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怎樣能從大家熟知的動物心跳率(新陳代謝指標)來測量動物這個生物系統的維數。例如:老鼠的心跳一分鐘約為 400~500 次,雞約為200次,狗約為100次,人類約為 70 次而大象則只有幾十次;動物愈大心跳愈慢。把這些動物的重量和其心跳率之關係畫在圖上,我們就得到圖一的結果。如果動物的重量為 W,其心跳率為 f,從不同動物的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到 一個和上式類似的關係:
心跳率: f ~ (2)
其中b=-0.25。圖一中的直線就是這個關係。但要注意:圖一中的數據之意義和一般物理測量不一樣。例如上圖之這些數據是在互聯網上找來的 /1/,其中人類的體重為70Kg 心跳為每分鐘70次。可是大家都知道人的體重和心跳會因人而異。這個70Kg 和70次只是健康的人之統計結果。不同的統計當然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但大至上來說:大都同意這些數據都可以用式(2)來表示,只是b的值可能不是-0.25而是-0.27 或是-0.23等;和圖一的 –0.25差不了大遠。
(圖一)
圖一的數據來自不同物種。它們之間沒有直接的關連。能出現如圖一的關係,就算是統計的關係,確是令人感到驚訝。我們不能不考慮到在不同物種中都可能以類似的機制來控制心跳或是有更為根本的原因令到有這種關係出現。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植物系統中。例如植物的大小和其分佈密度的關係也有類似的關係。這樣的例子在生物系統中比比皆是。其他比較常見的例子如動物的攝食率和植物體內水之運輸速度等。這些量都與生物體的質量有如式(2)的指數關係。如果生命現象可以直接用物理定律來描述,b 就甚有可能是 (±)3n 或 (±)m/3 ; 但數據顯示: 大部分測量到的b都和圖一的結果相似;並非和3 或1/3有關而是比較接近(±)4n 或 (±)m/4。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指數都和4 有關。這種出現在生物系統的尺度關係被稱為全尺度律 (allometric scaling) 。
死亡是生命的事實,事實證明,所有哺乳動物在死亡之前的心跳總數都可達到近十億次。老鼠死前的心跳接近十億次,但它的壽命只有八百五十天。而大象則有七十五年來分配如此之多的心跳數。人類是個例外,是唯一一種一生的心跳總數可達三十億次的哺乳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