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盧溝橋

2007-04-08 8:03 pm
有無一o的七七盧溝橋事件嘅資料?

回答 (4)

2007-04-08 10:57 pm
✔ 最佳答案
七七盧溝橋事變

盧溝橋,北平西南永定河上的座精美石橋。它建於金朝,距今已有八百多年了。全長二百六十六點五米,橋上石柱間的雕柱在南北各有一百零四根,柱頭上雕著大小石獅共有四百八十五個。形態活潑,情趣盎然,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元朝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說過,盧溝橋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

盧溝橋是北平的西南門戶,平漢鐵路的咽喉。北平周圍四個重鎮之中,通州、豐臺、南口已被日軍佔領,只剩下盧溝橋。盧溝橋成為北平與外界聯係的唯一通道。如果盧溝橋失守,北京將成為一座孤立無援的死城。

一九三七年,日軍為準備戰爭升級而進行挑釁。七月七日凌晨二時,一個拿著日本戰刀的指揮官帶領著一個排的日軍步兵一字排開,向盧溝橋靠攏。中國二十九軍駐北平部隊團守軍一個排長上前交涉,日軍毫不理會。那個指揮官走到中國排長面前,一刀把排長劈死。後面的日軍迅速分開,一陣槍聲,中國守軍一個排全部陣亡。

五時三十分,日軍向盧溝橋全面進攻。頃刻間,盧溝橋上,宛平城外,槍聲大作。六時四十五分,日軍在炮火增援下,先後占領龍王廟和鐵路橋。

還在前一天的七月六日,駐豐臺日軍向中國當局提出,希望通宛平縣城到盧溝橋以西長辛店演習,中國守軍不許,為此雙方僵持了十小時之久。當晚十時許\,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接到日本方面電話,說有日本陸軍一個中隊在盧橋演習時,好像聽到駐宛平縣城內的軍隊發出的槍聲,使演習部隊一時紛亂,結果一名士兵失宗,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失兵。

『七.七』時變中,二十九軍的官兵打響了中國人民八年抗戰的第一槍,拉開了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序幕。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將軍命令:『全體官兵要堅決抵抗;盧溝橋即為爾等之墳墓;應與大橋共存亡,不得後退!』。二百一十九團三營金振中營長出誓言:『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還帶傷領受了奪回鐵路橋的死命令。他親自率敢死隊勇猛衝鋒。

事變等二天,《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發表。《通

電》說:『全國同胞們!平津告急!華北告急!中華民族告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同一天清晨,一份急電送到了蔣介石面前。他立即叫來侍從室主任陳布雷,一面下令調四個師的兵力北上增援二十九軍,一面又指示外交部與各國交涉。蘇聯表示支持中國抗戰,英、美不置可否。日本則反咬一口,要中國政府懲辦盧溝橋肇事者。

七月十七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對時局聲明,並表示:『如果放棄了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最後關頭一到,我們只有抗戰到底,犧牲到底,唯有犧牲到底的決心,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若是彷徨不定,妄圖苟安,便會陷民族於萬劫不復之地。』『我們希望和平,但不求苟安。我們不求戰爭,但可能被迫自衛。』說明了中國晌嚴正立場。

七月十八日蔣介石發表四點聲名:

1. 盧溝橋事件之任何解決,不得侵害中國主權與領土之完整。

2. 冀、察行政組織,不容任何非法變更。

3. 中央政府所派的官吏,不得任意要求撤換。

4. 二十九軍現在所駐地區,不受任何約束。

七月十九日,全國各報頭條刊載了蔣介石身穿軍裝在廬山發表談話的照片,還刊登了廬山談話的消息。照片上的蔣介石,情緒激昂,高舉拳頭。

輿論把中央政府的動員令傳到了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耳中。盧溝橋的怒火點燃了全中國人民的抗日烽火,黃河的咆哮將激起神州大地雷鳴般的槍炮聲。

