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汗是新陳代謝物的一種,排汗是一種新陳代謝,如果是排汗過多,通常是因為身體的新陳代謝率高,又有可能因為其他因素令排汗會較多,例如肥胖,如果想減少排汗,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去醫院割除部份汗腺,減少汗分泌,有關問題都要向有關醫生查詢
-------------------------
中醫有關汗的疾病:
自汗------指人體不分起臥,不因勞累,不因天然及穿衣過暖和服用發散藥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而言.有外感時病及內傷雜病不同性質。前者多為實症,後者多屬虛症,但以虛症為多,實症少見,而實症之中又往往多為虛實夾雜之症。
大汗--証名。出(靈樞.五禁)。大量出汗之意。如大汗而亡陽,稱脫汗。如因發汗不當而大汗稱漏汗。
多汗--証名。出(內經)脈要精微論等篇。指無天熱,運動,服藥等引起出汗的正常因素而汗出異常。
陰汗--証名。見(蘭室秘藏.陰痿陰汗門)。指外生殖器及其附近局部多汗。病証名。見(景岳全書.雜証謨)。又稱冷汗。指陽衰陰盛所致的汗証。
盜汗--(內經.素問)稱為寢汗,是熟睡後汗液竊出,醒來即止的一種臨床常見症狀。西醫觀點:夜間睡後出汗稱為盜汗,是活動性肺結核的重要征象。
無汗---指當汗出而汗不出。証名。出(內經)營衛生會等篇。泛指當有汗而不出汗的病証。如盛夏,沐浴,飲食時皆無汗,多屬肌表腠理為暑濕所閉。外感發熱無汗,多屬風寒束閉於表。
戰汗--在外感熱病病程中,邪盛正虛,突然出現戰栗,繼而出現全身出汗。正氣勝,戰汗之後,病轉痊愈,正氣不支,戰汗後氣隨汗脫,轉為虛脫亡陽危症。戰汗是邪氣與正氣相爭的表現。持續高熱之後,先見寒戰,而後汗出熱退,叫做"戰汗"。也是正氣驅邪外出的一種現象,但較少見。
黃汗--出(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証并治),多因汗出入水,壅遏榮衛或濕熱內盛,風水,濕熱交蒸溢滲所致。指汗出沾衣色黃如柏汁。
絕汗--又稱脫汗,出(內經),為病危時陰陽離決的見症之一。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氣絕者,汗出如珠,著身不流;氣散者,汗出如油,喘而不休,虛極則冷汗不止。(靈樞.經脈)說:"六陽氣絕,則陰與陽相離,離則腠理發泄,絕汗乃出。"
頭汗--是指僅在頭部出汗,其他部分無汗而言。但平時飲食時或小兒睡眠時頭部出汗,無其他症狀出現者,俗稱(蒸籠頭),則不屬病變。頭汗--証名。出(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証并治)。指頭部局部多汗。有因水虧火旺者,治宜滋陰降火。有因胃熱上騰者,治宜清泄胃火。有因濕邪搏陽者,治宜化濕溫中。此外,關格,水結胸,少陽病,老人氣喘以及重病陽脫之時,均可兼見頭汗。
腋汗--指兩腋乃至脅下局部汗出津津。見(醫林繩墨.汗)。兩腋下局部多汗。有因肝虛挾熱者,宜補肝養血為主。有因少陽挾熱者,宜和解少陽,清化濕熱。又狐臭患者,也常有腋汗多而臊臭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