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心理學有個理論,叫做學習無助,就是當一個人/一群人成長的經驗都是負面無助時,那些人在認知上出現無助的思想,認為自己沒力改變命運,也沒有其他人幫助自己,進而產生慣性的負面情緒及態度,當有危難出現時,那些負面無助情緒就會走出來,主宰人的心智,控制人的行為。
長久以來,中國人在專制下生活,封建教條是要庶民無條件服從當權者,所以培養出一種無助感,面對強權的壓迫甚至屠殺,人民只會麻目接受,不懂反抗。這種情況無論面對國內的貪官污吏甚於暴君,以至面對外來的侵略者都是一樣。尤其是在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節節敗退,連有武器的軍隊都無力救助平民,平民就算反抗都是無謂,所以只有坐以待斃。
其實你的問題當年魯迅都問過。當年魯迅往日本留學,修讀醫科,有一次看到一段有關日俄戰爭的紀錄片,當中一段是日本軍要處斬一名為俄羅斯當間謀的中國人,當時只有十數個日本兵在場,卻有數十個中國人在圍觀,其實那些中國人如果團結一致,一定可以從日本兵手中救走同胞,但片中所有中國人都只在圍觀看熱鬧,日本兵大刀一落,那個被處決的中國人就人頭落地,其他圍觀的中國人卻無動於衷。魯迅深受刺激,決定棄醫從文,以文學喚起中國人的良知及對抗強權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