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二二八事件是1947年2月至5月間,台灣所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其中包括官民武裝衝突、軍隊鎮壓平民、台籍士紳被搜捕或殺害,以及當地人對外省人的攻擊等。
事件起始於1947年2月27日,台北市的一件私煙查緝糾紛引起(一說為買賣過程的誤會),觸發2月28日台北市民的請願、示威、罷工、罷市。同日又發生公署衛兵槍擊請願民眾,事件因此由請願懲兇轉變而為對抗公署,進而激化為省籍衝突。抗爭與衝突在數日內蔓延全台灣,使原本單純的治安事件演變為社會運動,最終導致官民間的武裝衝突,以及台灣當地人和大陸人之間的族群衝突。最後在軍事鎮壓中結束。
然而二二八事件於戰後不到一年半之間發生,其背景實際上並非單一因素所能解釋。雖然事件發生原因與台灣獨立運動並沒有關係,但是對後來台獨運動的興起,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
二二八事件是1947年2月至5月間,台灣所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其中包括官民武裝衝突、軍隊鎮壓平民、台籍士紳被搜捕或殺害,以及當地人對外省人的攻擊等。
事件起始於1947年2月27日,台北市的一件私煙查緝糾紛引起(一說為買賣過程的誤會),觸發2月28日台北市民的請願、示威、罷工、罷市。同日又發生公署衛兵槍擊請願民眾,事件因此由請願懲兇轉變而為對抗公署,進而激化為省籍衝突。抗爭與衝突在數日內蔓延全台灣,使原本單純的治安事件演變為社會運動,最終導致官民間的武裝衝突,以及台灣當地人和大陸人之間的族群衝突。最後在軍事鎮壓中結束。
然而二二八事件於戰後不到一年半之間發生,其背景實際上並非單一因素所能解釋。雖然事件發生原因與台灣獨立運動並沒有關係,但是對後來台獨運動的興起,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
主要原因
戰後經濟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空襲台灣,重創台灣產業,導致戰後台灣農業產值只有1937年的49%,工業產值更不到33%。此外學校、商店、工廠、醫院、鐵路、發電廠等建設也受到戰火嚴重破壞,重建工作困難。加上日本政府停止台灣人儲蓄金歸還申請,債券成廢紙,造成金融物價秩序混亂。國民政府接收之後又大量印製鈔票,並將民生物資運往大陸以資助國共內戰,造成台灣嚴重的通貨膨脹。
此外,官方一方面將原屬日本人與殖民政府的財產,直接收為私有,並拆裝賣往中國大陸。另一方面,延續日本殖民政策,壟斷台灣的經濟(如:煙、酒、糖、樟腦等的專賣),並利用各種關係排擠民營公司。由於日治時期台灣人便視「煙酒專賣局」、「台灣製糖會社」等公司為日本殖民制度之表徵,因此產生「以前受日本人欺負,現在受中國人欺負」的感覺。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會發生在查緝私煙上,也與這些政策不無關係。
影響
根據李筱峰的研究,在此次事件中,不論是政治交涉路線,或者是武裝抗爭路線,他們在事件中所提出的訴求,事實上都僅止於「高度自治」而已,在國家認同的層次上,基本上仍以中國做為認同的對象。但是,在這次事件以後,面對國民黨政府針對台灣的高壓統治,台灣的本省人和大陸人之間的隔閡逐漸加深,部份台灣人漸漸產生想要追求獨立國家的想法。因此二二八事件可以說是戰後台灣獨立運動的起點[14],例如台灣獨立運動開創元老廖文毅與廖文奎兄弟。美國學者Meisner表示:「『二二八』一詞,不僅僅是海外流亡之台灣獨立團體的口號,更是喚起所有已成年台灣人之個人悲慘經驗的一個象徵。」[15]台灣作家李喬也這樣表示:「二二八事件是台灣史上,死傷最慘最多,影響最深廣的歷史事件。『二二八』已成為台灣人共同的夢魘、族群的共同潛意識;台灣人的意識、精神、情操、人間形象、人生理想,藝術創造,價值觀念等等,都隱含了『二二八』的因子。」
參考出處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nd,臺中縣二二八和平紀念碑及碑文 [online]。台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引用於 2004年10月18日]。全球資訊網網址:[1]。
李喬,1993,台灣(國家)的認同結構,見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01-22。台北: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李筱峰,1995,一百年來台灣政治運動中的國家認同,見李筱峰著,台灣,我的選擇!:國家認同的轉折,頁73-145。台北:玉山社。
Meisner, Maurice. 1964. The Development of Formosan Nationalism. In Formosa Today, edited by Mark Mancall, 147-62.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若林正丈,1998,蔣經國與李登輝,賴香吟譯。台北:遠流。
Turner, Ralph H., and Lewis M. Killian. 1987. Collective Behavior.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王育德,1979,台灣:苦悶的歷史,中文修訂版,黃國彥譯。東京:台灣青年社。
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1994,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台北:時報文化。
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
楊碧川,1997,台灣歷史詞典。台北:前衛。
虞義輝,2001,台灣意識的多面向:百年兩岸的民族主義。台北:黎明。
張德水,1992,激動!台灣的歷史:台灣人的自國認識。台北:前衛。
周明峰,1994,台灣簡史。台北:前衛。