暴利。其後,佛教東來,佛教不用賦稅,此舉令大批人削髮為僧為尼,企圖逃避重稅,但梁武帝沒有加以阻止,並且佞佛日深,建康一城就有幾百間廟宇,使得財富漸漸集結於佛教手中,令賦稅減少,加劇了社會危機,令梁朝加速滅亡,更有梁武帝出家三次,令皇室花費上億錢把他贖回來,此舉暴露了當時高上階級的奢侈和愚昧。最後引發了「侯景之亂」(他可是趁這種機會叛亂,而且還順便滅了大批士族。),造成梁朝滅亡。如此嚴重的財富流失,戶口集中,當然令北伐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