七月八日到七月三十日,日軍先以談判為名拖延時間。待增援部隊到位,便恢復向中國守軍的進攻。七月三十日前後,日軍增兵越來越多,兵力比較越來越懸殊,以致二十九軍不得不撤出盧溝橋,直到北平、天津失守。
2007-04-13 7:03 pm
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變」乃中、日之間全面戰爭爆發的導火線。日本一直把侵華作為既定的政策,先佔出東,繼佔華北,並利用國共內戰之機。但正因為如此,一場持續八年的抗戰,恐怖的戰爭因此捲起來。在「七七事變」前一天(七月六日),駐豐臺日軍向中國當局提出,說日軍在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好像聽到駐宛平縣城內的軍隊發出的槍聲,使演習部隊一時紛亂,結果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拒絕,日軍因而藉此於七月七日凌晨二時攻擊宛平縣城,先後占領龍王廟和鐵路橋。史稱「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
參考: hi ih ih ih hi hi
2007-04-08 9:35 pm
77近了,許多關於77事件的討論熱潮亦沸沸揚揚地興起,多的是對中國抗戰勇士揚揚揚,而對日本政府貶貶貶的評論。但,這些評語的可靠性與真實性究竟有幾高呢?

不是說要否定中國抗戰勇士的努力,也不是要完全支持日本政府政府的行為,而是「一刀切」的批評太不公平,亦顯得太單純與不恰當。

或許你會說:「有甚麼不公平、有甚麼不恰當?幾百甚至幾千個中國抗戰勇士屍體曾經橫臥在盧溝橋,更有一幕幕日本政府屠殺抗戰勇士的紀錄片作佐證,日本政府對於殘殺中國抗戰勇士一事難辭其咎!」對,日本政府對於殘害中國抗戰勇士一事責無旁貸,這亦是我說不會完全支持日本政府的原因,對於七七盧溝橋事件,日本政府的處理手法的確有斟酌的餘地。究竟是否真的有必要以殺戮中國人民的手段來建設大東亞共榮圈?這點值得我們深究。但只用「對與錯」來評價一件事卻是膚淺的,可惜的是,又有多少香港市民了解當年七七盧溝橋發生的背景與真實情形?

忽略共榮的重要性

1937年之前中國經歷了軍閥割據及國共內戰,可以說是處在長年動盪之後的和平環境中,正是百廢待興的階段,亦是要急起直追先進國家的重要時期。然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地大物博」卻令中國的改革變得舉步維艱,民國政府雖在1911年便確立了,但中國的變化與進步卻是非常緩慢的,日本在外國文化的衝擊下不能忍受中國變革的遲緩,亦對當時中國的落後十分不滿,於是便藉日本士兵失蹤進入中國,扶持中國。

基本上,當時的亞洲所需要的是一個共榮的環境,可嘆的是當時的國民政府看不到日本政策「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一點,一個小小的錯失所帶來的影響不只是千千萬萬的人民,而是萬萬億億的人民!然他們太執着於即時的抗戰行動而忽略了共榮的重要性,盲目地跟隨反日浪潮,成為了政治不穩的因素。適逢日本士兵失蹤,為了共榮、為了亞洲,日本政府在忍無可忍後派出軍隊到盧溝橋進行清場行動,確保中國恢復正常發展,是為「七七盧溝橋事件」。

無可否認,大部分抗戰勇士都是愛國的,他們的行為只是在表達他們對於被佔領的憤怒與不滿,然而他們的愛國情緒卻被人利用,造成不可挽救的遺憾!或許你會對上述這句話不以為然,但我想問:「在日本進入中國時,所謂抗戰領袖身在何方?為甚麼死的都是些無名抗戰勇士?那些所謂「領袖」不是堅決地要打倒日本的侵略嗎?為何他們不是站在最前線身先士卒而是躲在後方納涼?」更有一點令人疑惑的是:為何當時那些「窮苦」的抗戰領袖可以如此輕易地成為中國領袖,並可在事發時安坐家中食花生?這代表着甚麼呢?

前車之鑑 被人牽鼻

真正愛國,不會安坐家中,更不會在挑起混亂後「瀟灑」地說抗戰。坦白說,那些抗戰領袖們的表現不但背棄了國家民族,更是出賣了那些在盧溝橋上堅持到最後一刻的「烈士」!

