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虛證診斷標準:
主症:
1舌質淡或胖嫩、有齒印,舌苔白潤。
2脈象:緩弱或細弱、沉弱或虛大。
3食慾減退。 脾氣
4肢體怠倦或神疲懶言。
5食後飽脹或腹脹。
6大便不正常(稀溏.先硬後溏.時溏時硬)。
脾位於中焦‧脾的主要功能 :
1 主運化、食物經消化後、由脾吸收、上輸到肺、經心肺循環至各個贜俯組織、故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ヌ可運化水液、將水液中的精氣即津液輸送至肺、將其中清營養物質輸送至各贜腑、在病理上、如果脾虛、消化吸收運輸水谷功能降低、就會引起腹脹、稀便、食慾不振、消瘦無力、胃下垂、胃炎、水腫、腹水、所以就用補脾升提中氣中焦的脾胃之氣又稱中氣]的方法治療、如補中益氣湯。
2 脾主统血、如脾虛、不能控制血液在脉管中運行、血液就會外溢、引起各種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皮下出血、
3脾主肌肉、脾建康四肢發達、脾虛者四肢痿軟無力、運動不靈、
4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脾健者食慾旺盛、脾虛者食慾不振、或口甜、流涎、睡覺時流口水、口唇淡白、以致貧血常見!
5脾在志為思、過度思慮引致脾虛、不思飲食、腹脹、
脾的生理力能、相當於現代醫學消化系统的大部份功能、還和神經、代謝、免疫、內分泌等系统的功能有關!
次症:口淡不渴、喜熱飲、口泛清涎、腹痛綿綿或喜溫喜按、或得食痛減,或遇勞而發,噁心嘔吐,脘悶,腸鳴,消瘦或虛肥,面色淡黃,唇淡,短氣,排便無力,慢性反復出血(漏下、便血、紫癜),白帶清稀,浮腫。
判斷:具有三個以上主症(其中一個舌象)或二個主症(其中一個舌象)加二個以上次症可作脾虛(脾氣虛)的診斷。在上述基礎上再加上畏寒肢冷、或口吐清涎、喜溫喜按、大便清冷俱見者,可以診斷爲脾陽虛。
1.1.2 按上述診斷標準選擇,臨床上採用異病同治,進行驗證
從消化性潰瘍病、慢性低熱等疾病中按上述診斷標準選擇符合脾虛的病例,進行異病同治,驗證了調理脾胃的重要治療作用。
(一)消化性潰瘍病
觀察十二指腸潰瘍患者84例(男52例、女32例)病程最長26年,最短2個月經X線鋇餐檢查發現有明顯龕影存在,具有明顯症狀體徵,具有脾虛典型症狀或脾虛兼肝鬱者。住院治療6-8周以補脾常用方四君子湯爲基礎。基本方: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黃芪、烏賊骨、三棱。兼肝鬱型則選加白芍、柴胡、桅子(或大黃),痛甚加沉香。經治療後臨床治癒66.6%(症狀、體徵消失,X線鋇餐檢查龕影消失),好轉33.4%(症狀體征消失或減輕,X線鋇餐龕影縮小)。病者出院後繼續門診觀察,繼續服用補牌方藥,以鞏固療效。經隨訪1、3年,復發率僅11%,說明補脾治法對防止復發有明顯作用。
(二)慢性低熱
觀察長期低熱2-5年的患者70例,這些病例曾用過中西多種療法無效。根據中醫脾胃理論: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一負”採用甘溫補脾的方法治療。基本方: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黃芪、桂枝。經治療後,治癒佔60%(體溫恒定在正常水平以下.隨訪半年以上無復發,參加全日勞動和高溫季節無復發),好轉佔27.5%(體溫較治療前下降,但仍未穩定在正常水平以下,基本上能參加全日勞動),總有效率87.5%,說明升發脾陽,使其元氣充足,則陰火蕺斂下降,不能爲病。實踐證明甘溫補脾是治療慢性低熱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