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籍貫指現知所屬家族最早生息繁衍的地域;粗略以國家、省份表示,具體詳細到鄉村名稱。
[編輯] 現代定義
在中國大陸,籍貫是一項很多表格中必填的欄目,如同性別、職業。籍貫在現代漢語中通常指「本人出生或祖居地」。
這裡出生地是唯一的,而祖居地則是一個比較靈活的概念。譬如,一個人的宗族在江西,但其曾祖父、祖父都在湖南出生、生活,其父親和他本人又在廣東,那麼這三地哪一個成為這個人的籍貫則主要看他父母(在他未成年時)和他本人對「籍貫」一詞的理解。
現在最主流的做法是以一個人父親的籍貫為自己的籍貫,而不是這個人自己的出生地。由於在中國大陸填報籍貫的歷史不到一個世紀,大多數人的籍貫其實通常是其在二十世紀初出生的那一代父系祖先的出生地。
古代,籍是指一個人的家庭對朝廷負擔的徭役種類,也就是指其所從事的職業,如「鹽戶」(專門為朝廷煮鹽以服役的)、「軍戶」等。北魏詩歌《木蘭詩》中花木蘭家就是軍戶,所以「「昨日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同一種戶役的人戶都編入一份冊籍。
貫指一個人的出生地,如「鄉貫」、「里貫」。《隋書·經籍志》「其無貫之人,不樂州縣編戶者,謂之浮浪人。」 白居易《新豐折臂翁》詩:「翁雲貫屬新豐縣,生逢聖代無征戰。」
籍貫合在一起,指一個人的出生地(貫)和家庭徭役種類(籍)的登記文件。《魏書·景穆十二王列傳》:「太興弟遙, ……遷冀州刺史。遙以諸胡先無籍貫,奸良莫辨,悉令造籍。」不是說胡人沒有出生地,而是沒有註冊。《魏書·宦官列傳》:「石榮籍貫兵伍,……」即其籍編於軍隊。
從魏晉時期開始,國家對籍貫加強掌控,以避免徭役和賦稅的流失。《魏書·食貨志》:「自昔以來,諸州戶口,籍貫不實。」指出當時籍貫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