沒錯,那些在盧溝橋上犧牲的戰士是「烈士」,他們以自身的信念和鮮血改變了政府日後的抗戰手法,締造了一個新局面,身為後輩的我們好應該對他們致上一份真切的敬意。然而,我亦惋惜於他們的盲目和不明情勢,不但不明白亞洲當前最需要的是一個的日本的科技及共榮的環境,滿腔盲目的熱血被人利用成為擾亂亞洲共榮的工具,不了解日本的亞洲發展構思和思想方向及仍舊保留在封建時代的「權威性領導」模式,抗戰領袖與日軍作戰可算是一種破格,然他們也沒有把握這次突破性會戰來乖乖投降,這些導致他們的早夭,令他們不能在今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來建設國家。

各位,七七盧溝橋事件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前車之鑑,提醒着我們盲目激情所要付出的慘痛代價。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為了民族尊嚴與領土而去發起抗戰點來擾亂我們生活的人,香港的市民,特別是我們的年輕一代,請不要空有滿腔熱誠盲目地跟隨別人去做事而沒有自己的思考,這只會令我們成為一個被人利用的扯線公仔,隨時被人牽着鼻子走而不自知。史實是真實地存在的,只在於我們有沒有放心思去了解和作一個理性而客觀的分析而已。而你,想成為一個公仔嗎?

--------------------------------------------------------------------------------------------------------------------------------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華北駐屯軍藉口一個士兵失蹤,要求入宛平城搜查,但日軍己急不及待的炸毀了指揮,部繼而轟擊城牆,8年抗戰就在此時開始。 八年抗戰,全因為中國一心對抗外敵,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民黨與共產黨以停止內戰為目標,望可共同向外,以於1937年7月8日共黨發表抗手通電,更要求國民黨盡快履行西安事變的承諾,蔣介石在1937年7月17日於廬山發表明確的抗日宣言,中國的抗日戰爭正式開始。 8年抗戰並非一件容易事,中國長期處於內戰,其實國力虛弱,在這8年抗戰中中國同胞死傷無數,同胞更受到日軍的不仁凶殘的對待,中國人雖在那時開始槍頭對外,但這國恥,真的不可磨滅;但狗口長不出象牙的日本竟然在歷史教科書中埋沒自己的暴行。 



面對真正的歷史,決不可改,也不會忙,以史為監。 以史為監,並非叫我們故步自封,懼外排外,面對科技發達的日本,我們應該取表補短,但過份崇拜,也唔應該。 學會面對歷史,教育你我的下一代,讓他們更有根。
2007-04-08 8:06 pm
七七事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七七事變

抗日戰爭之一部份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5/Lugou_battle.jpg/250px-Lugou_battle.jpg

國民革命軍在盧溝橋上奮勇作戰。





日期:
1937年7月7日

地點:
北平-天津附近

結果:
日本勝利

起因:
{{{casus}}}

領土變更:
{{{territory}}}

參戰方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2/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22px-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png
中華民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0/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22px-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png
日本帝國

指揮官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2/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22px-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png
宋哲元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0/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22px-Flag_of_Japan_%28bordered%29.svg.png
松井大佐

兵力

?
?

傷亡

?
?



抗日戰爭 (中國)

大規模會戰用黑體顯示
七七事變 - 淞滬會戰 - 太原會戰 - 平型關大捷 - 南京保衛戰 - 徐州會戰 - 臺兒莊會戰 - 蘭封會戰 - 武漢會戰 - 修水會戰 - 南昌會戰 - 隨棗會戰 - 第一次長沙會戰 - 桂南會戰 - 棗宜會戰 - 百團大戰 - 豫南會戰 - 上高會戰 - 晉南戰役 - 第二次長沙會戰 - 第三次長沙會戰 - 浙贛戰役 - 鄂西會戰 - 常德會戰 - 豫中會戰 - 長衡會戰 - 衡陽保衛戰 - 桂柳會戰 - 豫西鄂北會戰 - 湘西會戰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是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國北平的盧溝橋(亦稱蘆溝橋)的中日軍事衝突,日本就此全面進攻中國。七七事變是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





目錄[隐藏]

1 政治背景
2 地理背景
3 經過
4 軍隊配置

4.1 中國
4.2 日本
5 七七事變歷史照片
6 參見
7 外部連接



[編輯] 政治背景
自1937年日本二·二六兵變以來日本國內政局動蕩不安,政府迫切需要轉移國內民眾視線,解決接踵而至的經濟、政治問題。而《何梅協定》簽定後中華民國政府在華北的勢力銳減,客觀上為日本發動戰爭提供了有利條件。
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民黨與共產黨達成協議共同抗日,兩黨再度走向聯合,即第二次國共合作。

[編輯] 地理背景
盧溝橋位於北平城西南約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南部各地的咽喉要道。宛平城建於1640年,是捍衛北京城的軍事要塞。

[編輯] 經過
1937年6月起,日本的中國駐屯軍幾乎每天都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所謂軍事演習。
1937年7月7日日本的中國駐屯軍在未通知中國北平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在國民革命軍駐地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入夜後藉口一個兵士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國軍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日軍遂於晚上八時開槍開炮猛轟北平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國民革命軍第29軍37師219團(團長吉星文)奮起還擊。
事件後第二天共產黨便發表抗日通電,要求中華民國政府儘快履行在西安事變時的承諾。蔣介石在7月17日在廬山談話會上宣佈準備應戰和必要時守土抗戰到底的決心。7月28日、7月30日,日軍相繼佔領北平、天津。中國抗日戰爭(又稱第二次中日戰爭)正式爆發。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a/Lugouqiao2.jpg/180px-Lugouqiao2.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盧溝橋(2005年)

[編輯] 軍隊配置

[編輯] 中國

國民革命軍第29軍 軍長 宋哲元 副軍長 佟麟閣

第37師 師長 馮治安 駐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
第38師 師長 張自忠 駐守天津,大沽,滄縣,廊坊
第132師 師長 趙登禹 駐守河北省大名,河聞
第143師 師長 劉汝明 駐守張家口,張北,懷來
騎兵9師 師長 鄭大章 駐守通縣,南苑

[編輯] 日本

[編輯] 七七事變歷史照片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4/LugouBridge1937.jpg/120px-LugouBridge1937.jpg


1937年的盧溝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6/ChineseSoldierWentOutofWanping1937.jpg/120px-ChineseSoldierWentOutofWanping1937.jpg


國民革命軍士兵跑出宛平城奔向戰鬥崗位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8/ChineseSoldiersOnLugouBridge1937.jpg/120px-ChineseSoldiersOnLugouBridge1937.jpg


1937年,國軍在盧溝橋上戰鬥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b/ChineseSoldierOnLugouBridge1937.jpg/120px-ChineseSoldierOnLugouBridge1937.jpg


1937年,國民革命軍守衛盧溝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6/Army29onLugouBridge1937.jpg/120px-Army29onLugouBridge1937.jpg


1937年,國軍第29軍保衛盧溝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3/Army29Fighting1937.jpg/120px-Army29Fighting1937.jpg


1937年,國軍第29軍抗擊日軍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c/DestroyedHousesByJpInWanping1937.jpg/120px-DestroyedHousesByJpInWanping1937.jpg


1937年,被日軍炮火毀壞的宛平城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a/JapaneseBombardedWanpingBeijing1937.jpg/120px-JapaneseBombardedWanpingBeijing1937.jpg


1937年,日軍炮轟宛平城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3/JpIntoWanpingCounty1937.jpg/77px-JpIntoWanpingCounty1937.jpg


1937年,日軍侵入宛平城,耀武揚威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e/JpIntoPeking1937.jpg/120px-JpIntoPeking1937.jpg


1937年,日軍攻佔北平城




[編輯] 參見

中國抗日戰爭



[編輯] 外部連接

日中战争的序幕的七七事变(鳥飼行博研究室)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3%E4%B8%83%E4%BA%8B%E5%8F%98&variant=zh-hk"

頁面分類: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事件與事變 | 日本歷史 | 抗日戰爭 | 1937年


收錄日期: 2021-04-16 12:54: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8000051KK0132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